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

ID:37611744

大小:103.9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6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_第1页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_第2页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_第3页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_第4页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社区文化冲突及其积极意义岳天明,高永久摘要:民族社区文化冲突是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客观结果,它能够促成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自身的发展并引领民族关系有序、健康的发展方向。在合理、有序的范围内,民族社区文化冲突能增强民族社区凝聚力,有助于民族社区意识的形成和民族社区的整合;通过撞击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社区文化冲突有利于加快民族社区文化的现代转型;以民族社区文化的现代转型为契机,民族社区文化冲突可促进民族社区的全面发展和变迁。因此,民族社区文化冲突是民族社区活力的晴雨表,是社区发展的前奏,应该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将社区文化冲突置于适当的位置,并通过有效引导充分发挥其积

2、极意义。关键词:民族社区;民族社区文化;文化冲突;积极意义一、民族社区及民族社区文化作为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社会研究的二级概念,社区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实际上是宏观社会的具体化延伸或表象化再现,是一个微观社会。[1](P91-92)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度里,整个社会的关系结构体系尽管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不同民族区域具有各自不同的相对孤立的部分并因此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社区”概念虽已被广泛共识,但“民族社区”这一概念仍有使用的必要。质言之,民族社区和社区是一致的,它是完整的社区的一个部分。比照已经相对“定型”了的社区概念,我们认为,民族社区首先是一个

3、地域概念,在这个层面上,民族社区与一般意义上的“社区”几乎不存在什么差别,二者在同一社会形态和关系体系下具有相同的性质,伸言之,民族社区中的“社区”,绝对不是可以脱离特定社会形态之外的一种“社区”,它只能承载在一定地域基础上,是特定社会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表征着“特有的时代兴趣”,它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要以它运用于何种社会形态而定,所以,二者都是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有的学者指出:“抛开‘社区’和现代社会以及和城市文明的关系,就从‘社区’概念和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看,以少数民族为主体构成的小型社会,其实质就是‘社区’,可以用‘民族社区’进

4、行概括”。[2]笔者认为,这种分析是到位的,只不过在民族社区中的社会成员主体是少数民族,而这里的“少数民族”既可以是单一少数民族也可以是多个少数民族。在族际封闭和缺乏交往的地区和社会可近似地认为二者是相互孤立的部分,但应该指出的是,这样的民族社区在当今社会中所剩寥寥,它作为思维中的一极只是有助于我们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其次,民族社区是一个文化概念。对民族社区的地域属性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它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事实上,“民族社区”更多地是一个文化概念,这基于以下的分析:第一,社区概念本来是一个文①化范畴,乃至于有的学者只是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社区”;第二,虽然在近10

5、0年的汉语使用中,对“民族”的定义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仔细体悟“稳定的共同体”所具有的共同的“语言、②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素质、民族认同”等特征要素都无不属于“文化”的范畴并在文化的框架内得到理解和说明,这样的思考路径也和我们几千年来的历史传统相一致,那就是“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和层面来看待民族问题”,这种理解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思路客观上已被西方一些国家所采用;[3](P26)最后,作为考察“‘人为何物’这一人类学的古老命题的一个突破口和方法论”,[4](P181)文化生态学将文化置于整个环境中去了解它产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认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仅有文化来作作

6、者简介:岳天明(1969—),男,甘肃通渭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暨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民族学研究;高永久(1964—),男,新疆奎屯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和民族社会学研究。*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会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项目批号06XSH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①例如早就有学者指出过:“社区的概念是一个文化的范畴”。参见埃弗里特·M·罗吉斯和拉伯尔·J·伯德格:《乡村社会变迁》,第160—16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②关于反映民

7、族特征的要素,这里采用的是王希恩先生的看法(参见王希恩:《民族国家与过程》,甘肃人民出版社第17页,1998年版),事实上,对民族特征的认识并不统一,而且也很难作到统一。但在笔者看来,这并不会影响到对于民族特征的文化向度的思考路径。1为适应的工具,而人又是成群而居构成系列的关系,这种系列互补有无的关系,也是人类适应、转换[5]或改变环境对自己束缚的重要机制,人总是在地域基础上以文化的因素出现的,这必然性地建立在自然环境等地域物质基础上,借助于科学技术、经济生活、社会组织而作用于文化价值观。以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和区域性动物为基本内容的地域环境必然制约着文化

8、的形貌和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