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

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

ID:37612044

大小:760.0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6

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_第1页
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_第2页
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_第3页
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_第4页
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恒春民谣音乐文化的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恆春民謠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恆春鎮大光社區為例-以恆春鎮大光社區為例1郭嘉文摘摘摘摘要要要要傳統的事物會隨著時間的進程來改變,而這會影響傳統未來的生存及發展,要如何重新融入這個社會,或者是創造出新的方式來傳承,其中傳遞文化的推廣工作,影響著人們對它的觀感,進而改變傳統的未來。傳統在不同的時代下,人們經驗到和感受到傳統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也造就出不同的傳統意識,相對的,人們對傳統的意義及象徵意涵也將會有所差異。恆春鎮因為許常惠學者於民國56年間進行田野調查而發掘陳達先生,其驚為民謠塊寶,並引起地方政府對民間民謠的重視,然而對於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於恆春民謠保存及認同的價值觀有

2、實踐上的困難,隨之而來的是思考如何傳承及發展上的計畫。本文藉由探索恆春民謠背後的文化意涵,來了解出傳承與發展上的目標,進而體現於實踐。關鍵詞:恆春民謠、地方、文化意涵1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1前前前前言言言言《論傳統》一書中提及傳統文化的改變,來自於人們想要創新與突破,對於舊有的制約不滿足或不符合時代需求,這樣的改變通常也表示社會或是人類生活上的轉型。恆春民謠是2流傳於台灣恆春地區的說唱音樂,台灣民間稱說唱敘事歌謠為「唸歌」,所謂「唸」,自然是接近語言聲調的「說」,而「歌」即是指唱的部分。所以「唸歌」其實就是「半說半唱」、「說中帶唱、唱中帶說」或「似說似唱」的說唱音樂。

3、其所謂恆春地區,指的是清光緒元年所設的「恆春縣」縣轄地區,包含了現在的恆春鎮、車城鄉、滿州鄉、牡丹鄉、枋山鄉等地區,目前傳唱恆春民謠的地區以恆春鎮、車城鄉、滿州鄉較為盛行,目前恆春民謠因為恆春鎮各地區的風俗民情有所不同,而表現出來的特色也互有差異。恆春民謠由先前的口傳形式,透過月琴演奏者將詞曲編輯成樂譜以便傳承,繼恆春民謠受到政府重視下,在恆春鎮大光里成立了月琴彈唱班至今已逾二十年。大光里社區位於恆春鎮恆春半島的西南方,早期瓊麻工業正盛時,本里因海岸線長,曾種植廣大一片瓊麻林,今雖沒落,沿海山坡仍有瓊麻;另外,因落山風氣侯影響,農作以抗旱、耐鹽及抗風的蘿蔔、花生、地瓜、洋蔥等為主

4、。居民除了以農維生外,也因有後壁湖魚港在此,漁民比率高。近來因國民旅遊高盛之賜,也有不少漁民改浮潛、水上摩托車等觀光相關行業,比以前富庶許多。本文主要針為恆春鎮大光里社區內的兩個主要傳承恆春民謠之團體進行比較及分析,目前恆春鎮大光國小及大光里社區活動中心各設置了人數約二十人的兒童班及長青班。兒童班於1995年成立,參加兒童皆就讀於大光國小之學童,目前參予人數大約十五位;長青班於31994年成立,以65歲以上的長青年者組成,目前參予人數多達兩十餘人。以上兩團體定期於節慶中,來展演恆春民謠,其演出形式則由自彈自唱演變為集體彈唱,這使人們對於恆春民謠目的不在是因各人性情的喜、怒、哀、樂

5、所賦予的起伏而唱出音的延長或縮短,而是趨向為了達到傳承與發展的目的去做重複的再現,這樣的轉變對恆春民謠產生了什麼樣的變2許常惠<1993>,《民族音樂學導論》(台北市:樂韻出版社),頁90-92。3屏東縣恆春鎮大光里社區發展協會,2009年6月4日。2化?筆者試探就恆春民謠傳遞轉變之原因、過程及現況,以了解傳承與發展恆春民謠的重要方向。一一一、一、、、傳統的建構---恆春民謠-恆春民謠傳統(traditum)就明顯且基本的意義來看,它的涵意僅只是世代相傳的東西,即任何從過去延傳至今或相傳至今的東西。它是人類行為、思想和想像的產物,並且被代代相傳。世代相傳的東西可以成為人們熱烈依戀

6、過去的對象,因為在傳統中可以找到過去。人們會把傳統當作理所當然的東西加以接受,並認為去實行或去相信傳統是人們該做的唯一合理的事4。一般的民眾在自我認知上建構出來的傳統,進而產生的行為和目的,是值得關注的焦點。本節所要主要探討的是,恆春民謠如何成為恆春鎮傳統音樂文化的一部分,而恆春鎮大光里村民又是如何看待並描述它,以了解他們所謂的傳統,再去思考如何維護、發展等等的相關問題。﹝﹝﹝﹝一一一一﹞﹞﹞﹞里民對恆春民謠的描述里民對恆春民謠的描述恆春民謠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早期漢人來到墾丁開墾時,工作十分辛苦,在有空閒時,為了抒發情緒即會自己哼唱各種小調,其中也包括了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久而久之

7、大家就都會唱了,並沒有特定的作曲、作詞者等。但是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有幾個特定的人物創造了這些小調,進而以遊唱人的身份傳唱,成為恆春地方特色,但是由於早期交通十分不方便,5要傳唱到恆春的每個地方有點困難,所以此說法的可能性較小;恆春民謠歌詞產生的背景可能和漢人遷移臺灣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尤其是恆春建城時遷入恆春的漢人,以漢、唐「七言歌謠」、「七言絕句」為根,發展出「七字仔」、「七字四句聯」的唱詞,此唱詞由七個字一句,四句成為一唱詞,每一調可以任意搭配唱詞,每一句的句尾必須壓同一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