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

ID:37624116

大小:131.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4卷第4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4No.42001年11月 Jounal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Nov.200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赖大仁(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027)摘要:20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发展,曾受到多方面理论资源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特定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资源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开掘,运用某一方面的基本原理观照阐释文艺问题,形成一定的文论形态或研究思路,主要有以唯物反映论为基础的认识论文论,以实践论哲学为基础的活动论文论,以及

2、人学的文论研究思路,它们各有一定的时代特点。从共时态关系看,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其内在理路可以彼此互通;从历时态发展看,是后者在前者基础上的推进、深化和超越。在当今各种理论走向对话与综合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各种理论形态或思路,也应寻求在当代语境中的相互对话与融合,以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关键词:唯物反映论;实践论;人学;认识论文论;活动论文论;人学的文论中图分类号:I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79(2001)0420062209在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论现代转型发展的历程中,曾受到多方面理论资源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这里指的未必是本原意义上的

3、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是中国现实语境中的经过我们读解、选择和阐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倡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具体情况,解决现实问题。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就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和历史语境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原理或基本观点,对文艺问题加以阐释,形成一定的文论形态或文艺理论研究思路。由于不同时期的历史语境不同,社会生活实践和文学实践的特点不同,就会导致从不同的方面或层面去发掘择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资源中的某些原理或基本观点,从而对文艺问题作出阐释,由此形成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文论形态或理论思路,从而影响中国

4、当代文艺和文论的变革与发展。本文拟从几个大的阶段及所形成的几种主要文论形态或研究思路,来观照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有关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反映论原理与认识论文论在当代中国,人们都知道,唯物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因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和政治理论,都是把唯物反映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加以阐述的。新时期拨乱反正的过程中,理论界曾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并未提出过“反映收稿日期:2001206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8BZW004)作者简介:赖大仁(1954-),男,江西吉水人,江西师范大学文

5、学院教授,文学博士。©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4期赖大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63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是由列宁、斯大林和苏联哲学界提出来的,与马、恩的思想并不完全相符。但不管怎样,也许可以说是受了苏联影响,在我国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确实是把“反映论”或哲学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接受和阐发的,并且这一原理也确实成为我国几乎所有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教科书的理论基础,当然也是我国文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不过,从我国

6、反映论或认识论文论的形成过程来看,应当说它一开始并不是从哲学认识论原理推导出来的,而是在中国新文学、尤其是革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在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接受过程中逐步形成其基本观念的。只是到了50年代,当各门学科都努力以唯物反映论的第一原理为基础建构理论体系时,文学理论也走向系统的理论整合,形成以唯物反映论为基础的认识论文论系统。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学说对中国现当代文论发展的影响,我以为主要有这样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意识形态论”,即把文艺看作是一种阶级的意识形态,从而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发挥作用;二是“反映论”或哲学认识论,即认为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作家艺术家对生活认识体验的

7、结果,因而具有认识现实以及促进现实变革的功能。这种观念的逐步形成,及至50年代以此为理论基石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文论体系,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的。实事求是地说,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并加以宣传阐发,最早是从功利主义立场,也就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的,这在文艺领域也是如此。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如邓中夏、恽代英、肖楚女、瞿秋白等人,几乎都是从改造社会的愿望出发而倡导“革命文学”,然后则是从革命文学的立场出发来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特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