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旁门 实则正道

看似旁门 实则正道

ID:37624413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看似旁门   实则正道_第1页
看似旁门   实则正道_第2页
看似旁门   实则正道_第3页
看似旁门   实则正道_第4页
资源描述:

《看似旁门 实则正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有感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李晓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新年好。都说一个人学习是一件难受的事,但有人同行,便是一件幸福的事。何其有幸,假期里,与大家同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读完全书。心中就涌起几个词来。第一个词是佩服。李镇西老师从1982年至今,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更新着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积淀着一分又一分的经验,记录着一点又一点的改变。我想,作为一个班主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反思的精神,实践的勇气,坚持的毅力是没有办法做好班主任,亦或是任何一件事的。第二个词是感谢。如果没读到这本书,也许对班主

2、任的工作,仍会停留在“爱”这个层面。无意贬损师爱的伟大,但如果一味的给予学生爱的话,在不缺乏爱的00后们的眼中,也会有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如果没读到这本书,我可能也会因“无为而治”的困惑执迷其中。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第一个体会,班主任工作需要智慧和爱的结合。细想来,我也有书中写到的诸多困惑。在班上,从早上进教室早读,到下午放学。大到上课、集会做操,小到做保洁,虽然我们也选举了班委,可是,有我在便是一片祥和,我一离开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班委常会叫苦连天。针对我的这些问题,我仔细地拜读了李老师这本书里的第二辑第三节: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3、面对这个题目,一来我震惊于李老师的先进理念,在社会都无法推进民主的情况下,要知道推行这样的一种管理理想,是要有勇气的。二来,我吃过民主的亏,我待学生一向宽和,希望不闭塞师生的交流通道。可,在四年级时,竟有同学在群里针对我的批评,发出了“李老师,我们缘已尽,你太令我失望了,从此,分道扬镳。”这样的话,听得我肺都炸了,后来,只好通过家长、老师的权威和半梳导的状态,让她勉强认了错。回家说起此事,家人笑称,这都是你民主的结果啊。威严和民主,想找到这个平衡点,于我,有难度。读了李老师的书以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首先,我目前管理的状况在李老师的书里叫“人治

4、”。在书中,他讲出了这样几句很精辟的话:因为“人治”,教师很累;因为“人治”,学生很苦;因为“人治”,教育会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因为“人治”,班级成了班主任的影子;因为“人治”,师生关系成了“君臣关系”。想想也是,所以,我也得努力让班级走上“法治”的道路。用民主的监督力量使大家都走到一条积极的道上去。第二个体会,我发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或是成功者身上更多的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不功利、不懈怠、爱学习、勤思考等等。诚如李镇西老师的话:埋头耕耘不问收获,只管攀登不问高。其实,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那么我想,只要我们朝着培养学生自治的能力,自律的品质这个方

5、向进发,终能更好。最后,用李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要做别人,做自己。不要重复自己,要创新。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彭卫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

6、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

7、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作为班主任,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

8、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