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ID:37626307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_第1页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_第2页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_第3页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第10课“冷战”与“热战”课型课时新授课1学情分析1.初三年的学生具体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材料和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冷战”的定义以及“冷战”形成的过程。2.了解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3.掌握杜鲁门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影响。4.了解马歇尔计划。5.通过地图,掌握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地理位置、形成过程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思索课后自我测评,以图表的

2、形式展示“冷战”推进图。2.通过录像介绍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内容。3.通过地图掌握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位置及形成过程。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冷战”局面的形成。“冷战”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教材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铁幕’降临”通过对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及序幕;第二子目“‘两极’对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

3、的形成;第三子目“局部‘热战’”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教学重点:1.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2.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教学难点:1.通过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和平的可贵。教法学法讲授法、启发式与主动探究、对比法辅助教学4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

4、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你知道“铁幕”指什么?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一、“铁幕”降临1.战后美国的形势思考:“铁幕”降临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5、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两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两极”显而易见指的就是美苏两国。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强由于二战的结束,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被消灭后,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2.什么是“冷战”所谓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6、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a、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b、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C、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综合以上三点,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3.铁幕演说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

7、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4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这个词出自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所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着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

8、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