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

ID:37663228

大小:4.03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05-28

上传者:U-3744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_第1页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_第2页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_第3页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_第4页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物化探测量野外生产班组长标准化培训教材之一)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二〇一一年五月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物化探测量野外生产班组长标准化培训教材之一)编写单位: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编写者:张凯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目录前言.............................................................1第一章基本原理...................................................1第一节直流激发极化法勘探原理及应用条件......................................................2第二节直流激电工作装置示意图..........................................................................9第二章仪器设备..................................................19第一节仪器设计基本原理....................................................................................19第二节仪器设备功能............................................................................................25第三节主要技术指标............................................................................................30第四节仪器的维护与保养....................................................................................35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38第一节常用的规范、规程....................................................................................38第二节装置要求....................................................................................................38第三节采集信号要求............................................................................................40第四节精度要求....................................................................................................43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46第一节工作流程图...............................................................................................46第二节生产准备阶段...........................................................................................47第三节正常施工阶段...........................................................................................51第四节仪器设备性能试验...................................................................................55第五节观测方法试验...........................................................................................55第六节测网布设及测地工作...............................................................................56第七节原始数据采集...........................................................................................58第八节资料预处理及基本图件制作...................................................................59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64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64第二节观测精度检查...........................................................................................68第三节异常检查...................................................................................................70第六章资料整理与工作总结报告编写................................73第一节资料整理...................................................................................................73第二节工作总结报告编写...................................................................................73第三节资料验收清单...........................................................................................74第七章其它要求..................................................76第一节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76第二节职业道德要求............................................................................................79第八章附件....................................................80第一节作业指导书................................................................................................80第二节问题解答与处理........................................................................................86第三节万用表的使用............................................................................................89第四节漏电检查与兆欧表的使用........................................................................95第五节电法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99第六节大功率激电中梯野外接收原始记录表..................................................101 第七节激电测深法记录表..................................................................................102第八节双-单对数坐标纸....................................................................................103第九节“地物化测便捷工具”软件介绍..........................................................104 前言前言为了强化常规直流电法野外生产管理,优选和聘用野外一线综合型技术管理人员,提高全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与质量意识,保证野外作业高质高效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概要,明确野外带队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选拔、任用、培训野外技术管理人员时参考。本概要(教材)主要培训对象与目的:1、野外生产项目负责人、班组长提高他们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工效、节约成本和进一步提高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2、技术骨干、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培训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之成为后备野外项目负责人、班组长,增加野外生产技术保障能力,为扩大生产做准备。3、相关单位行政和技术负责人使之对所开展的方法原理、应用条件有所了解,熟悉工作方法流程,成为内行领导,提高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能力。1 第一章基本原理第一章基本原理常规直流电法隶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物探方法中电法类的一个分支,与其它物探方法既有许多共性又有其自身特点,要正确、灵活、有效地使用它、驾驭它,就必须了解它、掌握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球物理理论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电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以地下岩(矿)石的电性或电磁性质差异为基础的,利用直流或交流电(磁)场来研究地质结构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简称电法。电法勘探所利用的岩石和矿石的电磁学性质主要有四种: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寻磁性和介电性质。只要岩(矿)石与周围岩石在电磁学性质上存在着差异,就能使电磁场(天然的或人工的)分布规律发生变化。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电磁场的观测和研究,确定岩石和矿体在地下存在的形态(大小、形状、埋深等)及电性参数值,以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电法勘探是一种利用电特性进行地下勘探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它不仅可以研究电性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而且还可以研究地电剖面的垂向变化。由于电法勘探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它在矿产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地质勘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法勘探是寻找矿产资源的基本方法之一,为勘探地下矿产资源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型建设工程选址中电法用来研究疏松沉积构造、确定基岩起伏与埋深、探测断裂破碎带;在寻找地下水过程中电法用来圈定古河道、含水断裂带和岩溶发育带、第四系含水层;电法也是寻找煤田等能源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滑坡、地面沉降、断裂等地质灾害调查中电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法勘探的物质基础是岩(矿)石的电学和电磁学性质之差异,其物性参数繁多,场源性质亦不同,加上观测参数(电阻率、极化率、电场、磁场等)的改变,因此电法种类很多,一般按照场源性质和方法原理进行分类,分为直流电法、激发极化法和电磁法三大类。每类又分为许多方法,其主要如表1-1所示。因本工作概要以常规的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为专题,因而表1中略去了电磁法类。1 第一章基本原理电法分类简表表1-1类别场源性质方法名称方法主要变种(装置)主要应用范围天然电场自然电场法金属、水文工程地质对称四极测深三极测深石油、煤田构造,金属,电测深法直电环形测深水文工程地质人流阻偶极测深工电率联合剖面电金属、非金属,地质填图,法法电剖面法对称四极剖面场水文工程地质偶极剖面中间梯度法金属与非金属充电法金属,水文地质激发直流激发极化水文地质人工电金属极化激发极化法交流激发极化(磁)场法磁激发极化金属电磁(略)法第一节直流激发极化法勘探原理及应用条件一、直流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向地下供直流电时,在供电电流不变的性况下,地面两个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却随时间而有所变化(一般是变大),并在相当长时间后(几分钟)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断电后,测量电极间仍存在一随时间而减小的微小电位差,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后(几分钟)衰减趋于零。这种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随时间而变化的附加电场的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这种变化的附加电场,称为“激发极化场”,简称“二次场”。(如图1-1)。图1-1激电效应外在表现示意图2 第一章基本原理刚接通供电电流的瞬间,在测量电极间建立的电位差不包含激发极化效应,它只与岩石的电阻率以及观测装置、供电电流有关,称为“一次场电位差”△V1,一次场也就是外加的人工电场。供电一段时间后电位差,除上述一次电位差而外,还包含了激发极化效应,称之为“极化场电位差”△V,它是一次场电位差(△V1)及一次场电位差(△V2)之和,即:△V(t)=△V1+△V2(t)。(如图1-2)。ΔVΔV2ΔV1ΔVΔV1ΔV2T充电放电图1-2激发极化特性曲线图激发极化效应产生的原因很多,也存在多种假说,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的激发极化产生的原因也不相同。下面以超电压假说为例,简要说明电子导电矿物激发极化场产生的原因,如图1-3所示。(a)未供电;(b)充电;(c)放电图1-3超电压假说电子导体激发极化效应机理示意图超电压假说认为,电子导体的激发激化效应主要是由于电极极化而产生的。a、未通电时,含有金属导电矿物的岩石与围岩水溶液接触时,往往在矿物与溶液的接触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偶电层图(图1-3a)。b、电子导电矿物位于人工电场中时,电场将使导体内部电荷重新分布,其自由电子将沿电场反方向移动,在电流流入导体一端聚集,成所谓“阴极”,而正电荷则在电流流出端聚集形成所谓“阳极”。对于这一过程,我们称其为电子导体的3 第一章基本原理电极极化图(图1-3b)。c、断开供电线路之后图(图1-3c),一次电场即随之马上消失,从而在地下岩石中还有电场存在,即二次电场。如果此时将测量电极MΝ置于地面上,即可观测到一个随时间衰减的二次电位差。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就是通过研究地下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解决找矿和其他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生产中用两根A、B电极向地下供具有一定脉宽的连续正负方波信号时,大地下的岩体受极化,在刚接通AB电极的瞬时,形成一次电场ΔV1,供电持续一定时间之后,还可产生由地下介质的激发极化特性而产生的二次场的电位差ΔV2,此时的地下电场是一次场与二次场之和。断电后该地质体开始放电,由于充电达到饱和时的ΔV2值和断电瞬时的ΔV2值相等,因此,用MN接收电极接收,可测得二次场电位ΔV2。根据二次场ΔV2的幅度大小和衰减快慢,可判断异常的性质。直流激发极化法就是根据测得的一次电位计算电阻率,根据测得的二次电位计算激化率的。二、(视)电阻率和(视)激化率的概念1、视电阻率(ρs)物理学中,一段导体的电阻(R)与沿电流方向的长度L成正比,与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𝐿𝑆R=ρ,ρ=R„„„„„„„„„„„(1-1)𝑆𝐿式中:L—导体的长度(米);2S—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厘米);2ρ—导体的电阻率(欧姆²厘米/米);R—导体的电阻(欧姆)。式中的比例系数ρ(电阻率)表示了该物质的导电性能。在电法勘探中导体为地壳,可借用上面公式(1-1),则电阻R单位仍为欧姆22(Ω),而横截面积S单位为米(m),导体长度L单位为米(m),所以电阻率单位改为欧姆²米(Ω²m)。即电法中导体电阻率定义为:对边各为1米的正方体岩(矿)石,垂直于一对横截面通电时所产生电阻的大小。4 第一章基本原理由此可见,电法勘探所描述的电阻率是表示岩(矿)石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小表示岩(矿)石导电性能好,电阻率大表示岩(矿)石导电性能差。即:电阻率的大小表示岩石或矿石的导电的难易程度。矿物、岩石的导电性:①大部分金属硫化物、部分金属氧化物及石墨属于良导电性矿物,电阻率低,大部分重要的造岩矿物都呈现劣导电性,电阻率很高;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化学沉积岩电阻率值均较高;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类电阻率值均较低。③同类矿物、矿石和岩石的电阻率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表1-2、表1-3)。矿物电阻率表表1-2-6-3-3336610~10(Ω²m)10~1(Ω²m)1~10(Ω²m)10~10(Ω²m)>10(Ω²m)斑铜矿毒砂辉锑矿赤铁矿角闪石石墨方铅矿辉铋矿钛铁矿石英铜兰赤铁矿黑钨矿辰砂长石磁铁矿赤铜矿赤铁矿褐铁矿云母磁黄铁矿白铁矿锡石蛇纹石辉石辉钼矿软锰矿闪锌矿方解石黄铁矿菱铁矿铬铁矿石榴石辉铜矿铬铁矿黄铜矿岩石电阻率表表1-3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石名称电阻率(Ω²m)岩石名称电阻率(Ω²m)岩石名称电阻率(Ω²m)2253泥岩10~10花岗岩10~10泥质板岩10~1022524粉砂岩10~10正长岩10~10结晶片岩10~1032525砂岩10~10闪长岩10~10大理岩10~10232524泥页岩10~10辉绿石10~10片麻岩10~10242525石灰岩10~10玄武岩10~10石英岩10~1025辉长岩10~10电法勘探的物质基础是岩、矿石具有电性差异,对于电阻率法就是利用岩(矿)石电阻率的差异。实际工作中采用不同的电极观测装置进行(参见本章第二节)。野外通常采用四极装置测定。当地下电场控制的范围内仅存在一种岩石,并且它的导电情况是均匀各向同性时,获得的电阻率值可视为岩石的真电阻率ρ。若电极不是布置在一种岩石上,或虽布置在一种岩石上,但电流分布的范围已涉及到不同电阻率的岩石时(实际情况基本如此),仍按在均匀岩石中测定电阻率的方法,获得的电阻率就不是某一种岩石的真电阻率,而是各种岩石电阻率的综合反映,称为“视电阻率”,用符号“ρs”表示,单位仍为姆²米(Ω²m)。电5 第一章基本原理法中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不同装置只是装置系数不同,具体参见“本章第二节”。2、视激化率(ηs)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改变供电电流,二次电位差都与极化场电位差成正比,而没有非线性和正、反向极化的差异,也即:△V2=η△V。比例系数η表征了岩石的激发极化性质,称之为“极化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于是△V2=η△V改写为:△V2η=×100%„„„„„„„„„„„.(1-2)△V式中:△V是达到饱和值的极化场电位差,△V2是断电瞬间(没有延迟时间)的二次场电位差。因此,极化率(η)的物理意义是:岩石在外电场的激发下,二次场与极化场的比值。它表征了岩石的激发极化性质。当地下存在两种或多种极化率不同的岩石时,比值△V2/△V是在供电电流分布明显范围内,各种岩石极化率的综合反映,称为“视极化率”ηs,即:△V2η=×100%„„„„„„„„„„„(1-3)𝑠△V公式形式和式中参数意义与公式(1-2)相同。表1-4为铜陵地区某地测定的岩(矿)石电阻率与极化率统计表。由表可见不含电子导电矿物的围岩比含有电子导电性矿物的矿石的极化率要低的多,激发极化法就是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极化率差异进行找矿的,并且还可以根据极化率的高低区分矿与非矿异常。铜陵地区某地测定的岩(矿)石电阻率与极化率统计表表1-4岩石名称极化率η(%)电阻率ρ(Ω²m)23含铜赤铁矿6010~1023含铜矽卡岩5010~102矿石含铜花岗闪长岩40n³103含铜大理岩40>102含铜角岩60n³103大理岩3n³103花岗闪长岩3~10(2~3)³103围岩无矿矽卡岩<4103基性岩脉2~3103灰岩<2>10应当指出,在野外实际测量中,△V2的观测都是有延时的(200ms等,仪器可设)。△V2(200ms)较△V2(0ms)已有一定程度的衰减,计算出的实测ηs值与理6 第一章基本原理论值间将差一个系数。但如果整个工区各点的观测都采用相同的延时,则此系数各点相同,观测得到的ηs异常形态不变。如果测物性也用同样的延时,则视极化率ηs与地下岩矿真极化率ηi的关系也是统一的。同理,在采用短脉冲供电或测量△V2(t)衰减曲线对时间的积分时,只要所有观测都采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则结果仍是统一的。因此,野外生产中,同一测区观测参数要统一。三、影响(视)电阻率、(视)极化率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1、影响视电阻率(ρs)的主要因素影响岩石和矿石电阻率的因素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金属矿物它们是靠金属矿物中的自由电子导电的,称为电子导体;另一类对于岩石,它们是靠其空隙中水溶液的离子导电的,称为离子导体。岩、矿石本身(内因):岩、矿石本身电性。矿物成分不同。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每种岩石或矿石都是由许多种矿物组成的,而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往往较岩石要大的多,这就是造成岩石与矿石间电阻率差异的根本原因。岩矿石中含导电矿物越多其电阻率越低。组成矿物颗粒结构。当导电矿物呈致密块状或细脉相连时,则便于电流流通,其电阻率就小,反之当导电性矿物呈浸染状分布时,由于导电性矿物被不导电性矿物隔开,其电阻率就高。另外,当导电性矿物呈细脉或片状定向排列时,如电流方向平行细脉方向,电阻率则小,电流方向与细脉垂直时,电阻率则大。岩(矿)石电阻率随通电方向而变化的这种性质,称为导电介质的“各向异性”,如果岩(矿)石电阻率不随通电方向变化而变化,则称“各向同性”。金属矿产普查及勘探中,岩石中良导矿物的含量及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岩、矿石湿度及水溶液性质。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属劣导电矿物。尽管组成岩石的矿物电阻率很高,但是由于离子导电的结果还是能导电的,其导电程度的好坏随岩石的湿度及空隙中含盐水溶液的浓度而变化。岩石湿度及含盐水溶液浓度越大,电阻率越低。水文、工程地7 第一章基本原理质调查以及沉积区构造普查及勘探中,岩石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及矿化度等成了决定性因素。岩、矿石的温度、压力。温度升高时,一方面岩石中的水溶液的粘滞性减小,使溶液中离子的活动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又使溶液的溶解度增加,矿化度提高;所以岩石的电阻率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地下岩石在受力的过程中,随着所受挤压力的增加,岩石孔隙度变小,电阻率增大。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中结晶水脱出,电阻率会下降。地热研究、地震地质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中,温度和地应力的变化却是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观测装置及外部环境(外因):不均匀体的电性、大小和产状的不同。电极位置不同。供电电极距大小不同。MN电极处的电阻率有变化。地形起伏变化。2、影响视激化率(ηs)的主要因素岩、矿石本身(内因):岩、矿石本身极化率高低。电子导体含量。电子导体矿物的形态与分布状况。电子导体成分。离子通道大小和形状。观测装置及外部环境(外因):装置形式和装置相对极化体的位置。极化体埋藏深浅、规模和产状。地形影响小,地表岩石电阻率的局部不均匀无影响(而视电阻率则相反)。当所有岩石极化率都一致时,纯地形不会引起ηs的假异常,ηs≡η。当起伏地形下有极化体存在时,地形只使极化体产生的ηs异常畸变,而不致消失。8 第一章基本原理第二节直流激电工作装置示意图一、直流激电工作装置概述直流电法中工作装置主要分为电测深、剖面和中间梯度三大类。根据电极组合和排列形式的不同又有许多变种,其中四极装置是其最基本的装置形式。实际生产通常采用四极装置(其它装置是四极装置的变种)测量大地电阻率和极化率的。通过两个电极A(+I)及B(-I)向大地发射电流,建立人工电场,由电法仪器测出另外两个电极M、N间的电位差及供电回路电流I,量取AM、AN、BM、BN之间的距离,经过测量和计算可获得在电场控制范围内岩石的极化率和电阻率。如图1-4所示。图1-4四极装置示意图根据公式(1-1)电阻率的定义,电法中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为:Vk„„„„„„„„„„„(1-4)sI式中,I为通过A、B极向大地发射的电流值,单位为安倍(A);V为M、N极间观测的电位差,单位为伏特(V);k为几何因素,与野外观测的几何排列有关,称为“装置系数”或“布极常数”,单位为米(m)。根据电位公式(电位叠加原理)可以直接写出地面任意两点M及N的电位:Iρ11V()„„„„„„„„„„„(1-5)M2πAMBMIρ11V()„„„„„„„„„„„(1-6)N2πANBN式中AM、BM、AN、BN分别为点电源A和B到M和N点的距离。于是可求出M、9 第一章基本原理N两点的电位差:Iρ1111ΔVVV()„„„„„(1-7)MNMN2πAMANBMBN根据上式可以得到测定电阻率的公式如下:2πΔVMNΔVMNρ.K.„„„„„(1-8)1111IIAMANBMBN2π其中K„„„„„„„„„„„(1-9)1111AMANBMBN+-abAMONBX图1-5四极装置根据图1-5四极装置的表示方法,则:aOAOBAB„„„„„„„„„„„(1-10)2bOMONMN„„„„„„„„„„„(1-11)2令:O为AB和MN中点,将a、b分别代入(1-9)中,则有:22π(ab)K„„„„„„„„„„„(1-12)2b公式(1-9)或(1-12)是电法四极装置测量的装置系数计算方法,是装置系数的基本计算形式(装置系数总公式),其它均由它推导出来的,生产中非常有用,应熟记、牢记。极化率则按公式(1-2)或(1-3)计算,实际生产中仪器能自动获取。二、激电测深装置电测深法是以地下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人工建立地下稳定直流电场或脉动电场,通过逐次加大供电(或发送)与测量(或接收)电极极距,观测10 第一章基本原理与研究同一测点下垂直方向不同深度范围岩(矿)层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查明矿产资源或解决与深度有关的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组直流电法勘查方法。生产中,保持观测点不动,而不断改变电极距进行多次观测。随着供电电极距AB的增大,电流分布的范围加深变广,ρs与ηs值就反映了该测点周围更深更广范围内电性不均匀的情况。电测深最适于在水平成层的地电断面情况下,探测岩层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因此称之为“电测深”或“垂向电测”。此时如果工作充分,就能够定量地求出标志层的埋深和某些电性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电测深装置有多种排列方式,如:对称四极测深、三极测深、偶极测深等,常被采用的是对称四极测深。1、对称四极测深装置(—AMNB—)(AB与MN同步或V不同步向两侧移动)MNB图1-6对称四极测深装置简图如图1-6。在这种排列方式中MN对称地置于AB的中心两侧,原点O是它们的公共中心点。当保持中点O是固定的时候,测量的深度是通过增加AB供电线长度来实现的。其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22ABMN22K„„„„„„„„„„„(1-13)MN22当AB/2比MN/2为定比,且比值为n(n=3,4,„„100)时,装置系数K值公式可简化为公式:1ABKn„„„„„„„„„„„(1-14)2n22、三极测深11 第一章基本原理11电极B固定在足够远的地方,使和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定点O总是BMBNMN的中点,可以通过移动A来实现测深。(1)、单侧三极装置(—AMN∞)B∞(单侧移动A与对称于O向两侧移动MN)VMN图1-7单侧三极装置简图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22MNAO2K„„„„„„„„„„„(1-15)MN21或KnAO„„„„„„„„„„„(1-16)n(2)、三极联合装置(—AMN∞、∞MNAˊ—)∞V(两侧三极)MNA图1-8三极联合装置简图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同(1-15)或(1-16)。3、偶极测深装置12 第一章基本原理(1)、轴向偶极装置(—ABMN—)AVBMNanaa图1-9轴向偶极装置简图(单侧移动AB或MN)(单侧移动AB或MN)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当AB=MN=a,BM=na时,则:Kna(n1)(n2)„„„„„„„„„„„(1-17)(2)、赤道偶极装置AMMV(单侧移动AB或MN)BNBNn图1-10赤道偶极装置简图(单侧移动AB或MN)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当AB=MN=a,AM=BN=na时(n=1,2„„n),则:aK„„„„„„„„„„„(1-18)112nn1三、剖面测量装置电剖面法是以地下岩(矿)石电阻率差异为基础,人工建立地下稳定直流或脉动电场,按某种极距的装置形式沿测线逐点观测,研究某一深度范围内岩(矿)石沿水平方向的空间电阻率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研究有关地质问题的一组直流电法勘探方法。1、对称四极装置(AMNB)A与B、M与N四个电极分别与记录点O(MN的中点)对称,同时沿剖面方向13 第一章基本原理移动的动源电剖面测量,用来研究一定深度范围内岩石电阻率的横向变化。图1-11所示。图1-11对称四极装置简图(同时移动AB、MN)由于这些电极的相对位置保持恒定,其K值是常数。AMANk„„„„„„„„„„„(1-19)MN2、复合对称四极装置(AA′MNB′B)在上述对称四极装置的基础上,在同一个测点上采用两种AB极距进行的剖面观测方法,其特点是可以取得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电性变化情况,以减少曲线的多解性,弥补上述对称四极的不足。图1-12所示。图1-12复合对称四极装置简图装置系数K计算公式:A(A)MA(A)NK„„„„„„„„„(1-20)MN3、联合剖面装置(AMN∞MNB)由两个对称的三极装置联合而成(图1-13),它们有一个公共的无穷远极C(C14 第一章基本原理极一般应垂直测线方向布设,要求它与最近测线的距离为AO的5~10倍。当需要斜交测线方向布设无穷远极时,它与最近测线的距离应超过AO的10倍。O为MN的中点,也即记录点),在各测点分别由A或B供电,在一个测点可获得两种参数ABAB的四个值,即:两个视电阻率值ρs和ρs、两个视极化率值ηs和ηs。图1-13复合对称四极装置简图当极距AO(或BO)和MN选定后,装置系数K值就是一个常数,其计算公式:ABAMANKKK2„„„„„„„„(1-21)MN4、轴向偶极剖面装置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均采用偶极子,并分开一定的距离(图1-14)。由于四个电极都在一条线上,故称为轴向偶极。其中,原点取OOˊ中点(O为AB中点,Oˊ为MN中点),它适用于研究沿着剖面不同深度电阻率的变化。剖面的延伸是通过同时移动AB和MN(通常移动距离为偶极子长度)来实现的。a、单侧偶极剖面装置(ABMN)图1-14单侧偶极剖面装置简图当AB=MN=a,BM=n•a时,K计算公式:Kna(n1)(n2)„„„„„„„„(1-22)15 第一章基本原理b、双侧偶极剖面装置(ABMNA′B′)图1-15双侧偶极剖面装置简图当AB=MN=A′B′=a,BM=NA′=n•a时,K计算公式与单侧偶极剖面装置相同。AM5、赤道偶极剖面装置()BN图1-16赤道偶极剖面装置简图当AB=MN=a,AM=BN=na时,装置系数K计算公式:aK11„„„„„„„„„„(1-23)2nn1四、激电中间梯度装置(A—MN—B)中间梯度(简称中梯)的供电电极AB是固定的,测量电极MN在AB中部1/3~2/3的范围内沿测线逐点移动,观测相邻两点电位差△VMN。此外,MN极还可以在离开AB连线一定距离(AB/6范围内)且与之平行的旁测线上进行观测(是一块正方形面积)。这种排列实用于观察所要探测的相对地表一定深度的电阻率变化(如图1-17、1-18)。该装置又有纵向中梯(AB垂直极化体走向)和横向中梯(AB平行极化体走向)之分。16 第一章基本原理图1-17中间梯度装置图1-18中间梯度装置简图中梯装置中,每个测点的K值都不相同,主剖面与旁侧剖面的K值计算公式形式也不一样,比较复杂,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应事先计算好。根据K值的基本计算公式(1-9),再利用中梯装置中电极A、B、M、N的相对几何坐标位置(图1-19),推算出该装置K值的一般表达式(1-24)。YMNyXAOxB图1-19中间梯度装置电极几何位置示意图21K„„„„„(1-24)MNABABxx22332222AB2AB2xyxy2217 第一章基本原理式中,x为MN中点的横坐标位置,y为MN中点的纵坐标位置,坐标原点取在AB中点O处。当式中y=0时,便得到主测线上K值的计算公式(1-25)。2πAMANBMBNK„„„„„„„„(1-25)MNAMANBMBN18 第二章仪器设备第二章仪器设备第一节仪器设计基本原理一、大功率激电系统大功率激电系统野外常用工作方式(四极装置)如图2-1所示。其中供电系统与测量系统(接收系统)的同步方式常用的有时钟同步、脉冲信号同步(上升延、下降沿)等,如图2-2所示。图2-1大功率激电野外工作示意图图2-2DJF10-1A大功率激电与DJS-8工作信号同步方式示意图19 第二章仪器设备二、DJF10-1A大功率激电发送系统如图2-3所示,整个发送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直流电源、发送机和假负载。220V50Hz变压器整流滤波电压显示电流显示DZ10-1A10kw整流电源220V10A50Hz电压检测过流保护电流测量换向桥AB单片机功率开关极性电压控制器控制显示假负载键盘显开关示器DJF10-1A10kW发送机A1B1假负载图2-3DJF10-1A大功率激电发送系统工作原理框图1、电源电源部分包括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电路,如图2-4所示,变压器经整流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电压的选择通过选择插座获得,可以输出50V~1000V(10A)的电压,20 第二章仪器设备用数字电压表指示输出电压值。整流滤波50V~1000V50Hz220V整流滤波12V图2-4整流电源工作原理框图2、发送机发送机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时序选择电路、启动、停止控制、功率开关控制、换向桥、假负载开关、过流保护指示、电流测量等部分。换向桥:换向桥是整个电路的核心部分,它由四组大功率可控管组成,如图2-5所示,当控制信号使a两组可控管闭合,b两组可控管断开时,输出电压A为正,B为负,a两组断开,b两组闭合时,输出电压A为负,B为正,当a、b都断开时,A、B无输出,通过控制a、b两组可控管的导通时间和顺序,就可以在AB端收到所需的高压脉冲。ba高压输入ABab图2-5换向桥工作示意图时序发生电路:由单片机产生秒脉冲,由时序选择可以改变各信号的脉宽,接假负载是为了平衡电网或发电机。过流保护指示电路:除用保险丝限流外,在高压回路中已接一个取样电阻,21 第二章仪器设备当电路发生过流或短路时,得到一个控制信号立即关断三组大功率三极管,停止供电。发送机正常工作时的面板显示如图2-6。T代表供电时间,跳动的键头表示发送机的工作状态,I(+)代表正供电流值,I(-)代表负供电电流值,I(0)代表假负载电流,IAB表示AB负载上的平均电流值,所有电流值的单位为安培。T=2S时:分:秒正在工作...正供停供负供I(+)=*.*I(0)=*.*I(-)=*.*IAB=*.*图2-6发送机工作面板显示界面3、假负载DJZ-10假负载(图2-7)起平衡电网和发电机的输出(避免由于负载的变化造成发电机不稳定或出现飞车现象,保护发电机的正常运行)及稳定仪器的工作状态,选假负载时应考虑输出电流小于10A。例如,RAB=200Ω,要求供电电流4A,则供电电压V=4³200=800V,而假负载也取约200Ω,可以起到平衡作用。改变各电阻的连接方式可得不同阻值以便和AB接地电阻匹配。图2-7DJZ-10假负载接口示意图三、DJS-8大功率激电接收系统如图2-8所示,DJS-8接收机(激电仪)由单片机及控制电路、模拟通道电路、控制处理软件等部分组成。22 第二章仪器设备1.激电仪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处理单元,配置键盘、液晶显示器、串行口。2.模拟通道电路包括MN电压输入级、保护电路、滤波级、自电补偿电路、程控放大器;电流取样、滤波器、程控放大器;采样保持器、模数转换器等电路。3.控制、处理软件。M滤波滤波选补偿程控采样输入级N12择Vsp放大保持1保护RAMEPROMDAAD显示器单片机串口控制电路键盘图2-8DJS-8接收机原理方框图本程序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监控部分,包含键盘扫描、预置参数、存储、查询、传输等;第二部分:测量部分,包含信号采集等;第三部分:显示部分,包含测量结果数据显示、曲线显示等。利用单片机进行自动控制,产生测量与显示的时序信号。程序流程图如图2-9所示。23 第二章仪器设备开始N首测?Y补偿后调K补偿后调K找上升沿找到?NY测V1测V2V2测量次数-1=0?NYN测量次数-1=0?Y显示测量结果结束或实测曲线图2-9DJS-8接收机工作流程图24 第二章仪器设备第二节仪器设备功能一、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图2-10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HVABRS232MNONDUK-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789辅助测量456查询文件曲线123参数电阻0清除极距-复位回车暂停中装集团重庆地质仪器厂NO.图2-11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面板图DZD—6A型多功能直流电法仪,是中装集团重庆地质仪器厂精心研制的新一代直流电法仪器(图2-10、图2-11)。它将传统电法仪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组装在25 第二章仪器设备一个箱体里,可直接用于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的测量。可直接显示所测得的参数值;如视电阻率ρs值;视激化率ηS1—ηS6六个值;半衰时Th值;衰减度D值;偏离度值及综合参数值Zp以及电流I和电压V的平均值。具有如下主要特点和功能:1.发射、接收一体化,轻便。2.全部采用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整机集体积小、耗电低、功能多。3.采用多级滤波及信号增强技术和数字滤波,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4.自动进行自然电位、飘移及电极极化补偿。5.接收部分有瞬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发射部分有过压、过流及AB开路保护能力。6.大屏幕显示:可见整条测线上视电阻率RS、视激化率MS1、半衰时TH及偏离度,四参数在显示器上绘成曲线(分屏显示),测量结果直观明了。7.汉字对话,全汉字触摸面板、汉字显示九种野外常用方式,除清除键外,采用一键一功能,操作方便,避免下拉菜单的繁琐操作,整个面板只有24个键。8.参数设置:可任意设定供电时间(1—59s)并有10种野外常用工作方式选择及其极距常数的输入与计算功能。9.多参数测量:可测量并存储自然电位、一次电位和电流、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偏离度和综合参数等。10.掉电保护:具有掉电数据不掉功能,能存储1MB个数据。11.标准接口:配备的RS—232C接口能与其他微机联机工作。12.故障诊断:诊断程序可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所在位置及主要损坏器件。全密封结构具有防水,防尘,寿命长等的优点。二、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图2-12、图2-13)是新一代直流电法仪器。它将传统电法仪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组装在一个箱体里,可直接用于电阻率法的测量。可直接显示所测得的参数值,如视电阻率ρs值,及电流I和电压V的平均值。26 第二章仪器设备图2-12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HVABRS232MN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ON6789清除次数联机测量OFF2345存储调用自电电池10+/-时间排列极距前进中装集团重庆地质仪器厂NO.图2-13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面板图具有如下主要特点和功能:1、发射、接收一体化,轻便。2、全部采用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整机集体积小、耗电低、功能多。3、采用多级滤波及信号增强技术和数字滤波,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4、自动进行自然电位、飘移及电极极化补偿。5、接收部分有瞬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发射部分有过压、过流及AB开路保护能力。6、数设置:可任意设定供电时间(1—59s)并有9种野外常用工作方式选择及其极距常数的输入与计算功能。7、电保护:具有掉电数据不掉功能,能存储800个数据。8、准接口:配备的RS—232C接口能与其他微机联机工作。27 第二章仪器设备9、故障诊断:诊断程序可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所在位置及主要损坏器件。全密封结构具有防水,防尘,寿命长等的优点。三、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产地:中装集团重庆地质仪器厂。接收观测参数:N(点号)、M(剖面号)、VP(一次场电压)、M1~M4(极化率)。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包括:接收机、时间域激电发送机、整流电源、模拟器和假负载。1、发送机DJF10-1A型10kW发送机(图2-14)是将DZ10-1A10kW(图2-15)整流电源输出的高压电源转换输出具有一定占空比和脉宽的供电方波电压,同时可显示并储存随时间变化的供电电流值。图2-14DJF10-1A发送机图2-15DZ10-1A整流电源仪器采用了先进的大功率模块IGBT,具有体积小、发送功率大、时序精确、28 第二章仪器设备功耗小、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其发送电压高达1000V,发送电流为10A,因而特别适用于高阻地区或在AB大极距供电情况下的电法勘探,为加大野外勘探深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采用大屏幕液晶,随时显示正供、负供、假负载及AB供电电流的平均值,有利于随时掌握发送机的工作状态。有时间设定,在开始工作后,可随时发送电流,每隔给定时间采集IAB值,并随同电流对应的时间一起自动存储到仪器中,工作结束后,可将存储在发送机的电流值通过仪器的串口传到计算机中,结合接收机测得的一次场VP值,可以计算出一条剖面各点的电阻率值。2、接收机图2-16DJS-8接收机图2-17DJS—8微机激电仪面板图DJS—8微机激电仪(图2-16、图2-17)是新一代直流电法仪器。它结合国际和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际情况,在传统的激电仪器基础上,增加了适用的技术含29 第二章仪器设备量,进一步的提高了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并利用有关的解释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解释和成图,大大提高了解释效率。第三节主要技术指标一、仪器的基本要求1.灵敏度高。仪器灵敏度越高,可测的ΔUMN值越小。2.抗干扰能力强。要求对50Hz工业干扰信号和各种偶然干扰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以保证仪器的高灵敏度。3.稳定性高。野外用的仪器要求能够在相当大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范围内保持性能稳定。4.输入阻抗高。要使在野外接地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仪器仍能保持所需精度,仪器应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二、技术规程对仪器的要求《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与《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均对常用的直流电法仪器和辅助设备提出如下要求:1、仪器技术指标电测深法常用接收仪器的一般技术标准应达到表2-1所列技术指标。仪器一般技术指标一览表表2-1项目模拟仪器技术指标数字仪器技术指标输入阻抗>6MΩ>1MΩAB、MN外壳三者间绝缘电阻>100MΩ/500V>100MΩ/500V0~3mV档<|3%|<|2%|±1个字电位差测量精度分辨率10mV以上各档<|1.5%|0.01mV0.01mV0~30mV档<|3%|<|2%|±1个字电流测量精度分辨率100mA以上各档<|1.5%|0.1mA0.1mA极化补偿范围±500mV±500mV(自动)电零点漂移及补偿办法0.01mv/20min不能补偿自动补偿对50Hz工频抑制>30dB>40dB表头或显示窗表头指针活动自由液晶显示,显示位132工作温度-20~50ºC-20~50ºC工作湿度<90%<85%30 第二章仪器设备交流大电机供电,必须配置响应的调压,整流与平衡负载装置,供电电流应足够稳定。在数分钟内其变化值不应超过±3%;发电机外壳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0MΩ,其他技术性能应符合出厂规定。2、导线与线架的技术指标导线应为抗拉力强、导电良好、绝缘性高、耐磨损的被复线或矿线;供电导线电阻应小于17Ω/km,耐压强度不应小于1000V/5A;供电与测量导线的断力不应小于500N;供电导线与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km,测量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km;线架应轻便坚固,转动灵活,与导线的绝缘性能同导线对地绝缘电阻。3、电极的技术指标供电电极为铝箔片状电极或金属棒状电极,金属棒状电极由60-100cm,直径1.6-2.2cm的圆钢制成;测量电极组必须同质同规格,常采用铜电极、高碳钢电极或不极化电极,铜电极长60-80cm,直径1.6-2.2cm;不极化电极有瓷罐式、塑料管式及甲电池式,其技术指标:电化学性稳定,极差变化小于0.01mV/5min;电极表面清洁、无锈无冰渣;固定接线坚固,导通良好。三、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1、接收部分电压测量范围:6V。电压测量精度:11个字。输入阻抗:>50MΩ。视极化率测量精度:1%1个字。电流测量范围:5A。电流测量精度:11个字。对50HZ工频干扰压制优于80dB。SP补偿范围:1V。2、发射部分最大供电电压:900V。最大供电电流:5A。供电脉冲宽度:1~59s,占空比1:1。31 第二章仪器设备整机电流:≤60mA。3、其它工作温度:-10℃~50℃,95%RH。储存温度:-20℃~60℃。仪器电源:1号电池(或同样规格的电池)8节。重量:<7kg。体积:310³210³200。四、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1、接收部分电压测量范围:3V电压测量精度:11个字输入阻抗:>8MΩ电流测量范围:3A电流测量精度:11个字对50HZ工频干扰压制优于60dB。SP补偿范围:1V。2、发射部分最大供电电压:700V。最大供电电流:3A。供电脉冲宽度:1~59s,占空比1:1。3、其它工作温度:-10℃~50℃,95%RH。储存温度:-20℃~60℃。仪器电源:1号电池(或同样规格的电池)8节。重量:<7kg。体积:300³200³120。五、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1、DJF10-1A发送机32 第二章仪器设备输入电压:220V、50HZ交流电(用市电或发电机)。输出电压:50V、100V、200V、300V、500V、700V、1000V。节拍选择:T=1~64秒。最大输出功率:10kW。输出电流:0.1A~10A。电压纹波系数:<5%。供电电流指示精度:±1%。仪器工作电源:220V交流。仪器功耗:<100mA、<1W。仪器使用环境条件:-10℃~+45℃,相对湿度小于93%。存贮温度:-40℃~+60℃,湿度90%RH(+40℃)。AB接地电阻:>5Ω(50V/10A)。带供电极性指示和直流电压指示。过流保护:电流大于10A时保护。发送机外形尺寸:60cm³41cm³34cm。发送机重量:10Kg。输出波形:(如图2-18)TAB供电假负载A´B´图2-18DJF10-1A发送机输出波形1、DJS-8接收机测量电压最大值±2.5V。测量电压分辨率0.01mV。测量电压精度±1%±1个字(>10mV时),±0.2mV±1个字(3mV~33 第二章仪器设备10mV时)。仪器启动一次可同时测量Vp和Ms值,其宽度之比为1:2:4:8。(注:Vp为一次场电位。Ms为四个不同延时的极化率,其中M1的取样宽度可设(取样时间最小为20mS),M1~M4取样宽度的关系为M1:M2:M3:M4=1:2:3:4。基本宽度为20ms:40ms:80ms:160ms。M1+M2+M3+M4的取样宽度之和必须小于供电方波宽度。M1、M2、M3、M4宽度是可变的,是以³1、³2、³4和³8四种倍率来变化,相应的宽度如图2-19、表2-2所示。)图2-19DJS-8接收机采样示意图M1~M4取样宽度的关系表2-2宽倍度ts1(ms)ts2(ms)ts3(ms)ts4(ms)率³1204080160³24080160320³480160320640³81603206401280仪器电流精度±1%±1个字。供电周期1~60秒任选。占空比:与发射信号相对应。极化率测量Ms≤3%时,为±0.3%±1个字;Ms≥3%时,为±2%±1个字。重复测量次数1~10次任选。延迟时间100ms~1000ms可任意设置,最小为100ms,以上任意选如120ms,150ms,200ms等。(图2-18所示的td)对50Hz工频压制优于60dB。输入阻抗>50MΩ(5MΩ)。34 第二章仪器设备自然电位补偿范围:±1000mV。数据存储容量128KB。整机工作温度-10℃~+50℃。第四节仪器的维护与保养一、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如果仪器发生故障可利用本机的诊断程序检查:1、首先检查电池电压,按辅助键,选择1电池测量,显示BAT9.6V为正常,如果出现忽大忽小或有时不显示,很可能是电池接触不良,也可能是电池盒引线松动。2、测量电池电压正常,但测量其他参数不准确或差异很大,故障出现在A/D转换之前可检查各运算放大器、滤波器及D/A转换情况。3、是否提供各级静态工作点,各控制信号。4、如果发送机部分不工作,检查控制信号是否正常,快速熔断器是否断,VMOS管是否坏。5、供电电流大于5A,显示△!电流大于5A,继续测量是、否。6、发生过流保护时,显示△!过流中断保护,请关机检查。重新测量时,需要关机一次,并将高压断掉,经检查排除故障后,再开机。7、测量电池电压正常,但测量其他参数不准确,或差异很大,检查M、N电极是否接地良好及不极化电极中的硫酸铜溶液是否饱和。8、如果供电部分不正常,检查A、B是否短路(因本机有过流保护功能,一旦发生过流,只有关机后,再开机方能重新供电),保险管是否已断或接触不良,IGBT管是否已坏。可测IGBT管C、E两极是否被击穿、短路,或按测量键,用万用表检测G、E两极应大于+10V正方波输出。如有10V输出,说明供电脉冲正常,可能是IGBT管有问题。9、串行口RS—232不能通讯,检查通讯电缆是否断线,通讯口连接与设定是否一致。电缆连接方式:35 第二章仪器设备七芯快速插头12计算机RS—232九芯插头253310、检查CPU板各控制信号是否正常送出。11、观察是否有震松的器件或插头。12、因为本仪器全部采用CMOS器件,故使用电烙铁必须良好接地或用余热焊接。13、如整机开机不工作,检查电源线是否脱落。总之,在发生故障时,首先检查各连接环节(比如电极与大地,电极与仪器,直流高压电源与仪器等)是否良好,然后按上面的步骤检查仪器。仪器保养:1、每次工作后,应将电池取出,防止漏液。还应用脱脂棉蘸少许水将仪器显示窗、面板、直流高压线、外壳擦拭干净,严禁用有机溶剂(如酒精等)擦拭。2、仪器不应长期存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3、严禁将仪器工作或存放在-20℃以下的温度环境中。二、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如果仪器发生故障可利用本机的诊断程序检查:1、首先检查电池电压,按电池键,显示BAT9.6V为正常,如果出现忽大忽小或有时不显示,很可能是电池接触不良,也可能是电池盒引线松动。2、测量电池电压正常,但测量其他参数不准确或差异很大,故障出现在A/D转换之前可检查各运算放大器、滤波器及D/A转换情况。3、检查各级静态工作点是否正常。4、检查程序板各控制信号是否正确送出。5、如果发送机部分不工作,检查控制信号是否正常,快速熔断器是否断,VMOS管是否坏。6、果存储数据保持不住,检查RAM芯片是否坏。7、行接口不正常:很可能是MAX233,或P80C31坏或性能差。8、RAM器件损坏,显示ERROR1NRAM36 第二章仪器设备9、供电电流大于3A,显示ERRORI>3A。10、发生过流保护时,显示PROTECTED。重新测量时,需要关机一次,并将高压断掉,经检查排除故障后,再开机。三、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DJS-8接收机维护、故障诊断和保养与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类似,不再赘述。DJF10-1A发送机可能产生的故障及简单维修如下:1、现象:过流指示灯亮,供电停止。故障:供电电流过大或AB极短路。排除:关掉DZ10-1A10kW整流电源开关后待电压降至安全值后检查AB接地电阻,如不是AB短路,应降低供电电压。2、现象:发送机过压指示灯亮,供电停止。故障:220V电源电压过低。排除:关掉高压电源,满足220V电源要求或更换新电池。3、现象:发送机工作指示正常,却无高压输出,无极性显示。故障及排除:断高压待直流电压指示到安全电压值后检查各保险丝是否熔断,高压输出插头是否接好。4、现象:开高压电源开关时保险丝熔断,换保险丝,降低电压后也如此。故障:大功率三极管损坏。排除:关高压、关发送机电源,打开发送机箱壳,用万用表量大功率三极管1、3脚,2、3脚间电阻,当阻值小于100Ω时,该大功率三极管损坏,应换之。5、现象:按发送机启动键,保险丝熔断,换之也如此。故障及排除:关机后检查AB接地电阻,判断不可能由过流引起时,可能大功率三极管损坏。37 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第一节常用的规范、规程一、电法类1、《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073-93)。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93)。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070-93)等。二、测量类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2、《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等。第二节装置要求一、激电测深每一种装置形式都有其自身特点、应用条件和局限性,要熟知。具体装置参见第一章第二节。对称四极供电电极各电极距在模数为6.25cm双对数坐标纸上沿AB/2轴应大致均匀分布,相邻电极距的比值在1.2~1.8(0.5~1.5cm)之间;测量电极距应以能获得完整的电测深曲线,满足解释推断的需要为原则。不等比装置的MN极距与相应AB距的比,一般保持在1/3~1/30的范围。等比装置的MN距与AB距的比宜为1/3~1/10。最小供电电极距应能保证电测深曲线有明显的前支渐进线(某些特殊目的不受此限);最大供电电极距应以能获得完整的电测深曲线,满足解释推断的需要为原则。38 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通常,对称四极测深电极距的选择:1.供电电极距大小的标准以使电测深曲线首尾两端出现渐近线为原则,所以要求:(AB/2)min<h1,(AB/2)max>(5-20)H,(AB)n+1≈1.5(AB)n。其中,h1为第一层的厚度,H为目标地质体的顶部埋深,n为AB极跑极的序次。2.测量电极MN的选择:1/3AB≥MN≥1/30AB。三极或联合测深中的“无穷远”极一般应位于MN的中垂线上,偏差不得大于±5º,其长度应大于最大供电电极距AO(或AˊO)的五倍;不能垂直布设时,应增大其长度,一般可增至AO(或AˊO)的十倍。测区内的跑极方向很重要,要兼顾区内地质、地理等条件。电极距的排列方向,应使地形、构造和水平方向的各种电性不均匀畸变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或最易分辨。同时,也应适当照顾通行、接地和施工方便。电极排列方向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a.同一测区的电测深点的电极排列方向应大体相同;b.有条件时,应尽可能与电测深剖面方向一致;c.地形坡度大时,可与地形等高线平行;d.倾斜或垂直分界面,可布成平行与垂直于界面两个方向;e.地电断面沿水平方向变化时,应设计一定数量的十字电测深点。(引自《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4.8.7)二、激电中梯测线方向应尽量垂直于极化体的走向、地质构造方向或垂直于其他物化探异常的长轴方向。极化体走向有变化时,测线应垂直于其平均走向。极化体走向变化较大时,应分别布置垂直于走向的测线,进行面积性的工作。测线尽可能与已有勘探线或地质剖面重合。通过对比,可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和成果的有效性。观测范围限于装置中部,范围控制在供电极距(AB)的三分之二内,旁测线距主测线最大距离不超过五分之一AB距,因此一次布AB极可完成多条测线的观测。当测线过长,需移动一次AB极才能完成一条测线任务时,测线连接处观测2~3个重复点。供电极AB长度受信号大小的限制不宜过大(在保证观测质量可靠的前提下,AB应尽可能大),可根据覆盖厚度及其地电性质,并结合电源功率和施工方便等因39 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素设计,应能达到所期望的有效探测深度,并反映出勘查对象的明显异常,一般在1200~1800米,在高阻区可适当增大。测量电极MN≥(1/50~1/30)AB,宜为20m~80m,通常为测点距的整倍数关系,具体可通过工区内现场极距试验确定。为避免供电对观测接收的电磁耦合,野外供电线放线时偏离接收段测线20m以外。供电前、后做漏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极化率观测接收采取短导线方式,不极化电极采用极差很小且稳定性好的固体不激化电极,对测点浇盐水以保证接地良好。仪器每天做日检,观测前、后做漏电检查以确保观测质量可靠。观测时遇突变点、奇变点采取重复观测和回点观测,尽可能远离电磁干扰。A、B电极应采用能大幅改善接地条件的铜编织带、铜板、铝箔板等,埋入地下0.3~1m深的土坑中,用盐水彻底浇透,尽可能减少接地电阻,保证供出足够大的电流。因供电电源属高压大电流,沿线和A、B电极处不但要有警示标志而且要有人不间断看守、巡视,保证人、畜安全。第三节采集信号要求时间域激发极化法供电方式有单向长脉宽和双向短脉宽两种。在普查和大部分详查区应采用双向短脉宽供电方式。研究异常或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时,也可采用长脉宽供电方式。一般情况下,二次场电位差与断电后的时间呈近于指数衰减。因此取短延时二次场电位差大,观测精度高。时间域激发极化法也存在电磁耦合干扰,其强度-1-12与t、ρ、L的乘积成正比(t为断电后计算ηs的时间,ρ为均匀大地的电阻率,L为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间的距离)。为了减小大地的电磁耦合影响,又能测得较大的极化电位差,在选择延时时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作用,以利突出异常。采样宽度适当大些有利于克服高频干扰,提高观测精度。但为研究放电特性时,采样宽度宜窄些。普查时采样块数可少些,研究衰减曲线时,采样块数可多些。增加迭加次数可以提高观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但生产效率低。应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前提下,适当地选择迭加次数。40 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工作中,全区应使用统一的时间参数,其包括供电时间、电流和电位差采样延迟时间及迭加次数,在保证观测数据可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供电时间和较少的迭加次数。最小读数U不得小于0.25mV,I不得小于2.5mA。观测供电电流和电位差应读至三位有效数字,视电阻率ρs值应算至三位有效数字。一、激电测深1、采用非等比装置进行观测时,每变换一次测量电极距,必须在两个相邻供电电极距上同时测得两组测量电极距上的观测值。若此两组值引起曲线接头脱节位置反常、喇叭口、大交叉等变异现象超过4mm时,应连续在3~4个供电极距上用两组测量极距观测,并查明供电、测量电极附近的地表电性、地形及浅层地质构造情况,找出变异的原因。(引自《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6.2.4.4)。2、当曲线出现畸变时,在排除读数原因后,还应改变野外观测现场的工作条件,自检几组数据,当检查结果与原始观测一致时,应继续检查其相邻极距点或在相邻极距之间的加密极距点。(引自《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6.2.4.5)。3、正常条件下完整的电测深曲线标准是(引自《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4.8.4):a.曲线前支以能追索出第一层渐进线为宜;b.当以“无穷大”电阻率值的电性层为底部电性标志层时,在反映该电性标志层呈45º上升的曲线尾支渐进线上应有3个电极距的ρs值;c.当以有限电阻率值电性层为底部电性标志层时,测深曲线尾应获得明显的渐进线,或反映该电性标志层上升(或下降)的拐点之后应有三个电极距的ρs值;d.对新测区,应通过“控制电测深点”观察电测深曲线的尾支渐进线特点和最下部电性标志层的电阻率情况。AB4、供电极距500m后所有读数应进行重复观测,重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2求(引自《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6.2.4.6、6.3.1.2):a.参加平均的一组视电阻率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对于二者的算术平均值应满足公式(3-1):41 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maxminss100%2nm„„„„„„„„„„„(3-1)maxminss2式中:n--参加平均的ρs值个数(不含舍去数);m--设计的无位均方相对误差。b.两次重复读数不能满足(3-1)式时,应增加观测次数;c.重复观测应改变供电电流,改变量不限;d.在一组重复观测数据中,误差过大的观测数据可以舍去,但必须少于总观测次数的1/3,超差读数较多时,应停止观测,舍弃的读数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e.重复观测数据中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测点最终的基本观测数据,记录在相应极距的下一行。5、在一个观测点上,更换仪器观测时,两台仪器的一致性应满足第四章第四节的规定,并在更换处同时或者检查观测两个连接极距,其误差应满足(4-1)式。一个测深点当天不能观测完毕时,可第二天补测完整,补测时在接续处至少应重测两个极距,其相对误差根据公式(3-2)计算,误差应符合(4-1)式,如连接处超差应继续增加检查观测极距数,直至出现连续两个极距都满足要求时为止。(引自《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6.2.4.8。注:该条目可能有误,笔者做了改动。)。'sisiu100%„„„„„„„„„„„(3-2)i'sisi2式中:ρsi与ρ´si分别为第i个供电极距上同组MN的基本观测数据与系统检查观测数据。二、激电中梯工作方式分为短导线工作方式和长导线工作方式两种。为工作方便和有较高的生产效率,通常采用短导线工作方式(干扰大的地区改用外控)工作。在干扰较小的地区,延时100ms,积分200ms时,ΔU2一般要求大于0.3mV,在有明显干扰的地区,ΔU2应根据干扰幅度适当增大,一般要求ΔU2值是干扰信号幅度的3倍。用衰减时找水时,ΔU2值应适当增大,在干扰较小的地区,也应大于1mV。42 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根据测区干扰,确定ΔU2的最小值,其供电电流强度可用公式(3-3)估算:UKI2minAB„„„„„„„„„„„(3-3)ss式中:K--装置系数;U--要求的二次场电位差最小值;2minηs--观测点的视极化率;ρs--视电阻率。当实际条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又难以改善时,应提出可保证的最终观测精度,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施工;短导线工作方式直读视极化率,ΔU2值可由ηs及ΔU换算求得,最小读数的规定同上。观测供电电流强度、总场电位差和二次场电位差时,应尽量读取三位数字,直读视极化率时,应读取到小数后两位。第四节精度要求设计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工作的总精度时,主要依据下述两点:a.根据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应能够探测与分辨最小勘查对象产生的最弱异常的原则。一般设计的最大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任何有意义的异常的三分之一。b.根据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设计的总精度,不应超过现有仪器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质量评价主要对视电阻率(ρs)和视极化率(ηs)两种参数进行误差统计,其总精度以均方相对误差(公式3-3)或均方误差(公式3-4)来衡量,可分级衡量,如表3-1所示。(参见《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中的5.3.2)表3-1中无位差(无点位误差),是电位(U)、电流(I)的观测误差和其他误差的叠加。其他是指电极极差变化、自然电位变化,仪器零点漂移等引起的误差。有位差(有点位误差)是装置误差和无位误差的叠加。装置误差是测地误差和布极不准,引入装置系数(K)值的变化误差。43 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表3-1参数视极化率ηs视电阻率ρs总均方相对误差M总误差总均方相对误差M总均方误差ε级别ηs>3%ηs≤3%有位差无位差A4%0.127%4%B7%0.2112%7%根据具体情况,以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选择某一观测精度或A、B之间的中等精度。也可以由设计者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分别确定不同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精度级别。总均方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2n'1AiAiM100%„„„„„„„„(3-3)2ni1A式中:AAA/2ii;n—参加统计计算的测点数;i—测点序号(i=1,2,3,„,n);Ai—第i个测点的原始观测视电阻率或视极化率值;A´i—第i个测点的检查观测视电阻率或视极化率值。当视激化率值≤3%时,利用均方误差ε来评价,其计算公式为:n'2()ii„„„„„„„„„„(3-4)i12n式中:n—参加统计计算的测点数;i—测点序号(i=1,2,3,„,n);ηi—第i个测点的原始观测的视极化率;η´i—第i个测点的检查观测的视极化率。电测深设计总精度应考虑“异常”、“干扰”及“仪器”等三个方面,以均方相对误差衡量,并分为三级(参见《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4.5.1)。影响总精度的因素很多,典型的有观测误差、布极不准、电极极差变化、自然电位变化、仪器零点飘移以及因湿度变化引起的表层电阻率变化等。44 第三章激电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电测深点的平面位置应根据地形图、航空照片或测量仪器确定。其点位误差在工作比例尺的成果图上应不大于2mm;高程误差应满足:当勘查对象的最小埋深超过50m时,不得超过最小埋深的2%;当勘查对象的最小埋深不足50m时,其高程误差应小于1m。(引自《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4.7.1)。电测深电极接地点实测值与设计值之误差必须小于表3-2要求(引自《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的4.7.3):表3-2精度级别AO及BOMO及NO方向偏差Ⅰ±1%±1%3ºⅡ±2%±2%5ºⅢ±3%±3%10º45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野外带队员只有娴熟野外生产全过程,才能在具体生产管理中做到心有成竹,有理有据,得心应手,张驰有度,游刃有余,指挥得当。第一节工作流程图人员配置技术储备生产仪器设备准备准安全准备备材料准备相关文件多台仪器一致性试验仪器设备性能试验仪器稳定性、噪声等检查极距试验观测方法试验观测参数试验GPS参数校正测地工作测网布设数据采集原始数据采作检查观测原始资料整理资料预处理资料初步处理野外现场图件制作基本图件室内成果图件提交工作小结外业工作结束汇交野外原始资料图4-1直流电法野外工作流程图46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第二节生产准备阶段一、人员配置生产前应根据工作性质、环境、任务等将施工人员进行详细规化,如人数、岗位,随队人员和准备在当地雇佣人员(机动人员)等等皆确定好。二、仪器材料准备工作前,应制定好设备材料清单明细,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清单,并按清单准备。杜绝出队后丢三拉四。按设计要求的规格和数量,领取并调试全部仪器和各类技术装备、备齐常用的检测校验仪表和工具;备齐专用记录、计算本或表格以及记录、计算、绘图等用具。表4-1“电法勘探野外生产人员、仪器设备及材料明细表”为电法所需常用设备材料的一个实例表,仅供参考。方法不同明细不同,制定时尽可能齐全,今后工作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定、完善,出队准备时一目了然,再也不会出现每次出队前都要绞尽脑汁计划带什么还免不了遗漏的烦脑。这是生产前做准备的一个有效方法,希望大家坚持。三、安全准备根据野外的实际情况,购买、领取必备的安全生产防护、劳保用品,并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等。对即将用于生产的车辆要求司机仔细检查、维护,做到生产安全,万无一失。四、技术储备包括个人技术储备和专项技术准备。个人技术储备主要指平时专业技术知识的积累,具有扎实的外业生产管理基本功。平时专业技术知识的积累是指具备一定的物探、地质、测量、电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具体参见“第七章第一节”。与方法相关的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见第三章第一节)要熟悉、要吃透,要充分掌握、理解,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领会其精髓,明了其实质。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地应用于生产,指导野外作业,并最终能按照《安徽省勘查技术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高质高效地完成外业任务。47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电法勘探野外生产人员、仪器设备及材料明细表表4-1类别名称型号数量备注名称型号数量备注仪器供电系统对讲机电池仪器接收系统对讲机电池充电器机内电池加速线架传输线普通线架供电电源发射线整流电源接收线仪调压器备用空线架电瓶备用线器电瓶充电器钢电极万用表铜电极设兆欧表不极化电极罐施工设计书埋极罐铲备发电机电极水桶仪器包盐(电极用)计算机铁锤铁皮柜铁锹仪器配件(保险丝等)汽车手持对讲机租车协议防水胶带工具箱高压绝缘胶布对数纸白胶布记录表材记号笔资料袋2H铅笔背带料小刀鳄鱼夹三角尺记录夹文具合计算器资料设计书、规范仪器使用说明书地形图皮尺测GPS坐标换算表量测绳木桩草帽常用药品生草席被子凳子床活炊具钱管理员测量员内业人员AB放线员人炊事员NN放线员司机AB跑极员员操作员MN跑极员记录、点图员48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专项技术主要指具体项目中的合同书、任务书和设计书,它们是野外作业的立足点、准则、指南。施工前一定要熟知、领会项目的实施意图和委托方(甲方)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明了项目的目标任务,有的放矢地进行生产。隐性要求一般不会写在合同书和任务书中,只是委托方口头上、交流中提出的意愿,通常工作中容易被忽视。仔细阅读设计和拥有的资料,了解测区区域地质背景,测区地质情况,初步掌握测区内地层、构造、岩体、成矿条件(矿产勘查时)等特征,以及已知钻孔分布、钻孔揭示(柱状图)等情况。了解测区内的物性资料(主要是电性资料)。测区内目标层(物)与围岩层间的电性差异是电法勘查的基础,是在野外及时判断方法有效性的前提,了解区内(周边区域、物性可比区域)电性特征非常必要。主要通过设计、收集、经验、试验等途径。五、工区准备包括生活准备和工区内生产准备。生活准备主要指住地房屋租赁,解决住哪儿的问题,住当地居民家还是住旅社的问题。住旅社费用高搬迁方便,租民房费用低搬迁麻烦。一般,工期长(约一周以上)考虑租民房,时间短搬迁频繁的可能住旅社更合适,视具体情况而定。居住地还应考虑安全、便利,尽量住在工区内或就近,兼顾用电、用水、就医、购物、买菜等方便。出队前最好派人提前去落实好。工区内生产准备主要是指对工区的熟知程度,尽可能提前踏勘,实地考察大致了解工区内的地形、地貌、水系发育、植被、交通、气象、人文、民俗及生活条件等情况,做到生产时心中有数。六、出队当一切准备妥当就绪后,即可通知员工装车。按照表2中预先罗列好的明细从库房中按正常手续取出,逐一勾画确认。最好在装车前就派人按表2列表把所需物品准备好,提前集中在仓库的某个地方,这样在装车时就不至于匆忙、慌乱,节省装车时间。装车要注意顺序,注意保护物品,把易损的、贵重的放在上边和靠前的部位。特别是仪器设备要保护好,必要时放在专用箱盒里或隔离放置(一49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般接收机、计算机需要这样),要有专人保护。员工如何到工区也要提前计划好,谁先走谁后走怎样走都要明确。每辆车要指派专人负责,要备用足够的现金,用于支付过路过桥、加油、用餐以及不可预见的费用。多车时最好一起走,相互照应。每辆车上要放置一台对讲机方便途中随时联系。若自备车坐不下需乘社会车时,也要安排专人负责,并明确集中的目的地。七、工区内施工前准备初到工区时,如果到达工区路程短、时间早、员工并不十分疲劳时应安排员工分头行动。一部分人卸车、打扫安顿、准备开伙,另一部分人进行生产前准备,如检查仪器、进行一致性试验、工区详细踏勘等,尽可能将工作安排紧凑些。住地房间安排要稍需动点脑筋,考虑周到一点。每个房间将人员合理搭配。技术人员应安排在明亮、安全的房间;炊事员要离伙房近一点,尽量少安排人与其同住,因为他要早起早睡,既不至于影响别人也不被别人影响;爱打呼的人在一起,爱早睡的人在一起,爱静的人在一起,等等。对那些喜欢聚成团的尽可能将他们分离在不同的房间。尽可能安排独立的房间做库房,将仪器安排在安全的房间里。对讲机、电瓶等充电可集中在一起,但最好分到个人,如个人手机一样谁使用谁负责。一方面可分解用电负荷,另一方面可增强安全和责任心。到达工区后,尽快将所有仪器再通查一遍,以防因长途运输而出现不正常情况,及早得到处理。仪器试验主要包括一致性试验和方法有效性试验。当使用多台仪器同时工作时,如中梯装置的多台接收机,为了了解不同仪器间的性能情况和差异性,应在生产之前在测区内(或附近)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多台仪器同点位观测(一般选择不少于3个点),对观测数据进行误差统计,判定仪器间一致性情况。方法有效性试验主要是想通过实地工作选择最佳施工参数。如:中梯装置主要是试验发射偶极距AB的大小、供电电压和电流大小,接收偶极距MN的大小、观测信号的强弱、供电周期等。工区详细踏勘。野外生产管理者一定要亲自带领野外施工主要人员(如:测地人员、组长、操作员等)对工作区及外围邻区进行详细踏勘,将测区内及周边50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的地理环境、地物地貌、厂矿建筑、水域山川、高压电网等了解清楚,特别是区内交通状况、电磁干扰情况、测线路线通畅情况、庄稼青苗生长情况等都要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对作业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做好防范。如:测线穿过河流时可考虑提前派人到对岸接应;布线必须经过密集水域时可考虑使用防水绝缘性较好的新线铺设;测线穿过厂矿、密集高压电网等电磁干扰较大区段时可提前考虑测线(点)偏移;按作业车通行情况将测线和供电站位置提前规划好;每次上(测)线、下(测)线路径可提前计划好,等等。只有如此,野外工作才会流畅、顺利。作业区域、测线、测点先后顺序安排计划。通过对工区的详细踏勘和对周边地区的了解,基本掌握了全区工作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具有了全局的概念,对下一步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纵观全区,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天气气候等实际情况将生产分解为几个步骤,作出具体计划安排,如分区、分块、分测线等,分出先后。通常做法是将容易的先做,尽可能将工作量往前赶。第三节正常施工阶段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按部就班地进行正常生产。对测区进行详细踏勘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测线、测点或电极点进行放样(参见本章第六节)。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序,测量放样时间先后稍有不同,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测地永远在电法工作之前,以满足电法工作需要为前提。测地过早测点标志容易丢失,太晚电法可能要等待,影响生产进度,测地和电法要协调好。测点放样、仪器试验等准备好后即可安排电法施工了。电法施工关键在于各成员间的协调性上,重点解决可能耽误时间的环节,如布线需穿越河流、厂矿、茂密植被等。具体现场作业参见“附录一常规直流电法野外作业指导书”,仅供参考。详细请参阅相关电法勘查类书籍和相关规程、规范。作业时间安排。作业时间安排是否合适很重要,既不能松懈也不可过于紧张,要使员工每天都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精力,要松张有度。建议早晨天亮后出工,晚上天黑前收队。太早太晚都不利于施工安全,因为在大家迷迷糊糊、黑灯瞎火状态下供电作业是很危险的,更不用说其它安全因素了。况且,在有露水的51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季节,过早过晚露水严重都会增大漏电可能性,无法保证数据观测质量。现场人员调度。现场人员调度安排是否合理关系到野外队伍的协调性和整体工作状态,影响施工进度。现场技术培训。当前,野外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全,院内职工较少,现场培训出合格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际工作来进行传帮带,安排熟练工带新工,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质量监控。质量是生产的核心,现场质量及时检查很重要。对野外发现的异常测点、极距等数据要及时回测检查,弄清原因。野外现场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绘图员)要负起责任,特别是电测深一定要在现场观测时同步绘制曲线图(电阻率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激化率绘制在单对数坐标纸上),实时监控。每天工作结束,室内日验收、核查、日工作量统计一定要仔细,对不合格或问题资料一定立即要求野外查明原因、立即返工等处理。具体质量管理可参见“附录二质量管理及资料整理基本要求”。要将各种规章制度上墙,工作时要带领员工学习,让每个员工领悟、明白、牢记心间并遵照执行。检查点安排。野外要注意检查点安排,按要求进行。时间和空间上要尽可能均匀,千万不要等到工作结束时突击集中进行。多台仪器工作时(如中梯、自电等)要遵守“一同三不同”的原则,检查时要注意改变供电条件,如改变供电电流、电压大小等。检查质量统计要及时,要在每次检查点完成后立即进行误差统计并绘出曲线对比图。要绘制野外工作进度图表,将每天完成的工作量、路线、时间、人员等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标识在图表上,简明扼要。严格考勤制度,养成编写生产日记的好习惯,将每天生产中的相关事件和人员流动情况记录下来,便于日后查询。内业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内业资料整理要及时,资料内容要清晰、完整,每个责任人(如操作、记录、绘图、施工负责、校核、验收、统计等)要亲自签名,以示负责。要将资料归类,纸质的要有封面、副封面、技术说明等,电子的要归类明了,文件夹命名要统一、规范,便于查阅、检索,如可按工区、方法、日期、点线号、资料编号、责任人等等条目归类。电子版原始数据一定要有备份。小结编写。工作过程中即可进行小结编写准备,工作结束后期可进行完整修编,这样避免小结编写匆忙,考虑不周,质量不高。具体参见“附录三电法野52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外生产工作总结编写要求”。原始资料验收。方法组原始资料验收是三级验收的第一级,是对原始资料把关的第一道闸门,非常关键。工期长时还要有中间阶段性验收(通常工作进度1/3)。野外工作后期要尽早(建议在工作结束前一周)告知项目组(分院)、院,让分院和院有时间安排人员进行分院、院两级验收,切勿在工作结束当日才告知。野外经费管理。一旦项目实施,生产费用则无时无刻不在行成。降成本增效益要时刻记在心,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思想,杜绝不必要的开支。每日的支出要有计划,要心中有数。正常开支一定要有野外负责人认可,数额大的或院财务有规定的一定要提前报批,切不可自作主张。对在当地雇临时工要确认好,雇一人即可绝不雇两人,汽车加油、买菜、购材料等尽可能有两人在场或购物、付账分开,要有专人管理野外账目,严把支出漏洞。票据整理要及时,手续要齐全,一旦会计到现场或一旦收队即可送交报账。安全管理。因为在野外,因为与电打交道,一定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出工、收工要注意行车安全,注意超员、注意路况,人员一次坐不下的车可多跑几趟。对一些村间土路,路况不好的可行慢一点或有专人指引,前方路况不清的不要冒然前行,可派人前去踏勘,切不可想当然,避免中途进退两难或无法掉头等。野外施工始终与电打交道,发射电压高电流大,一定要注意。供电前一定要通知到位,供电时人、畜一定要远离A、B极,始终要有专人看管。当供电出现异常时,一定要及时断电,待查明原因后再供电,切勿原因不明时强行供电。室内照明,对讲机、手机、电瓶等充电时要注意载荷,切不可乱接,要将线沿墙边或墙上布设好,不要将电线满地乱放,人员来往乱踏很是危险。千万小心不要将多余电线成圈放置,更不可将衣被杂物覆盖其上,以免受热短路引起火灾。人离开或夜晚睡觉要注意关门关窗,防止被盗。突发事件处理。野外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当地居民阻碍施工、与当地居民产生纠纷、员工之间产生摩擦、突发安全事故等,带队人员一定要心平气静、不慌不忙、沉着应对,以大局为重,尽可能在现场解决。严重时上报分院或院。生活、伙食安排。野外是个大家庭,带队人员除了是野外生产的管理者外,还相当于一位家长,只有大家食住正常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生活上要尽可53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能创造出温馨的氛围,至少让员工能吃饱睡好,有精力能安心工作。建议每天一大荤菜是必须的。通常中午要带干粮在工地,晚上应保证大家能吃个热呼饭。种类要不断变化,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口味。每天的伙食账明细记录应清楚,手续要齐全(经手、验收、证明等),每天都是要公示,建议每天伙食采购做正、副两个完全相同的账本,一个用于报帐,一个挂在明处让大家查看。注意卫生和当地关系。无论是住旅社还是租民房,内外卫生一定要注意。室内要保持整洁、清爽,每个员工的床铺要干净、物品要摆放整齐。要与当地居民搞好关系,不可做有违当地居民的事,维护好单位的良好形象。文化娱乐和合理化建议。雨雪天等闲暇时间注意安排好员工的文化娱乐生活,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个良好的放松、休闲时间,可以配置一些书刊、体育用品等,杜绝赌博。要善于与员工沟通,工作中明确分工但生活中要平等相待,要与员工融成一体,要善于凝听员工意见,采纳员工合理化建议,及时解决野外茅盾,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及时支付当地民工和随队民工的工资,绝不拖欠,支付时要注意借条、奖罚等的结算、要注意签名和提供有效证件(身份证)复印件等。结清住宿费或房屋租赁费、水电费等。不要留下任何尾巴之事。野外工作结束后要有条理地安排收队,将所有原始资料保护好,将仪器设备收拾好,妥善处理好当地事务,有张有法地收队。野外施工结束收队后,将整理好的原始资料立即提交给室内归档、装订成册。将电子数据和资料也一并提交给室内刻盘归档。具体提交的资料清单参见“附录四常规直流电法需要提交的资料清单”。将所有野外实际开支统计完整,将无法票凭据的白条核对、统计清楚,手续齐全,按院财务规定提交报账。回队后原始资料提交和报账都不应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平时在野外都已整理统计好(这一点很重要),绝不应该回来后还要花几天时间专门办这事。正常情况是回来后即可提交资料、报账。此外,在野外工作期间可着手准备下一个项目或工区的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做铺垫,等提交资料、报账等完成后即无后顾之忧、一身轻松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和工区,开始新一轮的战斗。54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第四节仪器设备性能试验一、仪器作一致性校验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台仪器多次重复观测,读数之间存在差异;相同条件下用多台仪器观测,读数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一台或多台仪器的观测误差,也即仪器读数存在不一致的问题。生产中,在同一地区施工若使用两台(包括备用)以上仪器,必须对仪器作一致性校验,其均方相对误差应不大于设计无位均方相对误差的三分之二,计算公式(4-1):n2ui/(mn)„„„„„„„„„„„(4-1)1式中:ui--某次观测值与该点各观测值平均数的相对误差,i=1,2„„m;(相对误差计算公式参见3-2)m--参与校验的全部仪器在全部校验点上观测次数之和;n--一致性校验测点数。二、测量不极化电极要求不极化电极有瓷罐式、塑料管式及甲电池式,目前院内使用最多的是PVC管式固体Pb-Pbcl2不极化电极,其具有低噪音,低漂移等特点。工作中要保证外部电线与铅棒完全连接,要用防水胶布等密封好,保证与外部绝缘。若长期不使用或工作较长时间后则要用饱和盐水浸泡数小时。(不极化电极电化学性应稳定,极差变化小于0.01mV/5min。工作中的成对偶电极要精心挑选,每天开工前和收工后要用万用表测量其极差,开工极差<±2mV,收工极差<±5mV。)第五节观测方法试验技术试验剖面,应选在地质情况比较清楚且地电断面相对比较简单的地段并尽可能使其通过天然露头和探矿工程。现场试验应解决如下问题:55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a.二次场电位差的大小和干扰强度,能达到的观测精度;b.多种岩(矿)石的极化特性;c.选择电极距;d.选择供电脉宽。采用段脉宽供电方式工作时,在能保证获得明显异常和观测精度的情况下,应选择较短的脉宽,以提高生产效率。用长脉宽供电方式工作时,一般取ΔU2达饱和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为供电脉宽。条件允许时,技术试验应尽可能的与踏勘结合进行。一、激电测深a.试验测点应选在地质情况比较清楚,电地断面相对简单的地段,并尽可能靠近已知钻孔;b.试验测点应选择具有不同地电断面、不同接地条件和不同地形的地段,使试验具有代表性;c.试验时应采用较密电极系列、不同方位布极和足够大的供电电极距。试验结果应达设计的观测精度。二、激电中梯开工初期安排必要的技术实验剖面,以解决最佳技术方案问题。技术实验剖面有如下要求:a.技术实验剖面应选在地质情况比较清楚、地质断面相对比较简单的地段,同时应尽可能考虑通过天然露头和探矿工程;b.应具有不同地电特征、不同地形和不同接地条件的地段,使技术实验剖面不乏代表性,且便于资料对比;c.实验时宜采用多种电极距和多种观测数据采集参数。第六节测网布设及测地工作一、激电测深测网的选择:取决于测区勘探要求的详细程度及测区的地质条件。测线的方56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向应与地质构造方向垂直,测线的长度应大于寻找的地质构造的宽度。详查要有三至五条测线通过有意义的构造带,每条测线要有三到五个测点位于构造带上;普查工作中至少要有一条测线通过最小的有意义的构造带,处于构造带上至少应有二至三个测点。电测深点的平面位置应根据地形图、航空照片或测量仪器确定。其点位误差在工作比例尺的成果图上应不大于2mm;高程误差应满足:当勘查对象的最小埋深超过50m时,不得超过最小埋深的2%;当勘查对象的最小埋深不足50m时,其高程误差应小于1m。测网基线或重要剖面的端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并与测区附近的三角点或物探测网控制点联接测关系将测网标绘在地形图上。电极接地点实测值与设计值之误差必须小于表4-2要求:电极接地点实测值与设计值误差要求表4-2精度级别AO及BOMO及NO方向偏差Ⅰ±1%±1%3ºⅡ±2%±2%5ºⅢ±3%±3%10º接地点一般应在观测前按电极接地表用测量仪器定向、测距、定位,并打下醒目标志;对于障碍物较少的平坦测区,可用罗盘、标杆定向,导线标记量距;对于大极距连续放线时,也可依导线节数量距定位,但必须每500~100m有一个校正极距的控制点。当设计的电测深点位置遇到居民点、悬崖边、变电所及其他工业设施等障碍时,可在1/2测深点距的范围内将测点移到合适的地方。但必须使位置移动后的该测点的所有极距及电极排列方向,仍能满足接地点精度要求。当前,实际生产中可用GPS将一条测线中的(跑极方向为测线方向)每个测深点位和大极距(>50米)电极点位在实地放出(小极距电测深观测时用测绳量出),并用木桩(竹签)、红布等标出,写上点线号或电极号等。二、激电中梯测线应尽量垂直于勘查对象的走向。如成矿受构造控制,测线应垂直构造的57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走向;成矿受岩性的控制,则应垂直岩层走向。当发现的异常走向与测线交角小于90°过多时,应垂直异常走向布置补充工作。测线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地形影响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测线方向应与工区中的地质勘查线、典型地质剖面方向一致。测网密度应根据勘查目的、工作性质、勘查对象规模与空间位置等因素确定。普查线距应不大于最小探测对象的走向长度,点距应保证在异常区内至少有三个满足观测精度的观测点;详查线距应保证至少有三条测线通过最小极化体上方。点距应保证在异常区内至少有五个满足观测精度的测点;精测剖面通常使点距密度达到即使再加密测点,异常的细节特征也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测地工作精度要求分列于表4-3。测地工作精度一览表表4-3图上平面点位限差相邻点距误差(%)图上相对高程限差电极精度级别(mm)限差均方相对误差(mm)排列方向0Ⅲ2.584—100Ⅱ2.042—50Ⅰ1.22.51.31.25凡基线或重要剖面的端点,都应埋设固定标志,并应与测区附近的三角点(或物控点)联测并计算坐标。对于尚未建立大地控制点(网)的地区,应自行建立坐标系或者将测网与区内已有的独立坐标系统联测。需要标绘在成果图上的主要地物、工程及异常固定标志等也要进行联测。有正式地形图而缺少三角点(或物控点)资料的测区,允许将测网与附近永久性地物联系,但应按联测关系将测网位置标绘在地形图上。生产中,先将AB点位确定好并用GPS放出,对同一个A、B极的M、N电极点可同时用GPS标出也可由专人在中梯观测时同步放出。第七节原始数据采集在经过仪器性能试验和测地放样后,根观测方法试验所确定的极距大小、跑极方向和观测参数的设定等,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常的生产数据采集。现场数据采集是整个野外生产的核心,采集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勘探成果,因58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此必须认真对待,严格要求。特别警惕和杜绝的是:在野外数据采集困难或确实无法采集时,绝对不可人为臆造数据,要知道捏造假数据与没有数据所带来的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假数据在后期成果解释上会带来误导,严重时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恶劣影响。在生产中,同一工区应采用相同的观测系统(包括观测方式,脉冲宽度、延时、采样宽度等),使得一个工区的观测数据是统一的。具体详见“第八章-第一节-作业指导书”。下面主要强调一下:观测中怎样发现错误数据?(1)、观测过程中,逐点(极距)绘出剖面(测深)曲线草图,当出现突变点、畸变点时,及时进行检查和重复观测。(2)、记录员要注意分析数据的大小,作到“心中有数”,对那些过大、过小、不合规律的△V(△V2)、ρs、ηs的读数以及ηs的衰减过程(同次多个ηs值应越来越小)要提出疑问,例如极距跑错、漏电、测量线接触不良等均会出现数倍的误差,要仔细检查,用心就可发现。(3)、记录员的复颂(操作、记录一人时更要注意)、与跑极员经常核对点号、查询疑问等。总之,只要加强责任心,精神高度集中,组织配合良好,发生错误就少,有了也不难发现。第八节资料预处理及基本图件制作每日工作结束对野外观测结果进行回放。对原始记录必须当天进行检查验收,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检查记录本各栏目及数据填写是否完整、清晰和有规律性,是否作了必要的标记。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书或规范的要求,野外出现的畸变点、异常点等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检查观测,发现的异常是否完整等。在对原始记录检查的基础上,室内人员应对计算所用的数值进行百分之百的复核,对全部的计算进行100%的复算,复算精度不能低于百分之一。复算结果的错误率不得超过百分之一,异常地段的计算必须全部正确,不得有因计算误差而出现假异常。经检查验收合格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处理和图件的制作工作。一、资料预处理59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资料整理一般是指野外数据的检查复算、仪器一致性校正、系统误差改正和误差统计计算等。数据处理主要针对野外所获得的视电阻率(ρs)和视极化率(ηs)两个主要地(激)电参数,对实测数据进行电磁干扰剔除、圆滑滤波等常规处理,必要时还可进行激电参数方面的处理、多剖面互相关法处理、多场源(不同的A、B位置)引起的数据接边处理等。1、数据剔除、圆滑滤波处理利用手工和处理软件对野外实测数据进行圆滑滤波,将那些因电磁干扰造成的飞点、跳跃点、孤点等畸变点进行剔除、舍弃,对一些因地表浅部不均匀体造成的干扰进行高频滤波处理等。2、激电参数的处理当工作地区的勘查目标为低阻极化体时,可将视电阻率(ρs)和视极化率(ηs)整理成Js参数(Js=ηs/ρs,称为视激电电导率),起到突出低阻极化体异常,压制高阻极化体异常的作用。相反,当工作地区的勘查目标为高阻极化体时,利用Js的倒数Gs(Gs=1/Js=ρs/ηs,称为视激电率或视激电电阻率),起到突出高阻极化体异常,压制低阻极化体异常的作用。3、多剖面互相关法处理多剖面互相关法是激电中梯装置中一种较适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能从随机干扰背景上划分出有用异常。因为测量的偶然误差和局部地质、地形不均匀体形成的干扰,通常具有随机性质,而有用异常则一般具某些统计的规律性,因此,可用信息论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在随机干扰背景上划分有用物探异常。具体可采用逐点分段处理方法:先将一组测点组成的测线段与其相邻若干条剖面的相应测线段作互相关处理,然后逐点推移作处理的测线段,直至遍及整个测区。4、多场源数据接边处理激电中梯因受方法本身和地形条件、施工场地等的限制,同一个勘查区或同一条(组)测线往往需要分多个AB供电场源才能完成,不同的场源通常会造成观测数据的不同一,存在场源效应的影响,明显的是在相邻场源的接边处同一个测点因场源不同其观测数值存在差异,整合成图时会带来图幅中异常发生形变或出60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现假异常、怪异异常等现象,给后期制图和成果解释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同一测区内不同场源所观测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目前尚无理想有效的处理手段。简易的方法是利用接边处的重复点数据值进行分析、统计,找出其差异关系并对同场源内的所有数据进行系统改正、校正,或对不同场源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等。二、基本图件制作图件是表示工作成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它集中、全面、直观地反映了激电方法的成果,是后期分析解释的基础,必须正确。全面地反映的内容应由主要技术人员拟定。正式图件的编绘,必须在观测数据经过质量验收的基础上进行。上图的数据及曲线,均须百分之百的复核。整套图件应包括总的基本观测数据和推断成果两部分。各图件应有明确的目的,能够综合的,应尽量绘在一张图上,但要保持图件清晰、醒目。1、应提交的图件a.交通位置图、实际材料图、工区地质、构造和地层柱状图。b.说明工作成果的图件,有剖面图(典型剖面及综合剖面)、剖面平面图、等值线平(断)面图、综合平面图、推断成果图、电性测定成果图(剖面、平面、柱状)、电测深曲线图、电测深曲线类型图及某些试验工作所特有的图件。c.说明工作质量的图件有仪器性能标定的图件、资料整理中各项改正的曲线图。质量检查对比和误差分布图等。(此类图件一般以报告插图形式绘出。)2、成果图件的技术说明:测地精度、方法的观测条件(装置形式、电极距、供(放)电时间、延时等)及精度、参数比例尺和其他应说明的事项。3、几种主要成果图件的具体要求a、实际材料图测区位置范围、测网及编号、工作比例尺;剖面位置、编号、装置代号及极距;测深点位置及编号和电极移动方向;一些特殊点(如供电点、充电点、无穷远极等)的位置;基线网的封闭路线;质量检查点(线)的位置;主要电性和地质标本采集点及编号;各种固定标志的埋设位。图件比例尺应与工作比例尺相同。b、电测深等视电阻率断面图(拟断面图)横坐标表示测点(用算术坐标),纵坐标表示AB/2(对数或算术坐标),将每61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个测深点不同AB/2所对应的ρs值标在相对应测点的纵坐标上,按一定的等值线间隔用内插法将ρs值相等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即构成了等视电阻率断面图。此图不仅反映剖面上各测点垂直方向电性变化情况,而且还能反映不同深度沿水平方向电性变化情况。c、综合剖面图地形、地质剖面及探矿工程;激电法各种装置,不同极距的工作成果(剖面的、断面的),并应注明所采用的相应装置形式、极距、地面或其他地下供电点位置;其他有关的物、化探工作成果;解释、推断成果和提出的查证工程位置等。d、剖面平面图图的比例尺应与工作比例尺一致,如需要改换作图比例尺时,放大或缩小的倍数,一般不得超过原比例尺的一倍。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将点距按工作比例尺表示,线距任意设计,剖面及测点相互关系一一对应的办法编绘。图的参数比例尺应按剖面图要求选择,并避免剖面间异常曲线的过多穿插。在同一图上尽量采用相同的比例尺。如不够清楚醒目,允许采用两种比例尺。但每使用一种比例尺要占有一定面积,并加框说明比例尺的范围。对视极化率背景较高的测区,纵坐标起始值可不为零,但在技术说明中应有所交待。e、等值线平面图采用中间梯度装置进行的面积性工作,可绘制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视极化率等值线的起始线应根据异常下限确定。等值线一般为等差间隔,异常的梯度变化很大时,也可用分段等差间隔。等值线间隔应视观测精度和异常强度而定,通常使其不小于该段最低等值线与均方相对误差值乘积的三倍。在图上等值线过稀的地段。可勾绘辅助等值线,以更好地反映异常形态,但其醒目程度需次于一般等值线。勾绘等值线时,应考虑地质特点、观测误差和干扰水平,不能单纯追求数据上的合理,应由推断解释者依据推断解释结果勾绘;当某些部分测网密度达不到比例尺要求时,等值线用虚线表示;接头点处的两个数据应同时上图,以便勾绘等值线时参考。等值线平面图一般与同比例尺的地质绘图在一起。62 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f、电测深曲线图极距采用模数为6.25cm的对数坐标;参数宜用对数坐标(ρs)和算术坐标(ηs)。两种曲线应以不同线条加以区别。在图上应注明线号、点号、电极排列方向、测量电极距及工作日期,曲线的首尾应注明参数值。定量计算后,应将视电阻率曲线的类型、理论量板标号、特征号及使用或所求得的层数以及视极化率曲线推断的特征点、辅助线、使用的系数和计算公式等注在图上。推断的地层结构柱状图及井旁测深所对应的钻孔柱状图也绘在图上。十字测深的两条曲线应绘在同一图上,以便对比。在面积性或剖面性测深工作后,应绘制视电阻率测深曲线类型图、ηs和ρs平面图或拟断面图,以及有关的解释推断成果图件。激电测深拟断面图应以地形剖面为垂向坐标的起始点。g、电测深曲线类型图将测区内各电测深点曲线(或曲线类型)依工作比例尺的大小,按其位置标在图上,构成电测深曲线类型图。根据相同曲线类型的分布范围图可给出地电断面或构造的粗略概念。h、综合平面图综合平面图是反映激电法与其他物化探方法和地质工作的成果图件。要着重突出激电法与其他方法取得相同结果和不同结果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绘制综合平面图时,要突出重点,次要的内容要简化,不必要的内容要删去。相互矛盾的内容要保留,以便深入工作。i、推断成果图以推断平面图为主。该图在认真综合研究、反复解释推断和工程查证的基础上编制。研究程度较低时,可只做推断剖面图。63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第一节质量监控与管理为了保证和提高野外原始资料质量,对生产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检查,必须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规范、规程、设计等要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一、承接项目及项目实施的过程过程包括:产品要求的确定与评审→签订合同→设计→审查设计→安全、技术交底→预防措施→岗前培训→仪器性能试验→工作方法试验→日验收→不合格品处置→顾客有效意见处理→各方法中间检查→各方法阶段性验收→项目组验收→分院验收→院验收→顾客满意度调研→报告→审查报告。项目承担过程中应保留完整的记录和资料,在工作结束后一并提交,具体按照第六章第三节的资料清单明细项去做。各方法表格按院(或分院)统一编制的表格及要求填写,项目结束时按此清单资料提交院。项目负责人负责设计书的编写,设计书编写中必须包括:明确该项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产品实现的过程、顺序以及依据的标准及必要的作业指导书;人员、设备的配置,健康、安全环境的管理等;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并明确活动的时机、内容、方式及实施人;产品接收准则(验收规范,验收标准等);为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野外工作小结或总结报告按“第六章第二节”的要求编写。项目负责人要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获取该项目的设计书、规范或作业指导书,负责配置本项目所需的资源,负责向项目参与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组织实施。负责项目实现过程中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并负责实施,并保持记录。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阶段性的检查验收,记录检查内容和结果及不合格品的处置。组织成果报告的编写;负责成果报告及原始资料的交付及交付后的回访等工作的实施。方法组长负责做好该方法日验收工作及不合格品的处置工作。对每天的野外64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采集工作进行自检,填写日验收登记表。分院成立项目验收组,负责组织野外资料验收及成果报告的初步验收。设立验收组组长、成员。项目负责人在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时,使全体人员清楚本项目技术质量、安全、工作进度和其它有关要求。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并保持记录。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新录用人员(包括以前录用的人员未从事此岗位的人员)的岗前培训考核工作,经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并保持记录。新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和从外单位租用的仪器须验收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持记录。监视和测量装置检定周期为一年。设立分院仪器检定员,负责分院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周期检定、维护保养。二、项目“三级”检查验收项目质量管理以院质量管理体系为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为补充,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项目实行实施单位(分院、院属二级单位)负责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项目质量管理贯穿设计书的审批、工作质量检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验收、成果报告的评审、地质勘查成果资料汇交等地质勘查项目工作全过程。技术、质量检查和原始资料验收,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三级”是指方法组(或生产大组)、实施单位(分院)和院,各方法的日常验收以及委托方的检查验收均不包含在内。实施单位对所承担的工作项目野外原始资料,组织进行方法组(或生产大组)自检(100%)或互检(100%)和实施单位(或项目组、分院)的抽检(30%),院级检查以抽检(10%)方式为主。野外质量检查须结合野外实地抽查,实地抽查工作量分别要求达到3%、2%和1%。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验收的依据是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10~15天,向院总工办提出项目野外原始资料验收申请。(一)、申请野外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1.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65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2.原始资料齐全、准确;3.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进行了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4.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二)、项目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A、全部野外原始资料1.野外原始图件(实际材料图等);2.仪器性能试验资料;3.野外记录本、原始数据记录、表格等;4.野外原始曲线等相应的图件;5.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6.其他相关资料。B、质量检查记录(包括原始资料各级检查验收记录)。C、工作总结,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含工作量)、初步地质成果、工作质量、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三)、野外验收的主要内容1.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2.是否完成了规定的目标、任务;3.是否完成了批准的工作量;4.工作质量是否符合各类规范、规定要求;5.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初步研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6.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有效;7.工作总结是否系统、全面;8.野外实地抽查是否合格。三、“组级”检查验收组负责技术、质量的日常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初步验收。采用互相检查验收方式,逐日或按工作分阶段进行,贯穿于项目工作的全过程。内容为:1、不定期地互相检查仪器设备性能,操作(或采样)技术和对设计书、规范66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中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2、逐日检查前一天的各种原始记录及所反映的仪器性能、操作(或采样)质量等情况,并统计初步合格工作量。3、逐日或分阶段抽查各种原始观测(或采样)质量。4、分阶段检查各种数据计算、统计工作质量。对关键性数据的计算使用全部检查。四、“分院级”检查验收分院负责技术、质量的专门检查和原始资料的正式验收。由分院长和分院总工组织,在组的检查验收基础上,根据项目各时期工作特点,有计划地分测区、分阶段进行。对一个工作项目工作的最后一次检查验收,应在组撤离工作地区前完成。内容为:1、检查仪器设备性能及其调节校验记录,实地观察操作(或采样)技术和对设计书、规范中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2、适量抽查各种原始记录及所反映的仪器性能、操作(或采样)质量等情况,统计合格工作量。3、对原始观测(或采样)质量作适量实地抽查,对方法组质量检查方的法、工作布置的合理性和及时性进行检查。4、适量抽查各种数据计算、统计工作质量(对关键性数据的计算和使用应重点检查)和成图质量,检查这些工作的及时性。5、检查各工种进度及配合情况。6、检查组的技术、质量日常检查和原始资料初步验收记录。五、“院级”检查验收院负责技术、质量的核实性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由院总工办组织,在分院的检查验收基础上,根据项目各时期工作的特点,有计划地分测区、分阶段进行。对一个工作项目,应在报告编写前进行全部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内容为:67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1、对分院检查验收的各项内容作适量抽查。2、详细检查分院对设计书的执行情况,主要是工作的完善程度,如质量检查工作布置的合理性,检查率和检查结果,对电法等特征的研究是否细致和充分,异常现场检查作得如何,控制连测和固定标志埋设是否充分等。3、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整理编录情况。4、资料综合研究的及时性和深入程度。5、资料解释推断方法的正确性。6、成果图件的设计与安排是否合理。7、检查分院技术、质量专门检查和原始资料正式验收的记录。对一个工作项目所获资料的最后一次审查验收中,应审查分院提交的原始资料验收文据。六、原始资料评价野外验收对项目野外工作原始资料质量划分等级。根据资料质量情况参照《物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地矿部1983)》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质量管理制度中相关要求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可参阅“第八章第六节电法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第二节观测精度检查系统检查通常采用一同三不同(同一个点位、不同操作员、不同日期、不同仪器(有多台仪器时))的方式进行,检查点要求在测区内均匀分布,质检率为3%~5%。系统检查应独立于基本观测,应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在整个野外工作过程中。在时间、地段上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有异常的地段和突变点、可疑地段应重点检查,对解释推断、检查验证有关键意义的地段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系统检查点应随机抽取,抽取的重点应放在对解释推断、验证工程或地质效果有重要意义的区段或曲线无规律、质量有疑义的测点,并大体均匀分布于全测区。电测深的系统检查,应以一条完整的电测深曲线为单元,必须是检查一个测深点的全部极距。单个测深点的系统检查结果,以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进行统计(3-2),凡出68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以不合格论:uia.超过设计精度的电极距数目大于该测深点极距总数的32%;2uib.超过2倍设计精度的电极距数目大于该电测深点电极距总数的5%;2uic.超过设计精度的观测值在相邻的三个电极距上连续出现;2d.均有相对误差M大于设计精度。均方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3-3):n2uii1M„„„„„„„„„„„(3-3)2n其中:ui——第i个供电极距上同组MN的ρsi相对误差;n——参加统计的电极距数。当可以肯定由于地表及浅层湿度变化使得电测深曲线起始段的系统检查出现规律性偏差时,可将其剔除。然后再评价质量。系统质量检查结果,应列入专门的统计报表内。必要时,应绘制质量检查对比曲线和误差分布曲线。评价全区或一个地段的电测深观测质量,应在单个电测深点系统检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符合质量标准的电测深工作,应达到下面两点要求:a.不合格的电测深点数应不超过被评价区域内经系统检查的电测深点总数的32%。b.根据全区系统检查观测结果所统计的均方相对误差M,应符合本技术规程表1或设计规定的精度。统计时不得剔除经单个测深点系统检查评价为不合格的电测深点。当个测深点的电极距相同或相近时,全区的观测精度可按单个测深点的均方相对误差Mi统计,其公式为(3-4):n12MMi„„„„„„„„„„„(3-4)N1式中:Mi--第i个测深点的均方误差;69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N--全区系统检查观测的电测深点数。对于较大面积的电测深测区当区段之间的观测条件相差较大时,应分区段评价质量。系统检查工作量已达总工作量的20%,基本观测质量仍达不到合格标准时,不得再增加检查工作量,此测区的全部观测资料作废。第三节异常检查当野外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整理、处理野外资料)和工作结束后,对发现的异常要进行检查,判断其可靠程度,划分哪些是确实存在的异常,哪些是观测误差造成的假象。一、观测误差造成的假异常异常检查首先应查明异常是否是数据采集本身造成的,如:电极跑错、电极点位偏差(极距误差)、跑极方向不同而导致的各向异性、外界电磁干扰、信噪比低数据不稳、漏电等,若是,应预以排除。1、对每天的原始资料进行百分之百地核查,有问题及时改正。前提是野外记录要完整,备注要清楚,便于室内对野外资料的查阅和异常的判别等。2、现场数据采集时对畸变点、异常点、疑异点要重复观测、回测。3、测深时,对每个极距应坚持回报制,即跑极员应认真确认每个电极点号并向操作员报告。4、尽可能增大供电电流,提高信噪比;测量前检测测量电极间的大地交、直流噪声信号,了解背景噪声情况。5、施工前,应对所有的生产用线用水进行浸泡-修补-再浸泡-再修补,直至完好,修补时里层用高压防水胶带外层用普通绝缘胶带封包。现场测量前、中、后应对供电、测量电线用兆欧表进行漏电检查,尤其是早、晚露水严重以及水域发育地区更要增加漏电检查频率。6、测深时,跑极方向要一致,不同跑极方向的测深数据整合在一起会因大地电性的各向异性而引起的异常。70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7、中梯的测量区域应尽可能控制在三分之一AB的范围内;不同AB的测量数据整合时要注意数据接边改正,避免出现假异常。二、客观存在的异常真实存在的异常检查包括:地质观察研究、各种装置的补充工作(经常是作综合剖面)、以及物性测定等。1、地质观察研究观察研究的重点是:可能引起电异常的地质体(矿物的、岩石的)种类,以及这些地质体产出的地质环境。存细查阅工作区的地质资料,对全区的地质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异常出现的区段进行地质分析。在此基础上,在出露较好的地区进行初步异常踏勘,必要时可进行山地工程并测制较大比例尺的异常区地质图。2、综合剖面为了解剖典型异常,一般通过该异常中心,并垂直异常体(极化体、低阻体等)走向布置综合剖面。根据异常和地质情况,灵活地布置各种装置的电法工作和其它物化探方法,以期提供各方面的资料。为了使异常形态、特征点及其数值表现得更清楚和准确,需要在关键部位加点。例如,异常梯度很大时,在ηs(ρs)极值点两侧加点,对解释极化(低阻、高阻)体顶部位置、产状、埋深都能更为准确。当线距较大,且异常只在一、两条测线上出现,不好对比和勾制等ηs(ρs)平面图时,在该地段加线,就能较准确地圈出异常形态。加点、加线工作量并不大,但如果在观测中没及时注意,以后再专门去补做,则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请大家务必重视。a、中梯:要使所研究的异常体(地质体)在中梯中部的均匀场中,且注意A、B电极不要邻近其他极化体,这样所得的异常简单,干扰小。用横向中梯的纵剖面可准确确定极化体走向长度及导电性优劣(纵剖面与综合剖面相垂直)。b、联剖:一般选用两个以上极距,小极距AO应小于两矿体间的距离,以提高分辨能力和判断极化体倾向。c、测深:提供极化体顶部埋深和中心埋深资料。用两方位观测解释复杂异常。3、物性测定71 第五章质量监控与检查在异常地段系统测定岩石电阻率和极化率,以确定地表岩石能否引起异常。主要有:露头法、小极距测深法和标本法三种。a、露头法:不论在地表出露的,还是在探槽、浅井、坑道所揭露的新鲜岩石面上,直接测定岩石电阻率和极化率。一般采用小对称四极装置,根据电阻率和极化率的高低,灵活选取MN(MN=(1/3~1/30)AB),以便于读数为原则。当露头很大时,可以采用小的中梯装置。b、小极距测深法:在有薄覆盖时,可用小极距电测深测定覆盖层下的岩石电阻率和极化率;其最大极距以得到岩石电性的渐近线为准,但不要涉及其它岩石。c、标本法:把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安置在标本(或岩芯)上,也可以测定岩石的电阻率和极化率。有钻孔时,一定要系统测定之,以提供深物性资料。标本法的误差较大,尤其用标本测电阻率。72 第六章资料整理与工作总结报告编写第六章资料整理与工作总结报告编写第一节资料整理1、原始记录必须注明项目名称、工区地名、工作比例尺、日期、天气、使用仪器、工作方法、操作者、记录者、校核者等。2、记录要用中等硬度(如:2H)的黑铅笔书写,字体工整,不得使用自造的别字作记录。记录时按表格要求项目记录齐全,记录内容不得涂改和擦改(因记错需修改时,要用横线把错误记录划去在旁记下正确数据并签名以示负责)。3、所有计算成果必须附技术说明,所采用的公式、单位及按规范要求需说明的问题。计算成果要有封面、副封面。4、所有原始图件必须注明工作日期、操作者、记录者、校核者、纵横比例尺、单位。第二节工作总结报告编写生产过程中即可进行工作总结报告的编写准备,工作结束后期可进行完整修编,这样避免编写时匆忙,考虑不周,总结质量不高。工作总结报告要按一定格式和内容进行,尽可能详实一些,将野外的生产过程写清楚。具体编写要求如下:一、名称由项目地名和工作方法名称组成。Ⅰ级项目名称写工作地区全名和方法名称,如淮北项目电法勘查生产总结可写作《淮北市徐楼—前常地区电法勘查野外工作总结》。Ⅱ级项目名称包括地名和方法名称,如淮北XX地区开展的大比例尺电法剖面勘查可写作《淮北四铺地区电法剖面勘查工作小结》。二、编写内容1、工作目的和工作概况项目来源,目的任务,要求获得资料的性质(大面积物探资料要求发现可靠的局部异常,大比例尺的详查则要求测出异常的细节特点)。工区范围:面积拐点73 第六章资料整理与工作总结报告编写坐标、剖面端点坐标、离散测深点单点坐标等。完成工作的起始时间,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包括设计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若二者不一致应述明原因)。2、测地工作使用仪器型号,采用的控制点成果,自建控制点成果(附控制点位置示意图)。使用坐标系统。工作比例尺,测网(线路X点距),测线方向,测点定点方式和标记。3、投入工作方法(如:激电测深、激电中梯等)述明仪器型号、性能测试情况,包括仪器性能测试计算成果、设计和实达精度及精度计算公式等。方法试验情况,试验结论等。野外施工方法包括观测方法、数据采集参数设置、装置形式、跑极方式等。野外内业资料整理方法:观测数据核实,成果计算方法,参数草图编绘,畸变点处理意见等。4、工作成果将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归纳、简述一下,以文字、图示、列表等形式提交,并附点位坐标成果等。5、工作质量评述质量检查方式,检查点分布状况,检查率和检查精度(包括设计和实际达到两部分内容),列明计算公式,包括测地工作、投入方法质量检查内容。最终完成任务情况,工作成果是否达到设计书要求,资料等级评述,是否可作为正式成果资料提交使用等。6、实际工作材料图测线、测点、检查点的点位,明显的地物等第三节资料验收清单野外工作结束后,要立即将整理好的原始资料提交给室内归档、装订成册,将电子数据和资料也一并提交给室内刻盘归档,进行资料汇总验收,提交的资料74 第六章资料整理与工作总结报告编写要完整、全面,具体资料清单如下:1、工作进度图表;2、测(深)点原始观测记录表(供电、接收);3、原始观测、计算成果数据(电子);4、测点观测班报表;5、仪器标定、一致性(多台、多道)、试验等原始记录、数据、图册等(纸质、电子);6、仪器日检表;7、野外工作量统计表;8、测点日验收表;9、观测数据质量检查统计表;10、测深点曲线图册(视电阻率、极化率等);11、测深点检查曲线与原始曲线对比图;12、测量成果表;13、测量误差统计表;14、测量技术小结;15、工作小结(项目、方法);16、安全、技术交底记录;17、岗前培训、考核及岗位认证表;18、不合点处理记录表;19、顾客满意度调研记录;20、质量中间监控记录;21、野外原始资料验收意见。75 第七章其它要求第七章其它要求野外技术管理人员是生产一线的基层管理者,是外业队伍的核心,其既要懂业务、会管理,还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敬业心和组织、应变能力。第一节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一、需掌握一定的地球物探理论知识常规直流电法隶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物探方法中电法类的一个分支,与其它物探方法既有许多共性又有其自身特点,要正确、灵活、有效地使用它、驾驭它,就必须了解它、掌握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球物理理论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常规直流电法从野外施工观测装置、观测参数和计算参数上有许多分类,不同类别有着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和探测效果,可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地质问题,这也是常规直流电法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参见表1),要熟练地掌握。要了解常规直流电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地电场的分布规律和特征,认识电法各种装置变种的依据和意义,明白(视)电阻率、(视)极化率等参数的机制和作用。这些一般电法类书籍均有详细介绍,相关书籍地学类书店(北京地质书店等)和图书网店(当当网、亚马逊网等)均有销售,院资料室也能借阅到。学习时书中的复杂公式和推导可以忽略,跳过去,只要定性地了解就可以了。要选出一本物探(电法)概论方面的书籍,仔细通读,这些书籍主要以原理、工作方法等概念性论述为主,既全面又易懂,对物探(电法)的了解和理解很有好处,特别适合初学者和野外实际应用者。要了解并掌握本方法的数据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对每天采集的数据质量进行验收、评价和监控,才能在现场对实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评判实际勘探效果,极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工作调整。要会用计算机,要熟练掌握常规软件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如:Microsofe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Access。利用组织好的有76 第七章其它要求效数据进行绘图,常用的绘图软件有:GoldenSoftwareGrapherSurfer、AutodeskAutoCAD、MAPGIS等。对电法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如一维反演、二维反演等)的软件近几年发展很快,种类很多,如:电法数据处理系统(GeoElectro)、重磁电数据处理系统(GGIS)、GeoExpl、IX1D等等。要了解现场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操作流程,对一些常规故障会判断、维修、调试。一般随机说明书中都有,要仔细地阅读、理解。尤其要留意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对保护仪器很重要。二、掌握基本的地质知识常规直流电法勘探也是以物性差异为前提的,其观测结果即为地下媒介地质现象的综合反映,最终解决地质问题。如果对地质知识一无所知,将无法有效而灵活地应用电法,对具体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对野外带队人员来说只要了解一些与野外施工有关的基础地质概念就可以了,如:地层、构造(断裂、褶皱)、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等,这些常用的地质基础类书籍中都会有详细叙述,院资料室、网店和地质专业类书店均有。具备了一定的地质知识才可能看懂施工中使用的地质图,清楚电法与地质之间的关系,明白勘探线布设、测线测点分布等的地质依据。只有明白电法工作与区内地质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施工现场将电法实测结果与地质结合,才能进行地质解译,才能对电法结果的有效性做出合理的判断,进而提出科学、合理、优化的工作方案,最终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否则只会感到茫然,只会机械、教条地执行。特别是对那些有一定的探索性、边施工边研究边设计的项目更是无法胜任。三、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野外带队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测量知识,了解测量原理,懂得操作流程,知晓常用仪器(GPS等)的操作等。电法施工是个系统性很强的方法,需多坐标点(电极点)同时施工,具有极强的协作性。测地工作是生产的先行军,必须赶在电法观测前,它的快慢将直接影响电法施工的进度。电法中的测地点位坐标与电法数据可靠性密切相关。物理点位(主要是电极77 第七章其它要求点位)的精确度直接影响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众所周知,直流电法具有不同的观测装置,区别在于电极排列、电极分布、电极距大小的不同,这些均直接影响数据采集值大小,装置系数更要参加电阻率等的计算。该方法完全不同于重、磁等方法的位场测量,点位测量的精准度极为关键。练好识图基本功,会看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会从图中看出对野外施工有利和不利的信息来,会按图踏勘、按图管理野外生产,做到开展生产游刃有余。四、具备一定的电子、电工学基础直流电法主要与高压电(交流、直流)打交道,带队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电学类基础知识。通常,使用的电源特别是大功率电源(3kw~30kw)一般由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后提供的,高压大电流具有很强的危险性。整天与交、直流电这样的电老虎打交道如果对其原理、特性一无所知,摸不清它的脾气盲目操作是绝对不可以的,不但自己和他人安全受到威胁,更不用说去娴熟驾驭它。野外施工中,向地下供电和观测电信号是最基本的特征,工作中各种电故障会经常发生,没有一定的电学类知识很难快速排除,高效高质作业难以得到保障。电法仪器主要是电子、电工类的,为了熟练地维护、维修,能在现场排除简单故障,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才行。要掌握电学类知识,可参看一些电工学、电子学方面的书籍就可以了。这类书籍一般书店都有销售。五、有一定的生产组织能力、会管理野外队(组)人数通常为几至几十人,是个面面俱全的团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如:生产管理、人员管理、账目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等。要将这支队伍带好,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肯定是不行的。要带领导好一支队伍,需要了解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院规、院纪等,并能按章依法组织施工。野外生产中面向当地居民,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生产纠纷,车辆、人员众多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问题,解决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技巧也是必备的。具有生产管理思路清晰,组织条理清楚,责任分工明确,野外全局掌控的能力。78 第七章其它要求永远保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要求自己、管理队伍。第二节职业道德要求遵纪守法、按章办事。具有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保持满腔的工作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质量致上。以队(组)为家,把队(组)员当朋友,队(组)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具有全身心投入生产的精神。要积极向上,勇于拚搏,不畏艰险,敢于与不良风气作斗争。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待人接物公平公正,不任人唯亲,不徇私舞弊,不滥用职权,不占小便宜,公私分明。79 第八章附件第八章附件第一节作业指导书(含仪器性能调试、常见故障排除等内容)1.目的明确常规直流电法生产作业程序、作业内容和技术要求,确保获得高质量的数据。2.适用范围2.1本指导书适用于常规直流电法工作,与相关技术规范、规程、规定等不一致时按后者执行。2.2方法主要包括:自然电场法、充电法、电阻率测深法(对称四极测深、三极测深、环形测深、偶极测深等)、电剖面法(联合剖面、对称四极剖面、偶极剖面等)、中间梯度法以及各种装置的直流激发极化法。2.3常用仪器:DZD-4/6/6A型多功能直流电法仪、DDC-5/8电子自动补偿仪、DJF-10/15/25kw(DJS-8)大功率数字直流激电系统、WDFZ-5T/10T(WDJS-3)大功率数字直流激电系统、DD-25超大功率多参数激电测量系统、等。3.野外测地作业项目负责人组织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布设物探测网,记录实际坐标,做好点位标记,写上点线号。4.电法数据采集工作和基本要求4.1常规直流电法外业工作操作细则(见《常规直流电法外业工作操作细则表》)。4.2各装置的设置和操作步骤80 第八章附件4.2.1供电(发射)系统操作步骤4.2.1.1检查供电线AB和接地电阻4.2.1.2安装并检查外部供电电源(发电机输出并经整流后的电源、电池箱等)4.2.1.3打开电源开关4.2.1.4选择工作模式,设定好各参数,通知布设人员(放线工、布极员等),等待供电。详见仪器使用说明书。4.2.2测量(接收)系统操作步骤4.2.2.1观测前仪器自检、检查仪器工作电压、电缆通断漏电、电极接地电阻等情况。4.2.2.2设置工作参数,如工作模式、点号、电极距、信号周期、采样延迟时间、采样率、电极装置、存储号等,确认无误后通知供电并进行实时观测、记录、绘制曲线、存储数据,并认真填好班报表。4.2.2.3进行下一点或下一极距的观测。当出现畸变、跳跃等异常点数据时应回测检查,对读数过小、可疑、突变点(极距)应查明原因后重复观测,并做好记录。4.2.2.4对同一测深点中的大极距(一般AB/2大于300米)要求重复观测、中梯中不同AB的接边处应重复观测2~3个点。4.2.2.5采用“一同三不同”(同一坐标点、不同日期、不同操作员、不同仪器(多台仪器工作时))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尽可能在时间上、空间上均匀分布,有异常和可疑地段应重点检查。检查率不低于3%。4.2.2.6具体要求应严格按照相应工作规范、规程和设计等要求执行。4.2.3野外记录4.2.3.1将项目名称、工区、点线号、工作参数、剖面方位、日期时间、天气、测点坐标、观测数据、计算、曲线绘制等进行记录。4.2.3.2对重复观测点、位移点、干扰点、周围环境等情况做出备注记录。81 第八章附件4.2.3.3操作员、记录员、校核员等要进行签名以示负责。4.2.4数据回放4.2.4.1将仪器中数据及时回放到计算机,编好原始数据目录。4.2.4.2做好数据备份工作。5.室内资料整理5.1核查当日回放数据与记录表是否一致、准确,进行日验收、工作量统计(工作进度图表)等。5.2应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5.3做出各参数初步计算的图件。5.4项目技术负责人对资料初步分析,对异常做出下一步工作指导,如加密观测,增加剖面等。5.5编制文字小结。6.异常查证项目负责人根据物探异常图,筛选出一定比例的具有代表性的异常进行踏勘检查,通过检查确定异常具体位置和初步解释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异常性质)。7.野外验收对野外资料进行方法组或项目组的第一级验收,并告知分院、院进行原始资料验收。8.资料归档将原始资料(电子、纸质)进行核查、归类,按要求提交给室内进行归档、装订。数据问题82 第八章附件常规直流电法外业工作操作细则表表一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工序名称技术要求注意事项责任者及要求仪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仪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检查要求进行检查与调操作员计要求。调节节。野⑴开工前,野外生产期多台间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外仪器⑵对比工作应选在已技术负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作一致均方相对误差≤±3%。知或异常地段进行;⑶责、操作要求进行。业性对极距最好与工作相同;员比⑷观测应不少于3个点准(极距)。备方法⑴不同供电时间试通过试验以确定方法有效性的有效验;⑵不同供电电流试验应选在已知矿体工作参数、技术措施,达到最技术负责性试试验;⑶不同极距试(点)上进行。佳的地质效果。验验。⑴搜集已知坐标点作控制;⑵按要求放样测网测量技术按《设计》的技术要求。并标识电极点(测布设人员点);⑶记录实测坐标;⑷检查。⑴选择测站位置;⑵测站位置应尽量靠近观测中心架设仪器;⑶线路连测站或测点附近,视野开阔,地势做好测站的防潮、防接;⑷按要求做好观操作员布置平坦,避风干噪处,应远离高雨、防震、防雷电措施。测前的各项检查并记压输电线及变压器。录。⑴电线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严禁拖拽、碾压。供电线不得漏电;⑵电线不应电缆放线员野应从线架中沿布线方向呈“S”⑴放线;⑵收线。悬空架设;⑶电线通过敷设跑极员放开。铁路、公路、河流要采外取适当措施防止受损。作供电、接收电极接地电阻尽可电极与导线连接稳固、放线员、电极⑴电极布设;⑵检查业能小,每对电极接地电阻相近,接触良好,接触处应与跑极员、埋设电极接地电阻。保证大电流、大信号。地面绝缘。操作员技一个独立测区(点、距)术使用兆欧表、大量程电阻表进在观测工作之前和结漏电行导线漏电检查。要求铺设导⑴仪器漏电检查;⑵束之后均应对仪器和操作员检查线开路阻值每公量大于5兆导线漏电检查。导线的绝缘性进行系欧。统检查。测量过程中对突变点、特征点、测点异常点、读数困难点、其它干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操作员观测扰点做好重复观测以保证原始求操作仪器。资料可靠。观测中发现曲线畸变或干扰现数据象,在备注栏要简要注记;班记录、操作员、报表中做好各类事后追记。认真填好班报表。绘制技术负责现场绘制数据曲线,实时对采曲线集数据进行监控。83 第八章附件第二节电阻率测深曲线类型的判别一、二层电测深曲线类型二层地电断面共有三个参数即ρ1、ρ2和h1(因h2为无限厚可以不予考虑),因此有ρ1<ρ2及ρ1>ρ2两种类型,如图8-1所示。1、ρ1<ρ2电测深曲线,称其为G型曲线。2、ρ1>ρ2电测深曲线,称其为D型曲线。图8-1二层地电断面及电测深曲线(左:G型、右:D型)二、三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图8-2三层地电断面及电测深曲线(左:H型、右:K型)84 第八章附件图8-3三层地电断面及电测深曲线(左:A型、右:Q型)三层电测深曲线有五个参数,即ρ1、ρ2、ρ3及h1、h2,由地电断面概念可知,它有三个电性层,电测深曲线可分成四种类型,即H型、K型、A型及Q型,如图8-2、8-3所示。1、H型曲线:当ρ1>ρ2<ρ3时,即形成H型曲线;2、K型曲线:当ρ1<ρ2>ρ3时,即形成K型电测深曲线。3、A型及Q型曲线:当ρ1<ρ2<ρ3及ρ1>ρ2>ρ3时,则分别形成A型及Q型电测深曲线。三、四层及多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图8-4四层及多层电测深曲线85 第八章附件四层地电断面共有七个参数,其电阻率和厚度分别为ρ1、ρ2、ρ3、ρ4、和h1、h2、h3,按照各层电阻率之间的组合关系的不同,四层地电断面的电测深曲线可分成八种类型,即HK、HA、KH、KQ、AA、AK、QH及QQ型,电性层更多时,每增加一层表示电测深曲线类型的字母便增加一个。如图8-4所示。第三节问题解答与处理一、什么是电极“接地电阻”?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在野外工作中,电流由电极向岩石分散流出和流回。电流由电极分散流向岩石这个大导体,所受的阻力叫做“接地电阻”。一个电极的接地电阻,是指从这个电极表面到无穷远之间的大地电阻。接地电阻影响因素主要有:a)当电极半径大时,接地电阻小;b)棒状电极入土深度加大时,接地电阻减小;c)接地电阻与岩石电阻率成正比。供电电极接地电阻越大,对电源消耗也越大;而测量电极接地电阻越大,则对信号产生更大的衰减。因此,在电法勘探中应尽可能地减小电极的接地电阻。二、野外如何减小接地电阻?为减小电极的接地电阻,关键是减小电极附近的电阻,可采用以下办法:1、增大电极与岩石接触的表面积,通常是将电极打深一些,并增加电极数目,即采用复合电极的办法,要求各电极间距离大于入土深度的三倍速,且保证接触良好,这样每根电极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n根电极并联后,总接地电阻降低为单根的n分之一。如果各电极相距很近,则电流不向等位的其它电极方向流出,相当于有效面积减小,总接地电阻减小不多。2、如果地表很干燥,可往电极处浇水,来减小关键部分的岩石电阻率。或在不影响电极位置误差情况下,尽量选择电阻率低的潮湿地方打电极。采用复合电极时,应注意“电极组总长度”要小于到最近的测点距离AO的十分之一,此时复合电极在该点产生的电流场与其中心一个点电极所产生的电流场86 第八章附件相差不到1%,就可视为一个点电极了。三、影响测深深度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其实是一个理论与经验均较强的问题。一般来说,仪器测深与测深极距AB/2成正比,比如AB/2=100m,则仪器的实际测深h值是成正比的,也有一定比例系数。因为影响仪器测深的因素很多,除上面说的测深极距(AB/2)外,还有仪器最大供电电流、小信号灵敏度、野外工区地质环境等因素有关。四、测深装置的电极距怎样选择?1、MN应选择在(1/3~1/30)AB范围内,一般应注意取其为点距的整倍数。MN过大,将使实测ρs(ηs)曲线与理论曲线有明显差别;MN过小,△VMN数值小,难以保证观测精度。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取法:一种是等比法,MN随AB而增加,两者始终保持一定比例;另一种是非等比法,AB变化几次后,MN改变一次。2、AB的选择:要使ρs曲线首段有渐近线,其渐近线为第一层的电阻率ρ1;ρs曲线尾部也要出现渐近线,其渐近线为标准层的电阻率ρn或与横轴成45°的直线;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模数为6.25cm),两相邻电极距之间长度在0.5~2cm范围内,一般取1cm左右。3、在表土不均匀性严重时,MN不宜选择过小。若MN与AB的比例取得合适,可以将表土不均匀性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4、在有明显游散电流和自然电位变化大的地区,在保证接收机测量的一次场电位>20mV的前提下,尽量缩小MN极距,可以将这一干扰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5、在正常使用中,供电电极距AB和测量电极距MN比例要根据不同地区合理地选择。6、供电极距选择应视电源设备功率大小、测量仪器的检测能力、地电条件和工区的施工条件及地质目的酌定。五、观测方法与技术要求1、断电后某一瞬间的二次场电位差V2一般不应小于0.15mV,在有明显游散电流干扰的地区,允许的V2最小值应根据干扰幅度适当增大,对于用激电衰减特性找水,V2最小值应适当增大。87 第八章附件2、观测供电电流强度,总电场电位差和断电后某一瞬间的二次场电位差时,应尽量读取三位数字。3、凡出现下述情况之一,需要重复观测。a、测量结果发现有明显的干扰现象,单次观测难以保证最终结果的精度时。b、视极化率异常有突变点,ηS值有明显的上升势头,或四(七)个ηS值有明显的不成衰减规律时。六、困难条件下的观测与处理1、观测点甚远无法工作时,应检查仪器。当确信仪器性能正常,而是由外部因素造成时,可根据其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并给予处理。常见的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观测困难现象及原因有以下几种:a、按SP键(指DZD、DJS等系列仪器操作,下同)如果液晶显示器有自然电位显示值,再测一次自电值若基本相同,说明MN回路是通路的,如果两次测量值根本不同,说明MN回路没有接收。b、按SP键,每次测的自然电位差值变化很大时,可能是测量导线随机摆动或严重漏电,不极化电极与金属器具碰接,电极附近有机械震动或不规律的游散电流干扰引起的。测量电极漏电也常表现为二次场电位差衰变不正常,会出现负值。c、反向视极化率的差异,可能与供电电极极化、正反向电流差异、天然场的变化和某些金属矿体的阳极极化与阴极极化的不同过程的因素有关。在野外的条件下,应注意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中严禁把MN换向;如发现电极或供电电流不稳;供电电极A、B接地电阻差异大;供电电极极化等。2、视极化率观测值很大甚至接近100%或二次场电位差很大,引起这种现象可能是由地质因素造成的电场畸变;或是由低阻覆盖层的感应作用造成的。3、利用SP键,观测某一地区自然电位和工业游散电流的变化情况,如发现变化很大,严重影响观测精度时,应通过实践摸索抑制或排除的措施。应注意观察,弄清其在时间、分布地段和方向上的特点,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七、什么是RS—232串行口,如何连接?对计算机有无特殊要求?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公布的串行接口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88 第八章附件行接口标准,用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仪器之间的数据通讯。满足该标准的接口称为RS—232标准接口,最大通讯距离为15米,最大传输速率为20kB/s。由于这种接口是标准的,一般计算机配备该接口1~2个,分别称为COM1、COM2。如用户购买的新型计算机不是RS—232标准,需要配备与RS—232有关的转换插头。连接串行口时,先将仪器与计算机的电源均关断,并确定计算机串行口的位置及口号(COM1或COM2)。从仪器配件中取出RS—232口专用电缆,将其上的七芯插头端插入仪器面板上的标有“RS—232”的插座上,将九芯插头端插入计算机串行口插座上,如计算机串行口插座为25芯时,需将九芯插头端插入(9~25芯过渡插头)。至此便完成了串行口的连接,其后执行数据通讯操作程序。具体操作详见软件使用说明书。第四节万用表的使用万用表是电法工作中的必备测试工具,具有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多种功能,分指针(模拟)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两种,工作中视不同情况选用。如图8-1、图8-2。89 第八章附件图8-1指针(模拟)式万用表图8-2数字式万用表一、万用表的结构万用表种类很多,外形各异,但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是相同的。万用表面板上主要有表头和选择开关及欧姆档调零旋钮和表笔插孔等。1、表头万用表的表头是灵敏电流计。表头上的表盘印有多种符号、刻度线和数值。符号A-V-Ω表示这只电表是可以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多用表。表盘上印有多条刻度线,其中标有“Ω”的是电阻刻度线,其右端为零,左端为∞,刻度值分布是不均匀的。符号“-”或“DC”表示直流,“~”或“AC”表示交流,“~”表示交流和直流共用的刻度线。刻度线下的几行数字是与选择开关的不同档位相对应的刻度值。表头上还设有机械零位调整旋钮,用以校正指针在左端指零位。2、选择开关万用表的选择开关是一个多档位的旋转开关。用来选择测量项目和量程。一般的万用表测量项目包括: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每个测量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量程以供选择。3、表笔和表笔插孔表笔分为红、黑二只。使用时应将红色表笔插入标有“+”号的插孔,黑色90 第八章附件表笔插入标有“-”号的插孔。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一)、万用表使用前,应做到:1、万用表水平放置。2、应检查表针是否停在表盘左端的零位。如有偏离,可用小螺丝刀轻轻转动表头上的机械零位调整旋钮,使表针指零。3、将表笔按上面要求插入表笔插孔。4、将选择开关旋到相应的项目和量程上就可以使用了。总之,正确使用:1.调整指针归零。2.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档位和量程。3.注意表笔的极性,尽量不要接反。4.测量电阻前,两表笔短接,调零。(二)、万用表使用后,应做到:1、拔出表笔。2、将选择开关旋至“OFF”档,若无此档,应旋至交流电压最大量程档,如“~1000V”档。3、若长期不用,应将表内电池取出,以防电池电解液渗漏而腐蚀内部电路。(三)电量测量1、36V以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在测高于36V直流,25V交流电时,要检查表笔是否可靠接触,是否正确连接,是否绝缘良好等,以免电击。2、换功能和量程时,表笔应离开测试点,测试时选择正确的功能和量程,谨防误操作。3、直流电压测量:先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的DCV量程上,然后将测试表笔跨接在被测电路上,红表笔所接的该点电压与极性显示在屏幕上。4、交流电压测量:先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的ACV量程上,然后将测试表笔跨接在被测电路上。5、直流电流测量,先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的DCA档位上,然后将仪表串入被测电路上。6、交流电流测量:先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的ACA档位上,然后将仪表串入被测电路上。7、电阻测量:将量程开关转到相应的电阻量程上,将两表笔跨接在被测电阻91 第八章附件上。8、电容测量:将量程开关转到相应的电容量程上,将测试表笔跨接在被测电容两端进行测量,必要时注意极性。9、二极管及线路通断测试:将量程开关置电阻档。将黑表接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如测线路的通断时,将表笔连接在待测线路的两端,如蜂鸣器响则电路通,反之电路断开。三、指针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的差异1、指针表读取精度较差,但指针摆动的过程比较直观,其摆动速度幅度有时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被测量的大小(比如测电视机数据总线(SDL)在传送数据时的轻微抖动);数字表读数直观,但数字变化的过程看起来很杂乱,不太容易观看。2、指针表内一般有两块电池,一块低电压的1.5V,一块是高电压的9V或15V,其黑表笔相对红表笔来说是正端。数字表则常用一块6V或9V的电池。在电阻档,指针表的表笔输出电流相对数字表来说要大很多,用R³1Ω档可以使扬声器发出响亮的“哒”声,用R³10kΩ档甚至可以点亮发光二极管(LED)。3、在电压档,指针表内阻相对数字表来说比较小,测量精度相比较差。某些高电压微电流的场合甚至无法测准,因为其内阻会对被测电路造成影响(比如在测电视机显像管的加速级电压时测量值会比实际值低很多)。数字表电压档的内阻很大,至少在兆欧级,对被测电路影响很小。但极高的输出阻抗使其易受感应电压的影响,在一些电磁干扰比较强的场合测出的数据可能是虚的。4、总之,在相对来说大电流高电压的模拟电路测量中适用指针表,比如电视机、音响功放,电法发射站中的电压、电流的测量等。在低电压小电流的数字电路测量中适用数字表,比如BP机、手机,电法接收站中的自然电位、接地电阻以及信号短导线的通断等测量。不是绝对的,可根据情况选用指针表和数字表。四、万用表测量技巧1、测对讲机喇叭、耳机、动圈式话筒:用R³1Ω档,任一表笔接一端,另一表笔点触另一端,正常时会发出清脆响量的“哒”声。如果不响,则是线圈断了,如果响声小而尖,则是有擦圈问题,也不能用。2、测电容:用电阻档,根据电容容量选择适当的量程,并注意测量时对于电92 第八章附件解电容黑表笔要接电容正极。①、估测微法级电容容量的大小:可凭经验或参照相同容量的标准电容,根据指针摆动的最大幅度来判定。所参照的电容不必耐压值也一样,只要容量相同即可,例如估测一个100μF/250V的电容可用一个100μF/25V的电容来参照,只要它们指针摆动最大幅度一样,即可断定容量一样。②、估测皮法级电容容量大小:要用R³10kΩ档,但只能测到1000pF以上的电容。对1000pF或稍大一点的电容,只要表针稍有摆动,即可认为容量够了。③、测电容是否漏电:对一千微法以上的电容,可先用R³10Ω档将其快速充电,并初步估测电容容量,然后改到R³1kΩ档继续测一会儿,这时指针不应回返,而应停在或十分接近∞处,否则就是有漏电现象。对一些几十微法以下的定时或振荡电容(比如彩电开关电源的振荡电容),对其漏电特性要求非常高,只要稍有漏电就不能用,这时可在R³1kΩ档充完电后再改用R³10kΩ档继续测量,同样表针应停在∞处而不应回返。3、在路测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好坏:因为在实际电路中,三极管的偏置电阻或二极管、稳压管的周边电阻一般都比较大,大都在几百几千欧姆以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万用表的R³10Ω或R³1Ω档来在路测量PN结的好坏。在路测量时,用R³10Ω档测PN结应有较明显的正反向特性(如果正反向电阻相差不太明显,可改用R³1Ω档来测),一般正向电阻在R³10Ω档测时表针应指示在200Ω左右,在R³1Ω档测时表针应指示在30Ω左右(根据不同表型可能略有出入)。如果测量结果正向阻值太大或反向阻值太小,都说明这个PN结有问题,这个管子也就有问题了。这种方法对于维修时特别有效,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出坏管,甚至可以测出尚未完全坏掉但特性变坏的管子。比如当你用小阻值档测量某个PN结正向电阻过大,如果你把它焊下来用常用的R³1kΩ档再测,可能还是正常的,其实这个管子的特性已经变坏了,不能正常工作或不稳定了。4、测电阻:重要的是要选好量程,当指针指示于1/3~2/3满量程时测量精度最高,读数最准确。要注意的是,在用R³10k电阻档测兆欧级的大阻值电阻时,不可将手指捏在电阻两端,这样人体电阻会使测量结果偏小。五、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1、在使用万用表之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即在没有被测电量时,使万用表指针指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的位置上。93 第八章附件2、在使用万用表过程中,不能用手去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人身安全。3、在测量某一电量时,不能在测量的同时换档,尤其是在测量高电压或大电流时,更应注意。否则,会使万用表毁坏。如需换挡,应先断开表笔,换挡后再去测量。4、万用表在使用时,必须水平放置,以免造成误差。同时,还要注意到避免外界磁场对万用表的影响。5、万用表使用完毕,应将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最大挡。如果长期不使用,还应将万用表内部的电池取出来,以免电池腐蚀表内其它器件。6、电阻测量:a、选择合适的倍率。在欧姆表测量电阻时,应选适当的倍率,使指针指示在中值附近。最好不使用刻度左边三分之一的部分,这部分刻度密集很差。b、使用前要调零。c、不能带电测量。d、被测电阻不能有并联支路。e、测量晶体管、电解电容等有极性元件的等效电阻时,必须注意两支笔的极性。f、用万用表不同倍率的欧姆挡测量非线性元件的等效电阻时,测出电阻值是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挡位的中值电阻和满度电流各不相同所造成的,机械表中,一般倍率越小,测出的阻值越小。7、直流电流测量:a、进行机械调零。b、选择合适的量程档位。c、应将万用表串联在被子测电路中,因为只有串联连接才能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与被测支路电流相同。测量时,应断开被测支路,将万用表红、黑表笔串接在被断开的两点之间。特别应注意电流测量时不将万用表并联接在被测电路中,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极易使万表烧毁。d、注意被测电量极性。e、正确使用刻度读数。94 第八章附件f、当选取用直流电流的2.5A挡时,万用表红表笔应插在2.5A测量插孔内,量程开关可以置于直流电流挡的任意量程上。第五节漏电检查与兆欧表的使用一、漏电检查电法中漏电可发生在供电线路(包括电源)、测量线路和仪器等各部位。除仪器和控制面板漏电容易在操作中发现外,其它部位的漏电不经专门检查都很难发现,如不注意,将严重影响观测质量。生产中当导线铺设完毕后,可分别对供电导线(A、B线)和测量导线(M、N线)进行漏电检查,为了节约时间,哪一根导线铺设好即可检查哪一根。检查前一定要告之沿途放线工离开导线,电极端要开路(不要将导线接到电极上,线头要悬空,不能触地或触到草木上等)。人员也切不可接触导线裸露处,以免被电击。检查时,将被测导线接入兆欧表“L”接线柱,“E”接线柱用一短导线与大地相连(一般在测站旁设一接地电极或金属棒等),接着就可进行兆欧表绝缘电阻检查操作了。如绝缘电阻数值不符合《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要求,有漏电,应立即予以排除,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当发现有不能允许的漏电存在时,则由上一次漏电检查后的所有观测数应作废,待消除漏电后再重新观测。《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要求仪器、电源、导线的绝缘性能应用兆欧表测定(6.2.5.2),具体要求:仪器设备控制面板的供电插孔、测量插孔及外壳三者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MΩ(5.2.1);干电池做电源,必须配备绝缘良好的电池箱,要求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10MΩ(5.2.2.1);交流发电机供电,发电机外壳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0MΩ(5.2.2.3);供电导线与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km,测量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km(5.2.3)。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兆欧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二、兆欧表的使用兆欧表又叫摇表也可以称为绝缘电阻测试仪,是一种简便、常用的测量高电阻的直读式仪表,可用来测量电路、电机绕组、电缆、电气设备等的绝缘电阻。95 第八章附件有指针(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电法野外生产中常用指针式兆欧表来进行漏电检查,检查仪器、电源、电线或电缆对大地的绝缘情况。如图8-3所示。图8-3指针式兆欧表(摇表)1、兆欧表外形结构兆欧表的外形结构参见图8-4所示。一般兆欧表上有三个接线柱,“L”表示“线路”或“火线”接线柱;“E”表示“地”接线柱,“G”表示保护环屏蔽接线柱。保护环的作用是消除表壳表面“L”与“E”接线桩间的漏电和被测绝缘物表面漏电的影响。在测量电气设备对地绝缘电阻时,“L”用单根导线接设备的待测部位,“E”用单根导线接设备外壳;如测电气设备内两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时,将“L”和“E”分别接两绕组的接线端;当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时,为消除因表96 第八章附件面漏电产生的误差,“L”接线芯,“E”接外壳,“G”接线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层。“L”、“E”、“G”与被测物的连接线必须用单根线,绝缘良好,不得绞合,表面不得与被测物体接触。图8-4兆欧表外形结构示意图2、兆欧表的正确使用方法(1)、测试前的准备:测量前将被测设备切断电源,并短路接地放电3-5分钟,保证正确的测量结果以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被测物表面应擦干净,绝缘物表面的污染、潮湿,对绝缘的影响较大。兆欧表在使用前应平稳放置在远离大电流导体和有外磁场的地方;测量前先将兆欧表进行一次开路和短路试验,检查兆欧表是否正常。开路检查:将L和E上两连接线开路,两根线不要绞在一起,摇动手柄指针应指在无穷大“∝”位置。短路检查:将表笔短接,缓慢转动发电机手柄,看指针是否迅速到“0”位置,注意在摇动手柄时不得让L和E短接时间过长,否则将损坏兆欧表。若零位或无穷大达不到,说明兆欧表有毛病,必须进行检修。(2)、接线:线路“L”与被测物一端导电部分相接,接地“E”与被测物体外壳或接地部分相接,屏蔽“G”与被测物体保护遮蔽部分相接或其他不参与测量的部分相接,端钮拧紧。在特殊情况下,如被测物表面受到污染不能擦干净、空气太潮湿、或者有外电磁场干扰等,就必须将“G”接线柱接到被测物的金属屏蔽保护环上;以消除表面漏流或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测量:使用中均匀用力摇,速度稳定和指针稳定后读数,使用中注意自97 第八章附件身安全,手拿兆欧表的夹子时千万不要摇发电机,上千伏的电压不是闹着玩的。(4)、拆线:在兆欧表没停止转动和被测物没有放电以前,不能用手触及被测物的测量部分或兆欧表接线桩,拆线时也不可直接去触及引线的裸露部分,否则容易引起触电事故。注意:禁止在雷电时或附近有高压导体的设备上测量绝缘电阻。只有在设备不带电又不可能受其他电源感应而带电的情况下才可测量。98 第八章附件第六节电法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99 第八章附件100 第八章附件第七节大功率激电中梯野外接收原始记录表(张凯制作,供参考)项目名称:施工单位:接收机号:日期:年月日剖面线号:天气:序点观测时间极化率(%)VP(mv)存储号备注号号时:分M1M2M3M4操作员:记录员:校对:101 第八章附件第八节激电测深法记录表(张凯制作,供参考)项目名称:测深点线号:工作测区:仪器型号:放线方向:装置形式:接地条件:供电时间:供电线漏电检查:接收线漏电检查:AB/2MN/2KUIρsρsηsηs序号备注(m)(m)(m)(mV)(A)(Ω·m)(Ω·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记事点位坐标X=(m)Y=(m)H=(m)操作记录复核天气日期102 第八章附件第九节双-单对数坐标纸(张凯制作,供参考)1987654321987654321199887766(m)5544AB/23曲线:s曲线:s3工区:点线号:AB/MN:跑极方向:供电时间:ρη操作者:绘图者:校核者:天气:日期:年月日221199887766554433221199887766第页总页55443322119988776655443322安徽省勘查技术院1s198765432s1987654321·m)(%)ρΩη(图8-5双-单对数坐标纸103 第八章附件第十节“地物化测便捷工具”软件介绍(张凯开发,供参考使用)一款旨在帮您从繁琐、重复的工作过程中解脱出来的实用工具软件,助您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高效。一、已可用的主要功能剖面点位坐标设计计算;面积点位坐标设计计算;测点坐标投影计算;工区坐标所在的新、旧图幅号查询(各种标准比例尺)。该软件正在不断开发、扩展、完善中。衷心期待您提出功能要求和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出一款地勘行业贴心而易用的实用工具!二、界面图8-6地物化测便捷工具主界面104 第八章附件图8-7工区所在的标准新、旧图幅号查询界面图8-8单测线测点坐标计算界面105 第八章附件图8-9面积勘查测线测点坐标计算界面图8-10测点坐标投影计算界面1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