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ID:37669050

大小:19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8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_第1页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_第2页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_第3页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_第4页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的低等类群,因此把这类动物安排在原生动物之后讲授。腔肠动物是从单细胞的低等动物进化到多细胞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阶梯类群,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本章教材以生活在淡水里的水螅为代表动物,重点介绍了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础知识。由于多数学生平日对水螅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材一开始先介绍水螅的生活环境,并安排了观察水螅的实验。在观察实验之后,教材着重介绍腔肠动物比原生动物高等而复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学习腔肠动物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进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涡虫和猪肉绦虫为代表的扁形动

2、物动,涡虫营自由生活,而猪肉绦虫营寄生生活。探究学习涡虫的形态和结构及猪肉绦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了解: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结构。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3.认识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4.认识涡虫的形态及运动方式5.了解猪肉绦虫的形态及对人类的危害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和涡虫形态结构挂图或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有关寄生虫的名称、形态特点、寄生部位、引起

3、疾病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整合信息、运用信息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懂得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及对寄生虫的防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等科学素质的养成教育。3.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情景导入在动物界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他所有动物都是多细胞动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探究竟1、水螅的形态指导观察:边观察、边讨

4、论,要求学生做到听从指挥、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及用具。)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设置问题。用放大镜观察活水螅外形。  思考:水螅的身体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大约有多长?身体的哪一端固着在水草或烧杯壁上?数一数一条水螅有几条触手?触手是怎样排列的?有无芽体,芽体长在身体的哪一部位?  2.观察水螅对刺激的反应:用解剖针轻轻地触动水螅的身体,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是动物的什么功能?  3让学生对照水螅结构图叙述。学生分组观察[来源:Z&xx&k.Com]2、认识涡虫和猪肉绦虫.观察水螅的捕食情况:向水中投放几

5、个活水蚤,观察处于饥饿状态中的水螅是怎样捕捉和吞食水蚤的?吞食水蚤后,水螅的身体有无变化?它怎样进行消化?分析总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参考课本涡虫的示意图和横切面图,教师和学生一起听学生的讲解。诱导产生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教师播放病人看病的真实录像。(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应注意合理引导和处理。)同上。教师出示观察提纲。(为突出观察重点,教师事先要拟好观察提纲。)最后归纳总结出猪肉绦虫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特征。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来源:学科网]方案一:阅读教材81页图3-39或挂图,自主学习,认识猪肉绦虫的结构。方

6、案二:显微镜下观察猪肉绦虫的玻片标本和浸制标本,认识猪肉绦虫。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并出示学习提纲。分析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总结绦虫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方案一:学生根据课下调查的猪肉绦虫病资料进行交流。方案二:学生观看当地或别的地区有关猪肉绦虫病的发病情况及预防措施的多媒体课件。猪肉绦虫一生有两个寄主,并不是说幼虫不能寄生在人体内,用身边的事实加以说明,让学生分析,这会是因为哪些不洁习惯造成的?小结[来源:学。科。网Z。X。X。K]作业出示讨论提纲,并在学生交流达成共论后进行总结。课后当堂练方案:通过学

7、生讨论并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区别板书设计:第二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环境:水中。2.体型:辐射对称。3.身体结构:体壁由内、外两个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涡虫:2.猪肉绦虫:3.如何预防寄生虫病:[来源:学科网ZXX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