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

ID:37684229

大小:147.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28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_第1页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_第2页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_第3页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_第4页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余姚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十月目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重点产业与主攻领域  (一)新装备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三)新材料  (四)新能源与节能  三、主要任务与专项工程  (一)打造智能经济示范区  (二)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三)加强制造业品质建设  (四)进一步推广绿色制造  (五)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六)加快推行全球化制造  (七)健全制造业人才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二)加强财政税

2、收支撑  (三)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五)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名词解释  制造业是余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经济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也是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等文件精神,推进余姚制造业转型升级,切实提升竞争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3、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经济,着力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切实提升余姚制造业竞争力,力争将余姚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中高端智造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能力提升摆在制造强市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加大创新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创新服

4、务支撑体系,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着力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  坚持融合发展。坚持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制造强市建设的中心主线,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领域渗透融合,在重点企业和行业深度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步骤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应用,着力打造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体系。  坚持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优化作为制造强市建设的着力点,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制造业大平台、特色小镇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工业强基和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切实提升产

5、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  坚持开放合作。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着力打造开放合作大平台,扩大区域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企业有序“走出去”,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提升龙头企业跨国经营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制造强市建设的根本方向,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增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

6、)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余姚建设成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和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全省智能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制造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具体指标如下:  ——创新能力方面:创新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动力,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8%,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突破2.0%,规上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质量效益方面: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水

7、平迈上新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50亿元左右,规上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21%,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进一步提升,总体水平处于全省领先位置。  ——融合发展方面: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市信息化水平指数达到1.1,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93,初步形成工业强镇“镇镇有智能工厂”、骨干企业“企企有智能车间”的发展格局,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结构优化方面: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7%和65%,年产值超十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20家左

8、右,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五年间累计新增4~5家上市企业,建成2个省级制造业特色小镇。  ——绿色低碳方面: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比2015年下降16%,工业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领域用能效率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  到2025年,全市智能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主流,新型制造体系、协同创新体系、人才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