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

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

ID:37733493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9

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_第1页
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_第2页
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 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成分  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体系,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以获得各种产品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技术。首次提出从植物细胞培养物中合成天然药物的是1956年美国的Routier和Nickell,1967年Kaul和Staba采用多升发酵罐对小阿米(Ammivisnaga)进行了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并首次用此方法得到了药用成分呋喃色酮(Visnagin)。七八十年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等各种植物培养技术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共同发展,在培养基配方、环境条件控制、悬浮培养技术

2、等研究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1];而大规模培养技术方面,得益于微生物发酵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反应器如气升式、气泡柱式、模式等反应器相继得到应用,使得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迅速得到借鉴发展。这些年来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主要致力于高产细胞株选育方法、悬浮培养技术、多级培养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培养工艺优化控制、生物反应器研制、下游纯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2]。近几年有些技术用于植物细胞培养对提高产物含量,降低成本有一定的作用。这些技术有:(1)发状根培养技术和冠瘿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发状根(Hairyroot)和冠瘿

3、组织(Crowngalltissue)在离体培养时都具有激素自主、增殖较常规细胞培养快、次生代谢物含量一般比悬浮培养细胞高、且能合成某些悬浮培养细胞不能合成的次生代谢物以及能引入外源基因表达等特点,从而引起人们利用它们生产药用次生代谢物的重视。如利用桔味薄荷(Menthacitrata)冠瘿细胞生产萜烯,洋地黄(Digitalis)冠瘿细胞生产强心甙,丹参冠瘿细胞生产丹参酮[3],长春花冠瘿细胞生产吲哚生物碱[4],人参发状根培养生产人参皂甙,长春花发状根培养生产长春碱,青蒿发状根培养生产青蒿素[5],萝芙木发状根培养生产生物

4、碱[6]等等。(2)两相培养技术[7]。两相培养技术是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水溶性或脂溶性的有机物,或者是具有吸附作用的多聚化合物(如大孔树脂等),使培养体系形成上、下两相,细胞在水相中生长与合成次生物质,然后分泌出来转移到有机相中。这样不仅减少了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使产物含量提高,而且通过有机相的不断回收及循环使用,有可能实现植物细胞的连续培养,使成本降低。不少植物培养细胞已成功地建立了两相培养系统,如Payne等在培养的长春花细胞中加入XAD-7大孔吸附树脂,可以使吲哚生物碱的含量提高;在培养的花菱草悬浮细胞中加入一种液体硅胶,

5、可使血根碱的含量大大提高。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有些药用植物种类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从希腊毛地黄(Digitalislanata)细胞培养物通过生物转化生产地高辛(Digoxin)、从日本黄连(Coptisjaponica)细胞培养物中生产黄连碱(Coptisine)、从人参根细胞中生产人参皂甙等;相当种类的药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已达到中试水平,如长春花生产吲哚生物碱、丹参生产丹参酮、青蒿生产青蒿素、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紫草生产萘醌、三七生产皂甙等等。目前大多数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药物距商

6、业化生产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1)植物细胞的生长周期长,易污染。(2)植物细胞对生物反应器的设计装置要求较高。(3)高产细胞株较难获得[8]。目前据报道只有20多种植物的细胞培养物,其次生产物含量超过原植物,原因被认为是培养细胞的形态分化受到抑制,而大多数次生产物要在分化了的细胞中产生。由于以上的问题,加上与之相比,直接提取法成本很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物走上商业化生产的步伐。但是,对一些不易栽培、稀少、不能或难以化学合成、有很高应用价值的药物,如紫杉醇,用这种方法开展研究进行生产还是很有

7、商业价值的,而且从长远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它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前景。4 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物最近十几年来,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用大肠杆菌、酵母等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用蛋白虽早已进入商品化生产的阶段,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科学工作者们希望把药用蛋白的生产从微生物转向植物,因为其有以下优点:(1)植物是真核生物,可在自身细胞内完成蛋白质的糖基化等后加工过程,使生产的药物更有利于人体吸收。(2)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蛋白等有害的副产品,如纯化工艺不过关,将会给服用药物者带来危险

8、;而植物对人类无毒,许多植物可以食用,所以人们对植物药物较易接受。还可制成口服剂型,简化下游纯化工艺。这方面的工作,最早是1988年比利时PGS公司将一个神经肽(enkephelin,五肽)的编码基因转入烟草中表达成功,得到产量高达200nmol/种子的五肽神经肽[9,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