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ID:37754300

大小:21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30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_第1页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_第2页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_第3页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_第4页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构建“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全面实施“德育导师制”。一、指导思想:坚持德育首位,倡导全员育人。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使教育更趋亲情化、个性化,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个别化教育,通过课外“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身心

2、的健康发展。同时以“德育导师制”为主要载体,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充分整合德育资源,积极探索我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二、目标与意义:1.实践一种理念: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得到关爱。2.实现两大目标:(1)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2)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三、成立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四、德育导师的工作原则、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一)工作原则:(113)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

3、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4)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二)工作

4、职责: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有: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5、建立德育导师工作档案,认真填写工作记录;6、了解受导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受导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促使家庭与学校协调做好受导学生的教育管理;7、要经常会同班

5、主任、政教处交流个别受导学生教育转化的进展情况,在期末做好工作小结。五、德育导师工作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开展学习。各部门、科、级组组对“德育导师制”13的实施进行宣传发动。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深入学习,领会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促进“德育导师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确定德育导师和受导学生。1、德育导师:全体科任教师;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5~6;2、受导学生:面向全体、自愿受导,导师与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原则上人数为每班30人;其中:优秀生(5人);中等生(10人);学困生(15人)。建议班级及班主任主要推荐有以下情况的学生作

6、为受导学生:1、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有困难,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有缺陷的学生;2、缺乏合作精神,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性格内向的学生;3、受青春期困惑和心理因素的干扰较大的学生;4、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单亲、重组、父母在外打工、贫困等家庭子女;5、学习困难,家庭教育又不得法,从而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三)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德育导师制”的实施(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2)谈心

7、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每2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3)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留守家庭作为重点)。每月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家住县城的学生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级部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四)教育培训。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