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模式 理清思路 事半功倍

掌握模式 理清思路 事半功倍

ID:37763005

大小:4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30

掌握模式  理清思路  事半功倍_第1页
掌握模式  理清思路  事半功倍_第2页
掌握模式  理清思路  事半功倍_第3页
掌握模式  理清思路  事半功倍_第4页
掌握模式  理清思路  事半功倍_第5页
资源描述:

《掌握模式 理清思路 事半功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掌握模式理清思路事半功倍——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一)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徐承平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而要做到这些,议论文的结构清晰至关重要。议论文的结构实际上都是“总——分——总”的模式,它的写作的基本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总)——分析问题(为什么,本论,论证中心论点,分)——解决问题(怎么样,照应中心论点,结论,总),对应的作文也就

2、是“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不难看出,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写好主体部分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文章无定法,作文有常规。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有并列、对照、层进三种模式,下面分别做一点介绍。一、并列式结构模式【模式阐述】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的几个层次或段落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结构模式。基本结构有两种:(一)分论点并列式围绕中心论点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中心论点。在分论点的设置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

3、或更多的方面。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二)分论据并列式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例文剖析】生

4、活中的减法高三(23)杨芸悲观者说,生活是傍晚的天空,即使在明亮中,下一刻却是黑暗;乐观者说,生活是黎明前的天空,即使在黑暗中,下一刻却是光明。生活中的我们,在黑暗与光明间徘徊,而我坚信学会生活的减法,减去痛苦,减去自卑,减去压力,我们的天空定会阳光普照。(文章第一段,通过悲观者和乐观者对生活态度的对比,引出中心论点——“学会生活的减法,减去痛苦,减去自卑,减去压力,我们的天空定会阳光普照。”8更为巧妙的是作者已将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涵盖其中,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①减去痛苦,你会获得生活的乐观。②生活有太多坎坷等着我们跨越

5、,而我们要铭记的不是坎坷中的痛苦而跨越后的快乐。③李白怀才不遇,在仕途上屡遭坎坷,他痛苦过,他徘徊过,④可最终他减去痛苦,学会了跨越,这也造就了他“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旷世情怀,成就了他一代诗仙的光辉形象。陶渊明也是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生活。⑤生活的坎坷让你痛苦,你何不减去这种痛苦,像李白一样旷达,陶渊明一样悠然,而你也将收获乐观,何乐而不为呢?(分论点1“减去痛苦,你会获得生活的乐观”,独立成段,醒目突出,将“痛苦”和“乐观”相对,对比鲜明。论证过程规范,由五步组成,俗称“五步法

6、”,①分论点——②过渡性语句——③论据——④分析——⑤结论,呼应分论点。为使论据充实,还举了陶渊明一例。)减去自卑,你会收获生活的信心。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保障,试想一个不敢面对自己的人,成功又何从谈起?邓亚萍用她的经历向我们诉说着。身材的矮小的她自卑过,她甚至也因此想放弃自己多年为之付出的乒乓球事业。可最终她成功了,究其原因,难道不是她减去自卑,而获得自信的结果吗?“自卑”让我们无法正确面对自己,它带来的只有胆怯与懦弱。如果你减去自卑,你会发现天依旧那么蓝,阳光依旧那么灿烂,因为你获得了自信,信心总是和光明相伴。你何不减去那自卑,像邓亚萍一样自信

7、起来呢?(分论点2“自卑”与“信心”相对,论证也采用了五步法,论证方法有因果论证、假设论证等。也采用了反问结尾,与前文相呼应,形成段落结构美。“阳光依旧那么灿烂”,又与中心论点里的“阳光普照”相呼应。)减去压力,你会获得生活的美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为楚国尽心尽力,取得了丰功伟绩,没有人能否定他的成绩。可我认为他在成功的同时也是一个失败者。面对楚怀王的怀疑,同朝官员的排挤,他没有选择减去压力,释放自己,却选择投江自尽。伟大的诗人,你可知道,你也因此错过了多么美好的生活,错过了多少历史的改变。试想,如果您选择减去压力,也许您的仕途还会有新的希望,楚

8、国也可能不会灭亡。(分论点3“减去压力,你会获得生活的美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论证时举例分析,没有采用五步法,也没有反问结尾,使文章富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