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小细

《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小细

ID:37782364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小细_第1页
《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小细_第2页
《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小细_第3页
资源描述:

《《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小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小细一、大气做人  1.立身淳厚,抛弃虚华。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可以概括为: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抱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性;守拙:坚守鲁直憨厚的本性。总之,做人要不世故,不圆滑。  2.“谦下”:学江海为“百谷之王”。老子认为,大气做人,就应该向“江海”学习。为什么呢?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大小河流的总汇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谷之王;圣人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心所

2、向,也是因为对民众卑下自处,“谦下”而不高高在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天下的人拥护他。正是因为圣人没有和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不与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六十六章》)  3.上善若水。老子提倡,为人处世要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他认为,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守柔、不争、处下。“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最为著名的一个哲学命

3、题。“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  4.曲则全,枉则正。老子还认为,大气做人,要受得住委曲,经得起冤枉。他说:受得住委曲,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枉,事理才能得到伸直、纠正。(“曲则全,枉则正”。《老子•二十二章》)同时,还要以德报怨。“报德以怨”(《老子•六十三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这样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彻底消除嫌怨。事实上,以德报怨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二、小细作事  相

4、反相成,对立统一,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老子认为,宇宙中一切大的事物无不从细小的事物发展而来。因此,干大事必须从细微的小事做起。“大小,多少。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1.成就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在这里,老子形象地说明了大小这对矛盾的量变到质变关系,在认识论上充满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唯物辩证法思维。  2.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老子说

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六十四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是世界级水平的伟大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英、法、俄等十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用了27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  3.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老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事业,一是要反对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二是要力戒逞强、逞能、逞勇。不固执己见,就能把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就能把是非判断清楚;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有成就;不自高自大,才能担当领导。(“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6、,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二十二章》)谦虚谨慎,就能事业有成;自高自大,做事必败。因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老子•七十三章》)  4.“贵身”:生命高于一切。老子提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十三章》)这是说,以爱护自己身体的态度来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给他;以爱护自己身体的信念来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老子和庄子都认为:“重生者则轻利,重利者则轻生。”轻生的人必然

7、追逐名利,弃身而殉物。这种身且不能安保的人,怎么能治理天下呢?三、廉洁为官  老子认为,从政做官必须与众不同,首先应着重提高品德修养这个做人的根本。  1.领导者自律——“不欲以静,天下自正”。老子认为,当官的根绝了私欲,社会就自然会风气良好。“不欲以静,天下自正”八个字精辟地道出了为官者节制个人欲望的社会意义。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但他一生廉洁奉公,从未给自己和亲属置办过任何家产,私谋过任何特权,真正实现并承诺了“天下为公”的誓言。  2.“圣人不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

8、私寡欲”,是老子从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人、名士的人格高度,提出的理想人格要求。老子认为,缤纷的物欲世界使人目盲,糜糜的音乐使人思想麻木,鲜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纵马打猎行乐使人心性浮躁发狂,稀有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所以,老子提倡,“圣人”不要多积蓄,自己的财富要用来济众,完全为人民;给予别人越多,自己越感富足充裕。(“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  主编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司马光不光自己生活简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