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中的“有、无”问题1

“方、圆”中的“有、无”问题1

ID:37783051

大小:56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31

“方、圆”中的“有、无”问题1_第1页
“方、圆”中的“有、无”问题1_第2页
“方、圆”中的“有、无”问题1_第3页
“方、圆”中的“有、无”问题1_第4页
“方、圆”中的“有、无”问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圆”中的“有、无”问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圆”中的“有、无”问题从LOGO语言教学实例说起有与无在哲学与文化范畴中是两个非常大的命题,老子曾经说过:“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经典中这些对于“有与无”的论述我们成人了解尚且不易,那么怎样让小学生浅显的知道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了,我在LOGO语言教学实践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提供一些简单的范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在看似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在“愤、悱”中有所“启”,有所“发”。学生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考,老师不停地向学生吟诵大学的开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学生得到的是超越知识的智

2、慧。而这些智慧都是学生自己观察简单的图像而得到的。这些图虽不说话,但其在行“不言之教。”这在我们文化的经典有着精彩的论述:我们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易经就是伏羲氏就是“仰观天文,俯窥地理,一画开天而成的”。从而有阴阳,四相,八卦,而有广博似海的易文化。《论语阳货第十七》有这样的阐述:“子曰:‘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但这些所获是抽象的,一定要借助LOGO语言程序可以印证这些想像是可以实现的,并非胡思乱想。这也吻合了一代巨

3、匠钱学森曾经说过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维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在这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有与无的辩证联系,并在过程理解难与易的辩证性。A:圆的问题;一、“圆”到“圆的集合”从“家”开始谈起当学生已经了解了在LOGO语言程序中SETX与SETY的含义,并通过实践知道(stampoval3030)可以在LOGO语言程序中画圆。但这是一个孤立的圆,到一个圆的集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思维的突破。图2:25个圆图1:单个圆单个圆与图的集合如下图所示:25个圆非单个圆简单的重复25次,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以最少的步骤实现的,它充分体

4、现了程序语言的特性。以精炼的语言完成相对复杂的事;同时我们要考虑到计算机语言的无生命性,它是无生命的,它的思维是人所赋予的。从而比较人的思维与计算机思维之间的差异性。为此我设计这样的几个教学环节:1、我们要回家首先要知道什么?同学们有着许多的回答:“回家的路线?”“向长辈询问?”但这些是建立在把自己当作一个有生命体已经对家在哪里已经有了记忆这后的阐述。而忽视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家”在那里,所以我们能稳中有降自回到自己的家。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具有思考与记忆能力的生命体所以我们才能做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有着记忆与思考能力所以我们能回家,从而过渡到要让小海龟回家我们必须告诉到小海龟

5、的家在哪里。这样就从简单的生活实践出发,在比较中认识两者思维的不同之处。2、给小洚龟设计回家路线。海龟的行走路线必须是符合计算机思维的,它必须简洁而且是可重复的。也就是它行走的路线必须是一个集合,是一个可以重复的“一”。而且这个一是可以在一个命题中变化的。此时学生根据图2所示,基于这样的命题“是一个可以重复的“‘一’”,发挥充分的想像,从而给小海龟设计了可行的行走路线。当然这个答案不是轻易得到的,是学生不断的观察,不断的想像,在“愤、悱”中有所“启”,而有所“发”的。他体现了大学七证的思想----“知、止、定、静、安、虑、得”的步骤。25个圆行成中小海龟的总路线如下:图3图4是由图5重复

6、五次而行成的.。图4以上所形成的对图形概念的形象思维,我们必须借助缜密的逻辑思维才能让学生相信他们所思所想是完全正确的。逻辑思维的认证:图5:单个圆图6:五个圆1、从单个圆到五个圆。学生观察图5与图6我们可以发现,图6是由5个圆组成的,并且每两个圆中间有距离,但其中并没有线条。小海龟可以画圆,而圆与圆中间又没有线条,这让学生又产生了疑问,经过思考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小海龟在画完一个圆后,提笔,然后移动,到第二个圆处落笔然后画圆。如此重复五次,我们就能让小海龟画五个圆了。程序如下:repeat5[pd(stampoval3030)pusetxxcor+100]在这里重复命令中的内容为:p

7、d(stampoval3030)pusetxxcor+1002、“看不见,但存在。”小海龟在移动,但因为我们使用了提笔命令(PU),小海龟的笔触离开了屏幕,所以虽然小海龟移动了,也形成了图5所示的线条:图7图5但从图4所表达的视觉效果看。这条线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明白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视觉在“看不见”,但它“真的存在”。这不是在说明这样的一个问题:有形与无形是相对的。这不也正是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一个佐证吗!3、从五个圆到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