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筇竹寺地区地质概况

昆明筇竹寺地区地质概况

ID:37796128

大小:1.5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31

昆明筇竹寺地区地质概况_第1页
昆明筇竹寺地区地质概况_第2页
昆明筇竹寺地区地质概况_第3页
昆明筇竹寺地区地质概况_第4页
昆明筇竹寺地区地质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昆明筇竹寺地区地质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昆明市筇竹寺地区地理地质概况地质填图教学实习讲课(一)地球科学系2012年12月26日本次实习共计4周,其中野外3周(2012年12月24日至2012年1月11日),室内1周(2012年1月14日至1月18日)。1、准备阶段:(1天)1)实习动员、借实习用具。2)筇竹寺地区地质情况介绍。2、踏勘阶段:(2天)1)在教师带领下,分大组观察区内代表性地层剖面(清明丫口、大墨雨),弄清地层层序,掌握系、统、组、段的划分依据,岩性定名和地层接触关系的判定方法。按组、段做文字记录,绘制信手剖面图及素描图。2)对测区地形、自然地理、交通条件进行了解。3)根据踏勘结果,选择实测地层剖面。3、实

2、测地层剖面阶段:(4天)1)讲课: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地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导线平面图,实测地层剖面图,柱状图编绘方法。(1天)2)剖面实测:在老师带领下,分组测制清明丫口剖面及大墨雨剖面,要求学生学会分层、描述、记录、采集标本及标本整理等。(2天)3)地层厚度计算,作导线平面图,实测地层剖面图,实测地层柱状图。(1天)4、填图阶段:(9天)1)讲课:填图方法。(1天)2)分组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填图示范。(3天)要求学生学会地形图的使用,定点方法、点上的观察、描述方法,地质界线的勾绘、连接方法,地层产状的测量及图上标示方法。3)各大组进一步分成4人一小组,进行独立填图。(5天)学会观察路

3、线的布置,每天回到室内后将当天的填图结果上墨,整理野外记录,连线。最后形成一张完整的实际材料图。5、室内综合整理,地质图件的编绘,实习总结报告编写(5天)1)讲课:资料整理要求、图件编制要求、报告编写内容及方法。(1天)2)报告编写:总结本次实习各阶段成果,根据报告要求,每个学生独自完成一份报告。(4天)3)实习总结、汇报:在实习指导教师及院系领导参与下,总结实习的收获和不足。(1天)清明垭口剖面填图范围昆工大墨雨剖面郊野公园关山大沟剖面填图区及乘车点大墨雨地区昆明筇竹寺地区地处扬子准地台滇东沉降带之康滇地轴的东缘,位于昆明新生代断陷盆地北西缘西侧,东侧紧邻近南北向的西山—普渡河

4、深大断裂(F1断层),地壳升降活动频繁,海侵历史复杂,地层缺失较多。工作区总体构成“一隆”(大墨雨穹隆)、“一盆”(大石山构造盆地)、“一背斜”(小墨雨倾伏背斜)的构造格局,伴生5条弧形叠瓦状断层组(F2、F3、F4断层)及F6、F7断层。区内除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溢活动外,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均不发育。区内出露地层除新生界的第四系和第三系(多集中分布在盆地区)外,全为古生界(各系、统间亦常呈假整合接触,中生界在测区远外围地区局部出露),由新至老如次:1、全新统海埂组(Q4h):冲洪积层、残坡积层及湖积层,含砾石亚粘土、亚砂土,厚0~30m。2、上更新统官渡组(Q3g):灰、黄褐

5、色粉砂质粘土、含砾粘土夹粘土质砾石层,厚>7m。3、中更新统中营组(Q2z):灰色砂砾层、细砂、粉砂夹粘土层,厚>25m。4、中更新统横冲组(Q2h):灰红、黄褐色风化红土,含砾粉砂质粘土,厚>约6m。5、下更新统滇池组(Q1d):杂色粘土、细砂、砾粉砂质粘土及泥炭,厚约>7m。—不整合—6、上新统茨营组(N2c):上部为湖沼相灰褐色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夹煤、炭质粘土,下部是河流相灰色砾岩、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厚10~614m。7、始新统路美邑组(E2l):紫红、紫灰色厚—巨厚层状灰质砾岩,夹褐黄色中层状粉晶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厚47~78m。—不整合—8、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熔

6、岩段(P2e2):墨绿色致密块状、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风化后呈褐黄色,厚140~946m。9、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火山碎屑岩段(P2e1):紫红、灰绿色玄武岩质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厚0~4m。—不整合—10、下二叠统茅口组(P1m):灰色厚层状中—粗晶“大虎斑”白云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灰白色纯灰岩,厚177~347m。11、下二叠统栖霞组(P1q):灰、深灰色“条带”厚层状中—粗晶白云岩与“小虎斑”(“豹斑”)白云质灰岩,厚70~177m。12、下二叠统倒石头组(P1d):杂色铁铝岩,夹铁质、铝土质页岩、钙质泥岩,厚0~10m。—假整合—13、下石炭统大塘组(C1d)

7、:杂色、灰色块状灰泥质角砾状白云岩及灰质角砾岩,上部为灰色中层状粉晶生物碎屑灰岩,厚35~80m。—假整合—14、上泥盆统宰格组(D3z):深灰色中层状细晶“瘤状”硅质白云岩,上部为厚层状角砾状白云岩,底部夹薄层状炭、钙、泥质页岩,厚66~153m。15、中泥盆统海口组(D2h):灰白、黄色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偶夹页岩、泥质粉砂岩,厚6~20m。—假整合—16、下寒武统龙王庙组(∈1l):灰色中厚层状“瘤状”粉晶砂质、泥质白云岩,底部夹砂质页岩,厚0~105m。17、下寒武统沧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