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认同危机

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认同危机

ID:37805369

大小:810.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31

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认同危机_第1页
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认同危机_第2页
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认同危机_第3页
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认同危机_第4页
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认同危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认同危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電影中的國家形象及認同危機●陳林俠「所謂『國家形象』,是近年從國其社會經驗,從微觀政治學出發構想際政治學、傳播學領域引入文化學乃國家形象,與「外部公眾」和「國際輿至電影學的一個新名詞,一般認為,論」在宏觀政治學、外在層面的建構是指在一個文化交流傳播愈益頻繁的有z較大差異。就當前而言,中國一時代,一個國家的外部公眾、國際輿方面存在強勢的崛起形象(是基於「外論和內部公眾對國家各個方面⋯⋯的部公眾」與「國際輿論」的宏觀政治),主觀印象和總體評價。」1由此可另一方面卻是社會形勢嚴峻、階層分既有的國家形象離不開現代大眾媒介的想知

2、,國家形象實則由三部分構成:藉化嚴重、民生窘迫等具有較多負面影像性建構,與國家、由「外部公眾」引入跨文化、跨國維響的生活經驗與人生況味,這當然是社會的真實狀態存在度,意味z國家形象必須在多種民族「內部公眾」微觀政治學的想像。差異,但從傳播效果上說,它不僅表達了國家及其文化接觸、碰撞與交流中產更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何種國家當下民眾的主觀欲生,由此確定國家形象發生的基本情形象,都是通過媒介和輿論傳播、表求、國家目標,而且境。它與政治、文化他者鏡像不斷映達的,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反過來對真實的國家照,自身特徵與差別不斷被發掘

3、、固中。因此,國家形象雖然在客觀上是狀態產生影響。定,不僅傳遞給他者,而且其形象也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體現」,但媒介漸次清晰;「國際輿論」則指民族國家*述本身,存在z較強的主觀虛構。在國際政治空間的慣常定位,尤其在換言之,既有的國家形象離不開現代民族國家的國際政治地位發生變化大眾媒介的想像性建構,與國家、社時,總能喚醒國際輿論的某種記憶,會的真實狀態存在差異,但並不是說因此國家形象具有連續性與穩定性;這種形象不重要,相反,從傳播效果而「內部公眾」所構想、認同的國家形上說,它比民族國家在客觀上的整體象,則是基於個體真切的生活

4、體驗及實力更有影響力,不僅表達了當下民*本文為2010年教育部課題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影的國家形象建構及其認同研究」(編號10YJC760005)之階段成果。眾的主觀欲求、國家目標,而且反過「外部公眾」特徵。其中,《建國大業》中國電影中的117來對真實的國家狀態產生影響。在現遵循正史、黨史以及權威的製作機構國家形象代媒介中,電影的影響力(尤其是大投和創製人員,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入大製作的大片)不容忽視。電影;《天安門》和《沂蒙六姐妹》則屬革命「小*事」,雖從小處z眼,但同樣強調「還原歷史」,包含傳達主流政一 建構民族

5、共同體:政治治意志的意願;而《驚天動地》(2009)電影的政治儀式及其運把汶川大地震周年紀念搬上銀幕,直作機制接凸顯災難面前解放軍勇於救援的剛強意志。托林遜(JohnTomlinson)指出2:我們知道,國家形象的塑造往往借助政治儀式。專門研究政治儀式「民族身份」是人們體驗文化歸屬的不的美國學者科澤爾(DavidI.Kertzer)電影因其視覺經驗的同形式中的一種,但它具有特殊的政指出3:共同性、流行文化的治和意識形態意義。民族國家是(現今)同質性、資金運作世界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單元,這個政治儀式是一個有用的工具,它可以的

6、國際性、發行渠道的全球性,具有很強的事實意味在民族身份的構建中常常用來影響人們對於政治事件、政策、跨區域、跨文化、跨包括大量的、有意識的「文化構建」。政治系統以及政治領導者的觀念。透國傳播傾向。由於這過儀式,人們對於甚麼是適合的政治種與「外部公眾」頻頻無論後現代政治學對民族國家存在怎制度,甚麼是一個政治領導者所應具接觸的特徵,電影對國家形象的塑造承擔樣的「去魅」,民族國家仍然具有十分備的特質,以及他們周遭的世界是否±十分重要的功能。重要的現實作用,它使公眾的民族或符合這些標準等問題,會發展出他們民族文化歸屬有了具體的疆域

7、感,但的觀念。歸屬感又是建立在有意識的「文化構建」上,政治認同說到底是文化身份以上電影的創製、發行及其傳播效問題。果,始終離不開「建國六十周年」這一如此,電影的重要性就呼之欲儀式背景。它也確實發揮出重要的政出。與小說、電視劇等媒介相比,電治功能。如果說胡錦濤的閱兵式從現影因其視覺經驗的共同性、流行文化實層面展示了崛起的大國形象,喚起的同質性、資金運作的國際性、發行公眾的自信與自豪,而增強國家形象渠道的全球性,具有很強的跨區域、的認同,那麼《建國大業》、《天安門》跨文化、跨國傳播傾向。由於這種與等電影則從歷史面向上勾勒新中國

8、成「外部公眾」頻頻接觸的特徵,電影在立的諸多形態,重塑民族國家歷史的國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承擔z十分重要形式闡釋了建構的合法性,再次召喚的功能,甚至可以說,國家形象之所其宏大歷史所隱藏的個人記憶與情以成為研究熱點,與在建國六十周年感。但是,科澤爾所言,人們通過政(2009)大慶的背景下湧現出如《建國治儀式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