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

ID:37811018

大小:1.70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31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_第1页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_第2页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_第3页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_第4页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逸兰仙品美曹雪芹为林黛玉取名,比之为月下美人。此飘渺宜修之美,在神不在貌。要之,是一种痴情病弱,极具性灵情韵美。曹雪芹对黛玉肖像描写很少,仅有一段正面描写。必修三课本P10这种美可追溯至楚骚,老庄等南方文化。南VS北以秦岭淮河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感觉区。北方多战乱,故以“言志”见长。而南方相对安定,小桥流水造就了一种“缘情”文化,偏重于审美,可将其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竹黛玉所住的潇湘馆“千百竿翠竹遮映”因好哭,被探春送一潇湘妃子的称号,想这些竹子怕是要变成斑竹的。这一雅号深得黛玉之

2、心,将那悲剧爱情相连极大限度的衬托了黛玉的痴情多泪,执着无私百折不挠,万苦不怨的爱情。而竹之典雅、清高的神韵是黛玉优雅清高的形象写照。菊“质本洁来质本去”黛玉高洁的个性不随世俯仰的作风,堪比陶潜。其诗论推举“淡而现成”。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_《咏菊》《问菊》中“喃喃负手扣东篱”引发自己孤标傲世的感慨。《菊梦》中忆旧还寻陶定盟.表达期望与这类高人为盟,而与之隐逸木芙蓉木芙蓉又名拒霜花。黛玉花名占芙蓉,是秋艳女儿。《药镜》亦称其‘清资雅致,独殿群芳,乃秋色最佳者。’木芙蓉在万花的开放时不开是自谦,万花独败是

3、独荣,更是高雅自信。但其同时也是一中悲剧色彩的花。“水面芙蓉秋一开,繁条倒是着花时。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悲。小结以上种种文学意象有力烘托了黛玉的品格节操。表明了其个性清标,纯洁自尊,率真自然,孤高自许,乃至藐视功名利禄,唾弃庸俗,向往精神自由气质节操。处逆境时仍能坚守自我独立不屈以及对自然及艺术的爱好。叱咤疆场的英雄老去了。功名是非被历史的浪花淘洗净尽,一些追求个体生命意义的心灵却留下不灭的痕迹,在诗中获得永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