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ID:37825699

大小:2.11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5-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_第1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_第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_第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_第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节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3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4(一)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

2、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5(一)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6(一)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7(一)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9(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社会和谐是

3、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10(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11(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12(二

4、)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131、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2、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3、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具体规划和部署。(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144、2006年“两会”关于和谐社会的讨论,既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又在全社会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和氛围。5、2006年

5、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6、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15(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属性”,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本性质,又反映基本特征,从这两个方面区别于其它事物。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社会。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并不是说社会和谐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6、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现实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还需要充分认识以下几个问题:17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18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就业压力巨大。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人与自然没有实现和谐发展

7、,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恶化、人口数量失控、环境质量下降等严重问题,可持续发展压力大。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节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20(一)和谐社会的一般含义1、社会的基本概念2、和谐3、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21社会学中,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社会”是指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狭义社会就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