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ID:37853165

大小:1.30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1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文科综合地理2017.4第一部分(选择题)“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引自作家张承志描写北京市某一节气的散文)。据此,回答第1、2题。1.该节气,我国北方A.柳絮纷飞B.秋高气爽C.漫山红叶D.鸿雁北归2.在下个节气到来之前,北京A.日出时间提前B.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昼夜温差变大D.降水明显增多图12017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图1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读图,回答

2、第3、4题。图23.此次寒潮图2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B.西北地区降温的幅度大于南方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D.冷气团饱含水汽,北方降水多4.寒潮过境后A.新疆北部山区融雪侵蚀严重B.重庆市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出现春汛D.广州市清理结冰路面,保证交通图2是2009-2011年我国东部某城市各风向霾出现次数统计图(单位:次)。读图,回答第5题。5.该城市A.西南部的空气质量最差B.各风向出现霾均少于50次C.污染源集中在东南、东北部D.西北风势力弱,扩散效果好图3为贺兰山及附近自然景观示意图。

3、读图,回答第6、7题。图36.图中A.甲地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乙地比丙地的冬季更加温暖C.丙地会出现典型喀斯特地貌D.冲积层1形成晚于冲积层27.图示地区A.从干旱区向半干旱区过渡B.平原形成过程仅与外力作用有关C.农业靠冰川融水提供水源D.山地植被丰富,发展木材加工业图4为京津冀地区某汽车制造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图48.该汽车制造企业A.需要较强的配套生产B.集中布局的效益最高C.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D.布局主要受原料影响9.随着京津冀城市圈的建设,该汽车制造企业A.将吸引大量劳动力向北京

4、市城区聚集B.发展会拉大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差距C.分散布局的趋势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D.主要利用天津港整车海运到南方市场读图5,回答第10、11题。图510.波兰A.地势南高北低,以外流河为主B.位于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C.北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大D.城市全部依靠水运兴起和发展11.该国农业生产中A.小麦种植区靠近河流为方便运输B.重点防治土地盐碱化问题C.北部城市周边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糖料作物以种植甜菜为主1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

5、准则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下图为北京地区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称谓演变示意图,反映了行政建制的变革。1和2可填写的分别是图6A.广阳王范阳节度使B.涿郡太守北平布政使C.燕王中都路都总管D.北平知府南京道留守14.右图《雨中耕作图》(局部)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A.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C.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D.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15.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

6、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A.私田出现——均田制B.商贾囤积——市易法图7C.边防危机——将兵法D.土地兼并——免役法16.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三年内入会且身份可考者379人,其中国内和留学国外的学生354人,官吏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员、医生8人,资本家、商人6人,贫农1人。上述成员身份构成可看出A.同盟会的主张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B.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C.西方政党政治的观念已经深人人心D.广大知识分子是辛亥革命的

7、主力军17.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图8为当时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图8①京张铁路修通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成就②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此阶段奠定③多方筹款修路表明政府重视修筑铁路④清政府完全掌握了中国铁路的筑修权18.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先进中国人针对“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提出了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民

8、族、民权、民生”D.“民主”“科学”19.在东亚地区“率先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敌对的冷战结构”的事件是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日本在美国扶植下崛起D.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缓和20.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