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

ID:37923931

大小:226.1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2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_第1页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_第2页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_第3页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_第4页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聚碳酸酯简介聚碳酸酯是指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聚合物,可以看作是由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的缩聚产物。聚碳酸酯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以及脂肪-芳香族等几类型。通常所说的聚碳酸酯都是指双酚A型聚碳酸酯及其改性品种。双酚A型聚碳酸酯具有突出的冲击韧性,优良的点绝缘性,使用温度范围较大,制品尺寸稳定,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工程塑料。但聚碳酸酯存在某些缺陷如易于应力开裂,对缺口敏感,耐磨性欠佳与加工流动性较差等很有必要改进。聚碳酸酯与聚乙烯的共混目的:1、提高抗冲击性2、改善耐沸水性3、改善加工流动性4、改善耐热性5、改善耐候性

2、聚碳酸酯与聚乙烯的共混是采用机械共混法实现的。两聚合物的共混比例是决定该共混物性能的主要因素聚碳酸酯与聚乙烯的相容性差,它们共混时若熔融混炼作用不充分,极易导致明显的分层。为得到两组分分散良好且不会发生聚集分层的稳定的聚碳酸酯/聚乙烯共混物,恰当的原料规格应该是使用熔融粘度为800Pa.s左右的聚碳酸酯与熔融粘度为700Pa.s或850Pa.s的聚乙烯,而在挤出机中进行共混时的温度应为293摄氏度左右挤出机计算段剪切率最好为1000每秒在所用PE方面,有研究认为LDPE的增韧作用优于HDPE,PC/PE/EPDM三元共混不仅有更好的增韧

3、效果,而且可减缓PC/PE共混时PC分子量的降低趋势。另外的研究认为EVA对PC/PE共混体系具有增容作用。在PC与PE共混工艺方面,公布了PC与PE分布共混工艺的专利:第一步在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取高PE含量的PC/PE共混物粒料,第二步将上述共混粒料再与等量的PC在螺杆式注塑机中进一步共混并注塑成制品。与进一步直接共混法相比,分步法所得制品的冲击强度、耐沸水性能更加的优良。聚碳酸酯与ABS树脂共混聚碳酸酯/ABS共混物是最早工业化生产的一种聚碳酸酯改性产品。共混产物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热变形温度等均随共混比而变化,尤其冲击强

4、度呈现极明显的非直线关系。聚碳酸酯与ABS相容性不佳,欲得到性能良好的共混物,其形态结构极为重要。常用增溶剂有:PE接枝物、ABS接枝物、SMAH等。此外,聚碳酸酯与ABS的相结构较为复杂。PC/ABS合金由PC相、SAN相及接枝的PB橡胶相组成。据报道,当共混物中ABS组分掺入量多于50%时,ABS就构成连续相,聚碳酸酯则成为分散相。成型条件对聚碳酸酯/A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影响很大,因而不同的成型条件对此种共混物的制品的性能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PC/ABS注射成型制品形态及结构随组分共混比呈现复杂变化;同时也受ABS组成的多变性而变

5、化。聚碳酸酯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一、少量的PS与多量的PC共混表现出良好的改性效果。从大分子结构的差异,初步可以判断PC与PS熔融共混物的差热分析和粘弹性分析得知:各种比例的PC/PS共混物都有两个分别基本对应于PC与PS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过两个特征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靠近,尤其在组分比接近1的情况,内移更为明显。二、聚碳酸酯与聚酯(PEt/PBT)PC为非晶聚合物,而PET和PBT为结晶聚合物,因此它们的组合是典型的非晶/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对于结晶聚合物,加入玻璃纤维可以大幅度提高热变形温度,所以PC与PET、PBT共混物用玻璃纤维

6、增强也获得热变形温度提高的效果。这类共混物的耐化学药品性较PC有所改善,这对于用于涂料很重要,PC/聚酯涂料的流淌性优良亦为一重要特征。生产PC/聚酯共混物的困难有:a)由于PET、PBT的结晶,使界面粘接不良。,冲击强度低,为此常需要加入第三种组分以改善;b)PC与PET及PBT都是聚酯类聚合物,共混时必须把原料充分干燥且避免温度过高以及在受热状态下停留时间过长,否则将因此发生脂交换反应导致性能劣化。另外的对策是加入各种稳定剂以阻止酯交换反应的发生。聚碳酸酯与尼龙(PA)共混聚碳酸酯与PA共混物具有极高的耐化学药品性,优良的抗冲击性和

7、加工流动性,是一类新型的聚合物合金。在PC/PA共混物中,PA为连续相,PC为分散相,当采用了添加增容剂的增容措施后,可使得PC分散相微细化并使性能更加提高。据研究,PC与PA共混时,易发生氨基交换反应,导致分子量降低,此困难通过加入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共聚合可以克服。聚碳酸酯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聚碳酸酯与氟树脂共混既保持了聚碳酸酯优良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以及注射成型性,又改善了其耐磨性。氟树脂起到了内润滑作用,提高了聚碳酸酯的PV值并降低了其系数。聚碳酸酯与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共混对增进聚碳酸酯的韧性和改进其缺口敏感性有着突出的效果

8、,其缺口冲击强度不受式样厚度的影响。聚碳酸酯与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共混物以具有美丽的珍珠光泽和金属光泽而引人注目,且不具有毒性,适宜制取食品和化妆品的容器,而且可制作人造珍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