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ID:37965537

大小:25.9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_第1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_第2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_第3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_第4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2010-08-1916:26:28土地资源网土地资源网网友评论(1)  目录  前言  1总则  2平面控制测量  3高程控制测量  4放样的准备与方法  5开挖工程测量  6立模与填筑放样  7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  8地下洞室测量  9辅助工程测量  10施工场地地形测量  11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  12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  13竣工测量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59-85(以下简称“原规范”)是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自1985年

2、7月1日实施以来,对统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操作和精度标准,推动测量技术进步,保证施工测量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原规范制定的技术依据已日显陈旧,难以反映当前测绘技术水平和现状,急需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本规范的修订工作是在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原能源部水电开发司的主持下进行的。水利部建设开发司(90)建技便字第15号文同意修订编委会由周寿彭、荣燮阳、陈宗佩、何薪基、廖在义、韩效华、朱顺全、金本斌等8人组成,周寿彭任主编,荣燮阳、陈宗佩任副主编。本规范修订过程中,于1990年11月、19

3、91年9月、1992年4月、1992年6月先后召开了四次编委会,讨论修订原则和大纲,按章节进行分工,提出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统稿和集体审校。并发送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施工单位和有关高等院校广泛征求意见,四易其稿形成规范(送审稿)。1992年11月2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了规范(送审稿)审查会,在此基础上对规范(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完成此稿。  本次修订中,对原规范作了如下主要修改和补充。  (1)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对精度指标作了必要的调整。  (2)关于平面控制测量的控制网最末级控制点的相邻点位中误差改为相对

4、于同级起始点或相邻高级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更改后点位中误差的基准为,对于一级布网是相对起始点的;而对于二级或多级布网是相对于高级点的。增加了适用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  (3)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增加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代替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及过江水准测量的各项技术规定。  (4)在放样的准备与方法中,增加了边角后交的有关技术规定的内容。  (5)完善了开挖工程测量中对开挖轮廓点点位中误差的规定。补充了有关地面摄影测量方面的内容。  (6)在立模与填筑放样中,增加了对建筑物立模、填筑放样点

5、检查的内容。  (7)增加了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精度指标的规定。  (8)在地下洞室测量中,改变了隧洞横向贯通误差的估算方法,增加了光电测距导线建立洞外控制的技术规格。  (9)在辅助工程测量中,对放样方法及技术要求进行了必要的增删。  (10)增加了渠堤施工测量的内容。  (11)增加了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内容。  (12)进一步完善了竣工测量项目、内容与技术要求。  河海大学章书寿教授为本规范修订工作的顾问,对编写工作作了重要指导。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侯家兴、张白丽同志参与了校对描绘工作。  本规范(送审稿)审

6、查委员会主任为章书寿和赵全林同志。水利部建设开发司李允中、张严明同志参加了本规范修订大纲、送审稿和报批稿的修改和定稿工作。  d.(通过大量数据算得)对向观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Mn=±12.5S(按四等),按误差传播定律并取中误差的两倍作为限差,则往返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为dh=±4×12.5S=×50D(mm)(D以km计),建议采用成dh=±100S。  本规范在考虑这一限差时,对已有资料,进行了几组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想求出高差观测的似真误差与边长的关系(在1000m内),结果也发现二者呈松散的统计规律,难以找出一

7、个合适的规定去提高与加强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但所有文献均一致认为“……有时往返测较差虽然相当大,但取平均值后,无论在环线闭合或与水准附合都能达到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因此适当地规定较差限差,主要是防止粗差,故限值可以适当放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浪费”。本规范就是从这一出发点,参照b、d,作出±50D(三等)、±70D(四等)(D以km计)的规定的。  (8)关于隔点设站法后视与前视距离差的限值问题。  这项限值的规定直接牵涉到野外作业的效率,因此应十分慎重,有关文献规定应小于10m,这可能会给野外选点带来困难。

8、  在考虑到山区前后视转点选择的困难,前后视距差值可能较大,因此我们规定了在计算高差公式中应加入两差改正计算的内容。所以对前后视距差的限值,不必严格要求,概略的规定不大于40m即可。  (9)关于附合或环线闭合差的要求,我们仍采用与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的规定。  3.4跨河高程测量  3.4.1~3.4.2鉴于水利水电工程均系在河流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