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ID:37972315

大小:3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0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预学案—、知识积累1.走近鲁迅:七年级以来,我们学了鲁迅的一系列散文,如《》、《》、《》,也学了鲁迅的小说《》,感受了鲁迅笔下多彩的文学世界。实际上,在鲁迅的创作中,杂文是很在重要的一部分,他的杂文集有:《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十五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2.走近杂文:杂文,也被鲁迅称之为“杂感”或“短评”,中国古已有之,而现代杂文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则是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的。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内容无所不包、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的艺术形式。对于杂文写作,

2、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说过,“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鲁迅的杂文,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本文主要批评了。3.走近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东北,进华北,妄图侵吞中华。国民党乞求“国联”主持公道,而“国联”则袒护日本,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是“合法”之自卫手段。一时悲观亡国的论调四起。蒋介石就有“著名”的“三日亡国论”——日本“军事的准备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要充足”,“不仅十天之内,三天之内他就可以灭亡我们中国。”由此一些政客军阀,社会名流在北京、杭州等

3、地举办大型法会,祈求神佛“解救国难”,“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上海有影响的《大公报》公然提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民族的自尊民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亡国先亡心。正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针对舆论界的悲观亡国论调,为鼓舞民族的自信心,1934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4.积累字词::根据拼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解释重要词语、摘录疑难字词Kuāng____骗 诬miè jǐ梁 慨叹()省悟( )玄虚()怀古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自欺欺人:其他疑难字词二、自读课文,主题阅读(一)知识链接: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分为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1.从论证的方式来说,本文属于___________文章。2.本文所批驳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3);作者认为这些论据的谬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链接:鲁迅的杂

6、文有“投枪”“匕首”之喻,语言风格: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敛。同时,鲁迅杂文的语青又是反规范的,他仿佛故意地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法,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讲青对思想的束缚,用以达到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3.试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语句——特别是加点词语的含义。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三)知识链接:鲁迅的杂文违反“常规”的联想力或想象力,他对“历史(过去)”与“现实(现在)”联

7、系有着独特的感受与发现。他一再谈到,“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祖母的模样就预示着那娃儿的将来。所以倘要预知令夫人日后的风姿,也只要看丈母”,“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时间的流驰,独与我们中国无关”。   4.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