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导学案1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1

ID:37984927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2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1_第1页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1_第2页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1_第3页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穿井得一人》导学案教学目标学习文言字词,初步掌握古文翻译方法。朗读课文,体会古文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对自己有所启迪。重点难点重点:古文翻译及朗读。难点:寓意理解。目标链接1、作者简介: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

2、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2、作品介绍:《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3、古文翻译方法1)“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

3、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例如,“孔子东游”,中的人名“孔子”就不用变化而直接保留。2)“删”,就是去掉没有实际意义、现在已经不用的词语。例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中“也”字表示陈述语气,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删掉。3)“补”,就是补出省略的成份。古代汉语省略的成份比较多,通常有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等。翻译时要把它补出来,而且用括号表示。例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句的就应该补充括号里面的一些词语: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

4、(到了)中午时(距离)(人)近。4)“变”,就是把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一句中,“日”就要变成“太阳”,“出”变成“出来”,“如”变成“如同”等双音词。5)“换”,是把一些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换成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当的词语。例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一句中,“汤”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和古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翻译时,要把它换成“热水”一词,否则语意不通。又如,“子将安之?”中的“安”字,现代汉语中是“平安”、“安全”、“安

5、排”等义,而在原文中,古代汉语的意思却是“哪里”,两者大相径庭,翻译时,要把“安”换成“哪里”,否则就无法理解。6)“调”,就是翻译时,把倒装句的句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子。例如:“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一句中“于丁氏”就应该提到“问之”的前面。译为“宋国国君就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的真相)。”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本文选自《》,是一篇()故事。《吕氏春秋》编写者之一“吕不韦”是()时期卫国人,官居()之职。2.给加点字词注音家无井而出溉()汲()。3.解

6、释加点字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2)及其家穿井()()3)有闻而传之者()()4)国人道之()5)得一人之使()6)常一人居外()3.重点句子翻译1)家无井而出溉汲。()2)及其家穿井。()3)有闻而传之者。()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5)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朗读课文。要求先画出停顿、重音等,再有感情的朗读。活动2【活动】合作学习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2、流言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流言的产生?(从说

7、、听、传三方面思考)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活动3【活动】班级交流各个学习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教师适时引导。活动4【活动】朗读评比在理解的基础上,各个小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朗读方法要多样,有创新最好。活动5【测试】检测巩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有闻而传之者()2)吾穿井得一人()3)家无井而出溉汲()4)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解释下列多义词。1)以:一儿以日初出远() 以故东徙()2)闻: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3

8、)之:犹恶子之声()  国人道之()4)于: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5)得:得一人之使()非得人于井中也()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B.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C.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穿井得人”的故事原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