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人生传记.doc

李开复人生传记.doc

ID:37991498

大小:10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30

李开复人生传记.doc_第1页
李开复人生传记.doc_第2页
李开复人生传记.doc_第3页
李开复人生传记.doc_第4页
李开复人生传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开复人生传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11月23日在微博回应方舟子关于其职称的质疑,并详细总结了自己获得职称的过程。李开复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李开复(7

2、张)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执行合伙人。在创业之前,他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博士于1998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李博士也曾在SGI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苹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两年。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

3、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黑白棋)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大事记  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台湾。毕业于哥伦比亚政治系,后转计算机学院。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同学.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1988年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

4、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4年7月创立“我学网”,是一个致力于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公司,并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负责Google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Google中国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中文著作《做最好的自己》  人民出版社,2005年在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作者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以及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作者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作者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作者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作者深信,读者无法理解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作者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

6、话,那就是,作者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价值的事情。  作者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我深信:  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与未来同行》  人民出版社,2006年  本书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

7、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

8、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