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质量分析

2015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质量分析

ID:37993213

大小:14.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上传者:U-2441
2015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质量分析_第1页
2015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质量分析_第2页
2015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质量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5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质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5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质量分析甘雪华从试卷上分析,应该说本学期的新知识学生掌握得还是比较扎实的。教师对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很到位的。比如听力测试,听力不仅仅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考查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学习心理等综合素养。在平时的听力训练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学生在听前准备、听的过程中材料的理解、有效信息的获取以及听完录音之后的检查等方面进行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平时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词组构成的一些规律或原则,要死记硬背的是构成词组的最基本单位——单词,而非词组本身。从试卷上反映,失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项:(一)选择填空、完成对话和首字母填空。以上三种题型虽不一样,但他们都是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运用,思维含量较高,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其中,首字母填空得分率全卷最低,只有44.4%,这也是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最糟糕的情况。在分析这道题之前,我把要填的九个正确答案的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有没有没学过的单词吗?孩子们摇头。问题就在于学生就是想不出用这些单词,即便想到了,形式又不合适。这种现象所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就在于学生思维方式单一,严重缺乏整体理解的意识,严重缺乏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大胆推测等有效的学习策略,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心态太任务化,学习习惯太粗,不够细致,不注重细节。(二)阅读理解, 即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或选择。与第一类题型相比较而言,阅读理解更容易完成。但得分率也并不高的原因可能在于学生对英语短文读得不够,吃得不透,浮于表面,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差不多了,完成任务就行。其实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就是思维懒惰、任务心理。(三)语音。题目中所给单词学生都是会读的,判断读音是否相同也不会难住学生,关键在于学生不会将单词中划线部分字母的读音分离出来;另外,单个的音标学生都已经过关,但组合成音标词,学生拼读不出单词。(四)根据中文完成句子。本题失分较多的原因可能有三:首先,学生对该题型的考查形式不熟悉;其次,个别知识点有点偏,属于非重点考查内容;第三,一部分基础知识在新学期的学习中复现率低,甚至没有复现过,学生已经忘记。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英语语言的思维方式还够完善。从以上一些现象的分析,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旧知遗忘率高,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思维方式单一,灵活应用和综合运用能力差。三、语言的整体性意识不强,缺乏学习策略。通过试卷的分析,一方面我们了解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看出了我们教学工作中成功与不足,哪些是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的,哪些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引导学生做到:(一) 对语言基本知识正确理解。加强知识的灵活应用方面的训练,逐步树立运用语言的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方式和习惯。(二)对语言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加强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训练,不断完善听力阅读等方面的方法、技巧和策略。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把握好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能力点,真正做到40分钟短时高效。在进行新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适时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重拾丢失的记忆。三、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引导者、组织者,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激发他们积极、投入的参与学习,在砸实基础的前提下,加强语言整体性教学,要让学生着眼于整个语篇而非单个的词或语言点,让学生在语篇中、在上下文中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整体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更要注重学生双向思维及多向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应变能力。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英语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四、坚持不懈地抓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每一堂课都要抓学生的听课习惯、思考习惯,作业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五、进一步加强老师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做好补差工作。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能力确实存在差距;要求老师对问题学生的薄弱环节要经常深入进行跟踪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