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学路上求索

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学路上求索

ID:37995486

大小:99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学路上求索_第1页
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学路上求索_第2页
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学路上求索_第3页
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学路上求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学路上求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亲临名师课堂,感受大家风采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有感刘晔蓦然回首,我已从教23年。整整23年的班主任生活,加上语文学科的教学,加上近七八年的主任工作,不能不说满含劳累,近乎心力交瘁。不过,令我欣慰的是,比眼泪更多的是笑容。每次学生成绩的进步,每次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枷锁,每一次家长脸上真心的笑容,还是会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点点安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在自己认为以具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时候,竟然似乎不会教课了,对于现在那些极具时代气息的孩子们,总有一种无论如何也教不会他们的感觉,无论如何也搞不明白,班级怎么会出现那么多六七十分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考试成绩一位数的孩子。这都是不曾有过的现

2、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就在我迷茫的时候,有幸拜读了第二版《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试图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本《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收录了他1998年以来近20篇鲜活的真实的课堂实录,并且摒弃了惯用的剧本式的写作体例,全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读文仿如听课,有一种极大地满足感。读后,崇拜,赞叹,陶醉,惭愧,疑惑,动情……诸多感受百感交集涌上心头,我为他真实的课堂、大胆的尝试。精深的学养和睿智的见解所吸引。体验着阅读和听课的双重乐趣。一、板块清晰的作文评讲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教师怕教,教得很累不见效果;学生怕学,学得很苦进步不大。如何培养学生广泛的写作兴趣,

3、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摆在所有语文老师面前的“拦路虎”。与绝大多数语文老师致力于课前指导所不同的是,李老师把作文教学的功夫和时间更多地花在课后评讲上。他指出,对同一题材的作文教学,教师过多过细的进行作文前指导,很容易把学生的习作引向标准化、单一化的“死胡同”,导致学生个性表达、多元理解的缺失。李老师的作文评讲课都要用两节课进行,有三大特点:一、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作文评讲;二、不仅评讲学生的作文,还让学生评讲老师的作文;三、作文课分板块进行,清楚明了。如在评讲《温馨的记忆》作文时,李老师分为六个板块进行: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出谋划策、恕我直言、老师试笔。榜上有名,将本次

4、习作写得很好和比较好的同学,一一当堂点名表扬,肯定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从而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对一些中等作文的学生,他们的作文整体来看不尽如人意,但总有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两个句子写得不错,可圈可点,“片段欣赏”为他们提供了平台。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教师试笔”板块,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相对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还需要敢于亮相、不怕剖析的学术勇气,因为,他的作文除了作为优秀习作供人参考以外,还要经受学生“恕我直言”、对文不对人的批评和指正。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过:“教师要善于打破脑袋思考问题。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换一种途径,你会做得更好。”李老师如此大胆而创新的作文评

5、讲指导,为他在学生和其他老师心中的威望赢得了更多的筹码。读文到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本学期我们学校秀娟老师和秀萍老师的讲评课,两位老师讲评课,内容丰富,不仅关注学生的整篇文章,还注重某些学生的精彩片段,让更多的孩子在自作方面获得成就感。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的喜欢。对比自己这几年来的作文教学,真的很惭愧,尤其在作文讲评方面,只是让个别写的好的同学的作文,一次次成为范文,而没有关注那些写作一般,或者写作很差的同学,没有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些许成功。自从读了这篇作文讲评之后,我也尝试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套用这几个板块,也许只是浅层次的模仿,但是我已感到讲评课这么上,不仅板块清晰,形式多样,长此以往,

6、课堂会有实效的。我相信功夫不负用心人。二、目中有“人”的课堂教学李老师指出:“阅读教学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应该在学生的心灵。”他主张,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设计和操作。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这个“人”,就是学生,是全体学生,教育应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利益。李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学生发展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且有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指出,李镇西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的“目中有人”。“人”不仅在他的“目”中,

7、而且进入他的“心”里;不仅进入“心”里,而且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反思我们的教学,暂且不说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是如何实现“目中有人”的,单单说说我们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否做到了“目中有人”?在开学初布置工作的时候,龙须校长就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一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明确,在教案设计中仍旧沿用原有的描述方式。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解读: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