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赛课导学案

窦赛课导学案

ID:37998664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3

窦赛课导学案_第1页
窦赛课导学案_第2页
窦赛课导学案_第3页
窦赛课导学案_第4页
窦赛课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窦赛课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第一课《窦娥冤》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窦娥冤》导学案制作人:韩彦辉年级:高一年级学科:语文【目标导学】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3)梳理课文内容(4)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2.过程与方法:⑴ 先独学自探,再对学合探(2)实践活动,通过分角色饰演激发兴趣。3.熟读全文,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通过其悲惨境遇,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学习重点】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学习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2、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过程〗(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学习目标(1))独学内容:一、1.走进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

3、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

4、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5高中语文第一课《窦娥冤》导学案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2.追溯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统治者不仅对劳动

5、者残酷剥削,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伸冤。《窦娥冤》正是这一黑暗现实的集中体现和血泪控诉。3.文体常识:(1)“元曲”的两类文体①散曲“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

6、,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上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称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感叹生命无常、兴衰无常,主张远离红尘、及时行乐,是元散曲的常见主题。马致远有首题为《秋思》的套曲《双调·夜行船

7、》,很有代表性。他从秦、汉、魏、晋的兴亡说到眼前争名夺利的现实社会,并从心似铁的富家儿(看钱奴)说到自己不慕名利、畅饮于竹篱茅舍的闲适生活;有对现实昏浊和人生无限喟叹,又有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傲性格的表露。这几乎包容了同类主题作品的所有内涵。该套曲在艺术上十分成功:风格豪放,比喻妥贴,形象鲜明,结构谨严宏阔,语言爽朗流畅,音乐感强。也有感慨历代兴亡,何其沉痛。如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作者列举王权争夺与民族纷争战例,感叹生灵涂炭的悲剧命运,突出了读书人自觉的哀悯与兴亡意识。]

8、有些散曲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