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新课标版

ID:38007571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七年级历史下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贞观之治1、列举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1)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的第二个皇帝,年号贞观;(2)唐太宗具有开明的治国思想a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c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d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e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3)唐太宗具有开明的治国措施: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c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

2、吏多”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d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4)治世局面的形成:贞观年间,人民占有一定的土地,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2、知道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

3、”1、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1)“开元之治”唐玄宗继位后,年号开元,作用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2)盛世经济的繁荣a.农业: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唐朝农民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b.手工业:丝织品的花色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c.商业:商业繁荣,大都

4、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用心爱心专心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1)科举制的诞生a背景:魏晋以来,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官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都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上担任官员。b出现: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c正式诞生: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逐

5、步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a唐太宗时期: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录取极严。进士考中的第一名成为状元。b武则天时期:大力提倡科举,开始了殿试和武举c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3)科举制的影响a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的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基础。b教育、社会风气: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c文学、艺术:科举制也

6、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d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走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了解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唐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参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长安城的建筑样式相同;日本铜钱样式

7、,也与唐朝铜钱相仿,在社会生活上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玄奘西游:唐朝后,中国和天竺(古印度)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根据亲身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朝鲜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书籍。(4)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第六次终获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建造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与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

8、重心的南移(1)南方农业的发展a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渐越过北方。b情况: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苏州、湖洲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用心爱心专心a纺织业北宋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