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探究中升华

学习在探究中升华

ID:38035519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学习在探究中升华_第1页
学习在探究中升华_第2页
学习在探究中升华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习在探究中升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在探究中升华河间市北石槽乡初级中学李建德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化学新课程中,“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到高度重视。这种变化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改的目标宗旨,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和创新探索精神的培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下面是一堂化学探究课的

2、实录。在学完氧气的性质及制法后,有同学提出用空法收集氧气验满存在较大误差,原因是他发现在验证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后复燃,可以反复几次,之后便不再复燃,可见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并不一定是纯氧,我们验满时根据木条复燃这一现象误差较大。我也知道这个事实但不知道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最低体积分数,那么当氧气的体积份数降低后带火星的木条是否还能复燃?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份数是多少?如何用排空法收集到更纯的氧气?何不就此搞一次探究试验呢?我把问题提了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就第一个问题有的说50%,有的说80%,有的说不清楚我们做试验来

3、验证一下就知道了。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只要验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一会儿就能减小误差。好,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这个题目,你可以几个人为一组讨论,可以查资料可以咨询有关教师,有了具体方案告诉老师我们去实验室作试验。其实木条复燃所需最低的氧气体积份数是多少我也不知道,验证一下吧。但我知道试验的关键是如何收集一定体积份数的氧气。不到半天的时间同学们找到我说:我们有了可行的方案你看一下是否可行。看完后我问学生们:你们是如何收集不同体积份数的氧气?第一小组说:“我们通过排空法收集满以后采取注水再倒出的方法收集一定体积份数的氧气,比方说我们用100

4、ml的集气瓶先用排空法收集满再注入50ml的水再把水倒出来,进入50ml空气振荡,通过计算可知所得氧气体积份数大约是60%,用这种方法可以得不同体积份数的氧气。”没想到同学们考虑的还真周到。这时其他小组也有了可行方案,通过分析共有四种可行方案。好那我们就去实验室。第一组实验过程在实验室里同学们配合密切,用排空法收集了几瓶氧气,然后用上面的方法得到了不同体积份数的氧气,当他们验证到40%的氧气还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都有点惊讶,到底是多少呢?他们更小心了,当他们验证30%的氧气时发现木条没有复燃,看来范围就在这里,他们又选择了35%的氧气验证木条复燃

5、了,得出木条复燃的最小范围是30%-35%。试验完毕后我让同学们总结这次试验的不足之处。第二组荡水法把水排除定体积的水然后在用排水法把水排除差的方法,第二组第二组方案及实验过程他们收集不同体积份数的方法是,先在集气瓶里注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在用排水法把水排出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比方说,我们先在100ml的集气瓶里注入20ml的水,再用排水法把水排出,振荡,这样加上80ml的空气中的氧气16、8ml也就是36、8%的氧气。利用这种方法他们验证了当氧气的体积份数达到33%时没有复燃,35%时可以复燃,有了这样的结果同学们都非常的高兴。第三组方案及实验过程

6、他们验证当氧气的体积份数达到30%时木条复燃了。当时我很惊讶为什么结果会不同呢?我问他们是如何收集氧气的,他们说,先用排水法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氧气后改用吹气的方法得到不同体积份数的氧气.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你们吹入的气体中还含有氧气吗?我问他们。他们说我们按呼出的气体不含氧气计算的,我们在查找资料后再作一次吧。我和同学们一起查找资料,找到人呼出的气体中大约含有14%的氧气,按上次的试验结果氧气的浓度大约是39%。他们又重新做了一次得出木条复燃最低35%。第四组方案及实验过程他们的试验方法和第一小组大体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采用的是排水法收集气体,他们的

7、试验结果是当氧气的浓度达到36%时复燃。各小组做完后我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在班里重新做了一次,把他们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分享给大家,试验完毕后及时做了总结。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二小组的方案最好,理由是第一小组用排空收集的氧气可能不纯带来误差,第三小组呼气排水进入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不好测定,误差较大。第四小组的试验收集的氧气虽然纯,但湿度较大对试验影响较大。虽然我们的试验结果有些误差但同学们在这次试验当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试验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由于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可探究性和发散性,使学生在提出假设、对假设证实、获

8、得正确结论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探索无止境,思想有多远,路有多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