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之我见

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之我见

ID:38036007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4

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之我见_第1页
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之我见_第2页
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之我见_第3页
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倡导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国画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由“简”入“繁”,“不知”到“知”(1)由“简”入“繁”。小学生因为受知识和逻辑思维的限制,国画欣赏从风格方面,应先安排学生欣赏兼工写的作品。兼工写作品小学生易接受,学生易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带给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通过

2、欣赏可以向“两极”发展(“写意”和“工笔”)。有了初步的欣赏基础和兴趣,学习比较“深”的作品就不是那么吃力。(2)由“不知”到“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农村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花草、昆虫、鱼虾非常感兴趣,并且能看到,能摸到,能嗅到。他们非常熟悉,所以我最初安排他们欣赏花卉、虫鱼。让他们感受艺术大家们是怎样用画笔使这些普通的玩意儿跃然纸上的,诱引学生怦然的心跳和跃跃欲试的感觉。生活中的常见题材欣赏后,当然还想看平时不常见的。渐渐深入,可以安排山水、人物了。当然也兴致盎然,由“不知”到“知”了。二、游

3、戏引入,激发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可发动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小学生刚进入美术课堂,对水墨画很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良好的学习机会。我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

4、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三、玩耍中学,学中玩耍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

5、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四、利用范例,提升表现力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

6、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深入生活,拓展知识面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教学不外乎

7、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通常是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总之,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从由“简”入“繁”,“不知”到“知”,并在游戏、玩耍、范例、日常生活中学,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满意,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展、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