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化是教育的病根

功利化是教育的病根

ID:38039697

大小:1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功利化是教育的病根_第1页
功利化是教育的病根_第2页
功利化是教育的病根_第3页
资源描述:

《功利化是教育的病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利化是教育的病根作者:武汉大学前校长 刘道玉 2017-11-2910:43:15来源:大参考2017年6月5日,安徽某中学高考考生们奔赴“前线”。(视觉中国/图)(本文首发于2017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教育活动在人类史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有着与人类进化一样久远的历史。在教育界,关于教育起源有各种学说,比较公认的是劳动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苏联时期的教育学家米丁斯基。但是,笼统地说教育起源于劳动并不全面,严格地说教育应当是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社群交往之中。只有了解教育的起源,才能对教育的功能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地抵制教育功利化的倾向。学校教育与闲暇从分

2、类来说,教育可以划分为自发教育(自学)、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它们彼此互相联系又相互补充。在西方国家,学校教育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英文中school(学校)是由希腊文schoole演变而来的,而schoole在希腊语中是闲暇的意思。在古希腊人看来,从事劳作、战争和政治的人是很辛苦的,只有在闲暇时才能读书学习,享受学习的轻松与乐趣。直到现在,欧美国家的初级教育仍然秉持着这种自由教育的传统,主张教育必须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既不要求学生背诵枯燥的知识,也不把考分作为学生奋斗的目标。中世纪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期,却在意大利诞生了早期的博洛尼亚大学,给人类送来了光明。大学是怎么诞生

3、的呢?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他发现了某个真理,于是就到教堂或是大街的广场宣传自己的新发现,一些追求真理的青年聚拢来听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演讲者与听众群体。有时遇到下雨天,演讲就迁移到室内,慢慢就有了固定的教室和学生,最早的大学就这样形成了。那些发现真理的学者,既不需要保密,也不用专利垄断发明。所以,那时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既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也没有任何属于物质性的校产,完全是为了追求真理。中国古代教育的实用特征中国教育的发展,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功利化是最鲜明的特征。在奴隶社会鼎盛时期的西周,官办学校就出现了,当时流行的说法“学在官府”就是证明。到春秋时期,孔子率先

4、兴办私学,虽然积累了某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学而优则仕”却是他教育观的集中体现,也带有鲜明的实用性。自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更是把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制度化、普及化了。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鉴于科举制的种种弊端,清末维新派喊出了“废科举,兴学堂”的口号,使之成为洋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针之一。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全面诠释了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19世纪末,自西方国家引进的各类学堂多达四十余所。在语言类学堂方面,有京师同文馆(1862)、上海方言馆(1863)、广州同文馆(1864)、湖北自强学堂(18

5、93)等。在学习西方技艺方面,如福建的马尾船政学堂(1867)、上海制造局附属的机械学堂(1869)、天津电报学堂(1879)、天津水师学堂(1881)、上海电报学堂(1882)、天津军备学堂(1886)、广州万木草学堂(1891)、天津军医学堂(1893)、湖北武备学堂(1895)、南京陆军学堂(1895)等。从这一批学堂看出,它们都是技艺性的,而且都是中等专科学校,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办学思想。在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大学已经存在了近八百年的历史了,可是那时居然没有引进一所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学,以至于后来一些大学把校史溯源到这些学堂,遭到人们的质疑。近

6、代以来的功利倾向自进入近现代以来,教育的功利化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越来越严重。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调整前我国有211所大学,大学模式是现代综合大学,而调整后的大学数目降低到183所,变成了苏联式的文理小综合大学和单科学院。这次调整撤销了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造成理工分家,社会科学遭受重创。后来,我国大学又经历了一股大专学校合并的浪潮。上一次院系调整是剥离,这一次是合并,似乎是对院系调整的一次“反动”。再看当今每年一度的高考。中国的功利教育,形成了一道“陪读”“陪考”和“配送”的风景线。这是古今中外从来不曾有过的怪现象。每看到这些,我都痛心疾首,如果一般农民、市民

7、采取这些做法是蒙昧,大学里的年轻博士和教授们也都搞陪读,这就不可理喻了,说明功利性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几乎把学校、学生、家长都裹挟进去了。我曾不止一次地追问,为什么1950年代、1980年代没有这种怪现象。那时的教育犹如平静清澈的湖水。我思前想后得出的结论是,1990年代初是一个拐点,由大学合并、升格、改名和扩招掀起了一股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和攀比风,进而又波及教育的各个领域。严重的是,功利化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血液和骨髓中,无论是办学者、求学者和劝学者都是以功利来衡量教育的价值。就拿劝学而言,古时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劝诫,然而当今某

8、些中学校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