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

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

ID:38049349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_第1页
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_第2页
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_第3页
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_第4页
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日道德教育的可比性白浩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州350007)【摘要】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的教育交流,中日道德教育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中日道德教育同受儒家文化之深刻影响,同受“西学东渐”之文化冲突,同历“现代化”之过程,皆有现代德育之危机。但是中国同日本的道德教育又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中日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不同,受儒家道德思想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不同,中国和日本摄取外来文化的形态不同,中国和日本道德教育发展的现状不同,中国和日本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受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和日本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不同

2、。因此,中国和日本的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可比性,深入研究比较两国的道德教育可以为我国道德教育提供借鉴。【关键词】道德教育;现代化;儒家道德思想;中日道德教育教育科学的发展是没有国界的,尤其在近代科学发展为教育的交流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之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比较教育学的发展为国与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比较教育学独有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各国教育交流所必不可少的。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存在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交流。中日同受儒家文化深刻的影

3、响,中国和日本都因西学东渐才产生出近代学校,中国和日本都曾是文化输出国,也都是文化输入国。日本在封建社会曾经疯狂的学习中国唐朝的文教政策和封建制度,中国在近代也曾极力借助于日本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政治制度。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同处东亚,在历史上经历过许多相似的阶段,在文化上同处与儒家文化圈内,因此,中日道德教育具有很多相同或者相通的地方。两国道德教育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国民族特点不同,面对外来文化的冲突采取的对策略有不同,摄取外来文化的形态不同,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两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情况也不同。因此中国与日本的道德教育具有

4、强烈的可比性。一、中日道德教育相同之处1.中日道德教育同受儒家文化之深刻影响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儒家文化圈,同样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孔子肩负起重新建立道德新秩序的重任,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孔子的德育思想以“仁”为核心思想,以“礼”为主要内容,以“圣人君子”为培养目标,包含了“忠、恕、孝、悌、信、义”等重要德目,采用因材施教、躬行实践的教育方法。这一德育体系为中国古代德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源泉。后世儒家学者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尤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

5、想确立了领导地位。儒家伦理观念道德教育思想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儒家伦理观念依然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儒家学者所提倡的道德教育内容依然盛行,儒家的德育方法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儒学最早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察,最早的关于儒学传入日本的记录是日本第一部历史和文学巨著《古事记》,它记述了百济人王仁带《论语》10卷和《千字文》1卷。随着儒家典籍和汉字的传入,儒家思想逐渐被日本人所了解和学习,后来伴随着日本宫廷教育和僧侣教育的发展,儒家

6、思想逐渐渗透到日本的贵族阶级和僧侣阶级,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念慢慢内化到他们的道德行为中去了。伴随着地方庄园制的发展和武士教育的兴起,儒家思想与禅宗思想在武士阶级中广泛传播,以至于后来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武士精神——武士道。总之,中国和日本的道德教育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中日道德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儒家思想有这密切的关系。1.中日道德教育同受西学东渐之文化冲突中国和日本在进入近代社会之际都经历了门户开放的过程,都曾受到了外来入侵的压力,面对西方的入侵和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两国都进行了教育改革,都对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当时中

7、国封建教育衰败,不能应对西方文化教育的挑战,也难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改革是在必行。龚自珍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批判了科举制度的一些列弊病,呼吁复兴“经世致用”的学风。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许多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洋务学堂以“西文”、“西艺”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了班级授课制,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总原则,并没有放弃儒家四书五经的学习。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提倡“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中体

8、西用”作为一种简单的文化结合方式,忽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内在冲突。1853年,美国海军副将佩里率领军舰侵入日本浦贺湾,迫使幕府开港,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同样是经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日本主要以“和魂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