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

ID:38052289

大小:1.0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_第1页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_第2页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_第3页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_第4页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本文从化繁为简、就地取材,处理药品,善于转化、补充强化、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等方面等对实验改进进行阐述。关键字:化学实验改进创新浅谈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

2、初中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再加越来越多的验证实验,他们逐渐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应该学会如何选择创新点,即学会从何处创新,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化繁为简,改进实验装置因有些化学实验连接仪器多,产生有毒气体,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反应时间长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等,所

3、以进行实验创新和改革,使它们通过改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需先制一氧化碳或准备一个较大的气囊,同时要有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且要进行验纯和尾气的回收,处在较大的浪费现象和不安全性。可以对此实验进行改进,先在实验室制备好瓶的一氧化碳(如右图),用橡皮塞塞紧,在课堂教学中,取一根螺旋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烧黑(制得氧化铜),趁热立即放入装有一氧化碳的锥形瓶中(不用另外加热),塞紧橡皮塞,很快就可看到变黑的铜丝又恢复成光亮的红色,但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塞紧橡皮塞,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证明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而且说明了生

4、成二氧化碳。此装置也可以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无需验纯和加热。反应十分简单,任何连接都不需要用,也不用担心会有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更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不纯加热导致爆炸。这样改进后对比效果很明显,而且装置简单,安全系数高,有利于学生分组,自己做实验。二.就地取材,改进实验仪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按照书本的方法去做实验,十分费时,往往一节课下来是难以完成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在于: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过小,水分解速度慢,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则是很难完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主张按以下设计来改进,这样操作的实验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如用玻璃水槽(也可做成用普

5、通大号玻璃杯)作电解槽,用10-20%的稀硫酸作电解液,用6-12伏(4-8节干电池)的直流电压,普通铜线作导线,将导线一头各自缠1碳棒(取自废旧1号碱性电池中),铜芯线缠绕在碳棒上作电极,用大号的塑料注射器(拿掉活塞,塞住注射口)倒放在碳棒上面,且使2支试管靠紧。其中铜芯线缠着碳棒作电极的目的是:增大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且注射器表面有刻度,便于读出产生气的体积。10-20分钟就有很明显效果;外加电压愈高,水电解的速度愈快,生成的气泡较小,不易观察,一般演示实验在6-12伏较好,产生的气泡较大,便于学生观察;电解液的浓度愈大,水电解

6、的速度也愈快,但产生的气泡同样较小,易形成一股气流上升,学生不易观察,所以,一般氢氧化钠的浓度在6-15%之间,稀硫酸在10-20%之间,演示效果较佳;使2支试管靠紧就是缩短两根电极之间的距离,电极距愈小,在同样条件下,电解速度愈快。此实验装置取材简单,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避开了书本提供的专业工具,且现象更加明显,产气速率更高,由于是注射器管收集气体也便于读出产生的气体,取下插入活塞,推动活塞将气体从细口排出也可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性质。取材的简单有利于学生自己在家中实验,而且效果明显,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三处理药品缩短反应化学实验

7、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应时间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呈现出最精彩的实验现象是每个科学老师所最求的,比如初三上册实验”铝片和盐酸反应”,由于铝片表面覆盖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刚刚开始反应非常缓慢,这时主要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此反应过程缓慢(超过10min)而且几乎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尽快让铝和盐酸接触反应,事先用沙皮纸打磨铝片表面,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我的设计是做对照实验,取2片大小相等的铝片,一片事先放入盐酸中直至表面出现大量气泡,立刻取出,另一片不处理,在课堂上演示时,将这两片铝片同时放入等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此刻

8、实验对比十分明显,处理过的铝片马上产生大量气泡,另一铝片则没有明显现象。比如,初二下册铝箔在纯氧中燃烧实验,往往成功率极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