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符号的任意性

浅谈符号的任意性

ID:3805229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浅谈符号的任意性_第1页
浅谈符号的任意性_第2页
浅谈符号的任意性_第3页
浅谈符号的任意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符号的任意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任意性单从字面理解,我们会有以下几个疑问,什么是符号?符号与任意性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应该怎样正确理解符号的任意性呢?笔者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根据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是符号?这是一个抽象且具体的概念,说其抽象,是因为它无实物可言,没有确定的形态,不是一个可拿着出来的东西,它只存在于大脑之中,我们离不开,也逃不掉。说其具体,是因为只有把它划定在一定的范畴之下,才可以说得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符号,我们常用具体的形象来阐释抽象的符号。譬如,在书中索绪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首先,画出一个图形

2、,有枝干,有叶子,并深埋在土中,在图的旁边标示arbor“树”这个单词,而后说明这样一个“有枝干,有叶子,并深埋在土中”的实物可以被称作“树”这个词。显然,此过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用来形容“有枝干,有叶子,并深埋在土中”这个概念;一部分是发出“树”这个单词的声音作以表象。索绪尔把其概括为概念和音响形象,指出二者是通过联想的纽带连接在一起的。简单地说,就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同时,强调音响形象不是物质的声音,不是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声音只是其表象。由此可以说,概念和音响形象是心理实体的两面,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具

3、体的,可说明的东西。概念和音响形象的联系统称为符号。也就是说,符号是由概念与音响形象组成的。这个观点是在语言具体范畴下提出的,语言符号由所指和能指构成。我们可以分别用所指和能指替代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个过程。换句话说,所指指代“有枝干,有叶子,并深埋在土中”这个“树”的概念,能指指代发出“树”这个声音的音响形象。符号与任意性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何为“必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必然”的解释有二:一是事理上的确定不移;一是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这可以理解为只要符合二者其中之一就能够用“必然”诠释,

4、作为表象,是一个必要非充分的条件。上文已经提到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所指;一是能指。符号的任意性就是在说明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设想一下,人类第一次看到一个实物,这个实物的形态或者特征就会映射到人类的大脑中,人类认识并确定了眼前所见到的这个实物的形态或者特征,也就是所指,而后,用一种声音把其记录下来做指代,也就是能指。在此过程中,所指与能指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吗?我们想象一下,那时人类没有其它相类似的实物作为参照,因此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并且这种联系是一种需求,是人类为了更好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需求。不管它们是以何种形式连接在一起的

5、,这个连接过程是一种被动的连接,其动力就是人类的需求,媒介就是人类的大脑。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一个落水的儿童,他所需要的是拯救,为了可以被救,会用手在水中扑腾,他表现出来的这个动作足以显现出他对这种需求的强烈。如果此时飘来一块木头,被其抓住,他就会感到得救,哪怕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想要被救的需求使其抓住这块木头,对木头而言这是偶然的,假如飘过来的不是一块木头而是一根稻草,只要他看得见,也会毫不犹豫地去抓,可见他要抓住的东西并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是随意的,是任意的。当然,对于被抓的东西而言,这个过程是被动的,与落水儿童求生的需求

6、是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事理上是不确定的,是不必然的。也就是说,所指与能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而这种连接的过程是被动的,是不必然的,但其动力来源于人类自身的需求。应该怎样正确理解符号的任意性呢?既然已经清楚了符号与任意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在其初始状态得到了论证,那么,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初始状态后的符号是否继续具有任意性呢?也就是说,在所指与能指之间完成了第一次碰撞后,他们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是否是稳固的呢?假如这种关系是稳固的,那么这种稳固的关系所带来的还会是符号的任意性吗?换言之,符号是否只有在初始状态下才是具有任意性的呢?大量的事实证

7、明,一旦符号在一定的范畴内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其有任何改变的。索绪尔把这种状态称之为不可论证。暂且把不可论证或者可论证的观点放置一边,从符号本身来看,它所包含的所指与能指都是心理的。尽管它们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碰撞的结果,但是是这种碰撞赋予了结果存在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是符号得以存在并且被赋予价值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可以被看做一种张力,它使两种处于被动状态的连接成为了可能,而这种可能是任意的。这两种被动的状态就是所指与能指。还用前面所举得例子来加以说明。落水的儿童想要被救的需求是他能够抓住东西得救的动力,至于抓住什么东西,不管是木头,还是稻

8、草,或者是其它什么,这并不能由需求所决定,结果只要能满足这个需求就可以了。因此,过程与结果之间是不可论证的。然而,我们应该清楚,这种状态是通过需求被满足才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