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外哲所四十年尊师琐忆

北大外哲所四十年尊师琐忆

ID:38057389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北大外哲所四十年尊师琐忆_第1页
北大外哲所四十年尊师琐忆_第2页
北大外哲所四十年尊师琐忆_第3页
资源描述:

《北大外哲所四十年尊师琐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大外哲所四十年,尊师琐忆     哲学系的系庆,我自然高兴,我是哲学系77级本科嘛。可外哲所也四十大寿了,没人问,没人庆,相比之下真让人觉得那只是一个空壳儿,有些冷落,不觉有些心寒,自己写个东西聊以慰心,感恩,感念师恩,也祭先生们在天之灵!说我们学校的外哲所几起几伏,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似有似无,似无似有,有点儿天下大势的味道,多灾多难应该是没错的。外哲所全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当时,我国刚刚从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走出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根据当

2、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要建立几个研究所,了解并研究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哲学和国际问题。北大建立了两个独立建制的系级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第一任所长是洪谦教授。根据当时教育部给北大的通知,外国哲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以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新黑格尔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存在主义)、西方哲学史、自然哲学等为研究对象”。四十年前,即使是在那种政治意识形态极其强大的封闭状态下,学界的大多数对外面的情况知之甚少,我们似乎还有那么点儿较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但是,好景不长,

3、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外哲所还没能干些它被希望干的事情(至今可见的,唯有洪谦先生主编,商务版《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了吧),就被卷入了那股势不可挡的“革命”大潮,随之浮沉,没几天就沉没在那荡涤一切的污泥浊水之中。刚刚从哲学系分出来的几位老师,又回到哲学系,和大家一起去革命和被革命了。外哲所便也不成其为外哲所,几乎可以说是“消亡”了,学术在政治面前之无力由此可见一般。   文化大革命后期,当时的学校当局把几个研究所合到一起,外哲所便也有几位老师又从哲学系分出来,到了研究所(可还不是真正的外哲所)。文化大

4、革命结束了,高校恢复了考试招生,外哲所于1978年正式恢复系级建制的研究所。所长仍为洪谦教授,副所长是熊伟教授。当年,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外哲所真正的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从此起步。   外哲所从建所到今天已是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可说的事儿太多了,世事变幻,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说也罢。可其中不能不说的是两位曾任所长和副所长的老先生,洪谦和熊伟。学术是随着人走的,外哲所有了这两位当家人——洪先生,维也纳小组早期成员,小组领袖石里克的助手;熊先生,海德格尔亲炙弟子,在华唯一嫡传——他们清楚当今哲学该干什么,如何

5、去做,又碰上了好时候,没几年,学术、学生都大有长进。从那时算来到今天,不过区区二十余年,他们所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流学派——自逻辑实证主义始的分析哲学,胡塞尔、海德格尔所创现象学解释学哲学——在我国内的传播,研究不但遂成风气蔚为壮观,且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影响了许多学科学术思想的发展进路,其间,外哲所及其后学的成长、发展、起作用,自不在话下,而当得首功的无可争议的是二位先生。然而如今,两位先哲,均已作古,离开我们十年有余了。可对我们这些曾沐浴师恩的学子,会常觉他们虽人已驾鹤仙去,而音容宛在,每每因些须小事,忆

6、起桩桩件件亲身所受耳提面命的教诲,心中烦恼,世间琐事,稍觉释然,却也唏嘘不已,人走了,不可复生,而今物是人非,不知先生在天之灵,又作何想?也许,他们会有点滴遗憾,因他们不在,不仅不在位,也已不在世,无力回天,否则,外哲所以他们的能力和影响,恐不会受再次撤消实体建制,被并入哲学系的无妄之灾(真的,不知为什么,当时的校方就是非把外哲所的系级建制撤消不可,无论怎么说也没用,确非我辈力所能挽)。也许,依二位的禀性,会默然微笑不语:却怎见那刚刚撤消不到两年的外哲所,又因上方须以系级实体研究所方可入选“基地”的要求,忽又复生,

7、真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至今日四十寿辰无人知晓,无人纪念,何至于此?所为何焉?为权?为利?为学?不知道,不可说,可笑总有一点儿,在天之灵不语,世间人又作何感?不可说,不可说。只是学生自觉愧对先师,唏嘘而已,没笑。   两位先生,学有分疏,各领风骚,性情亦迥然不同,大异其趣。然而,在学生眼中,不仅同尊为师,且窃以为,为师也有一二相似处。其一,二人同由大师指点,自年轻时,便去西方学习,在欧洲,又各受不同大师点拨。洪先生自幼聪颖,又因与梁家世交,早年曾受任公指点,后任公荐先生赴东瀛留学,不期导师过世,遂归。任公又力主先生

8、去德国,到耶拿。学成后,在逻辑实证论创始人石里克身边工作。熊先生自小家境有变,由黔来京求学,在北平四中未毕业,便“混入”(先生自语)北大预科,不多日,转入哲学系,后由当时系主任张颐推荐得识适之先生,胡适以允先生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方式助其赴德留学,后虽未果,却也是无价的勉励了。临行,张颐先生赠古砚以资鼓励,还念念不忘,赴德访问期间,又亲赴弗莱堡探望先生。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