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仁”字

正解“仁”字

ID:38080030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8

正解“仁”字_第1页
正解“仁”字_第2页
正解“仁”字_第3页
正解“仁”字_第4页
正解“仁”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解“仁”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正解“仁”字我们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个“仁”,那么什么是“仁”呢?孔子及儒家后世学者们没有一个全面的说法,这也是儒家思想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造成的。以至于今天有个叫张三的学者说是这个,明天有又个叫李四的学者说是那个。儒家思想就是个大染缸,谁都可以从里面取点材料来胡说八道一通,古今犹然也。我们知道仁不是仁慈的意思,礼不是礼貌的意思,义不是义气的意思。我们把“仁”字的意思搞明白了,儒家思想的关键、命脉、要害就抓住了。对于“仁”字,《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同情、友爱”的意思。这种解释显然是不行的,把它放到古籍里面去是不能

2、通顺的,至于怎么不能通顺,看管朋友您随便找一则里面有“仁”字的论语试试就知道了。于丹教授的解释是“关爱别人”。她的依据是《论语*颜渊》中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种解释也是断章取义的,因为《论语》中有很多地方出现“仁”,从一则来解释“仁”字都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一,仁的第一层意思。我们看几则论语1,《论语*学而》中有“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论语*颜渊》中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论语*颜渊》中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4,《论语*颜渊》中有“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5,《论语*颜渊》中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不多举了,以上就够了,总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会说这个是仁,一会说那个是仁,但是没有说过仁是什么。那么从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仁是一个名词,是一个范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

4、箩筐,什么箩筐呢?里面装了很多美德的箩筐。翻译古文时在这一层意义上可以把它翻译为仁德。这个箩筐有中心(中心就是所谓的“仁之本”云云,在《孔子家语》里面有“温良者,仁之本也”之说,可见仁之本儒生也是可以乱扯的,一会这样一会又那样)但是没有明确的边缘,随着时代的发展儒生们还可以往里面加料。可以比如我们现在响应胡总书记的号召可以说,热爱劳动,仁之一也;好逸恶劳,非仁也。由此可见,古人的语法不严谨,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说的话其实是一个病句。正确的说法是,爱人者,仁之一也。《论语》凡是谈到什么是仁的都是病句,应当

5、修改为,…...仁之一也。我以为这就是“仁”字的第一层意思。有的朋友说了,奥,圣人是说的话是病句,只有你姓烈的高明。我要说了这不是我姓烈的胡说,圣人怎么了,他也是人,是人就有错误,也是会胡说八道的,不信你看《论语*子罕》第一则:子罕言利命与仁,就是说孔子很少谈利、命与仁。那整部《论语》里面那么多关于仁的话是从哪里来的,而且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怎么可能谈的少。韩愈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当然了这句话也是病句。但是体现出来“义”字的意思就是,以仁为指导的行为。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

6、为指导的行为就是革命行为一样。温总理也引用过“仁者,爱人也”之说。既然仁是一个大的道德范畴,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范畴呢?很复杂,我姓烈的只表达一个看法。孔子说过“以德报德,以直抱怨。”那么可见这个仁,绝对不是一味的仁慈,不包括对敌人的仁慈。要是不分是非的一味仁慈,就成了佛家思想了。顺便在纠正一个传统错误,就是对“妇人之仁”这个词语的理解,一般我们都理解为,像妇人那样仁慈,其实是不对的,这个成语的正确解释是,妇人的道德,因为儒家思想对男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女人的道德要求是不一样的。二,仁的第二层意思。我们看二则论语1,

7、《论语*述而》中有“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2,《孔子家语》里面孔子又说: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动作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用上一种仁字的解释用到这二处就解释不通了。第一则论语表明孔子自己都不敢承认自己达到“仁”的境界,而况他人乎。第二条《孔子家语》里面的内容中,孔子先说了,温良是仁,慎敬是仁,等等。然后又说

8、了,一个人就算把那些全都做到了,也不敢说就达到仁的境界了。由此可见这里的“仁”是个名词,说的是一种境界,一种道德修养上很高的境界,一种像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到达的一种境界。人的一生都要在修养仁德上不断的加强。三,“仁”的第三层意思以上两种解释还没有尽,我们在看看几则论语。《论语*里仁》第三则,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雍也》第二十三则中有,“智者乐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