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

ID:38094388

大小:2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critical thinking_第1页
critical thinking_第2页
critical thinking_第3页
critical thinking_第4页
critical thinking_第5页
资源描述:

《critical thinking》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riticalthinking一、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正确性。所谓批判性思维,意指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有了这种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就能考虑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就能不断验证所拟定的假设,就能获得独特的问题解决的答案。因此,批判性思维应作为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思维的批判性有五个特点:(1)分析性。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2)策略性: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策略,然后使这些策略在解

2、决问题中生效。(3)全面性: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客观地考虑正反两方面的依据,认真地把握问题的进展情况,随时坚持正确的计划,修改错误方案。(4)独立性。即不为情境性的暗示所左右,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5)正确性。即思维过程严密,组织有条理,思维结果正确,结论实事求是。据澳大利亚针对大学生工作能力展开的一项国家调查报告称,70%的大学和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对他们本人所申请的工作不够胜任。调查中,雇主指出毕业生中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创造力、鉴别力以及商务口头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中还发现,是否具备独立性和批

3、判性思维被雇主看作是求职申请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80年代,许多用人单位也发出了“高分低能”的呼声。可见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的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人们理性的生活,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有利于人们进行创新;有利于人们对事物进行多视角的的思考。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高中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和初中生相比,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和深化。而且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维的片面性有所改善。高中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

4、标准判断是非、善恶,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等,特别是随着高中学生理论思维的发展,他们能理解和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确定因果关系时,思维的独立性发展起来。随之思维的批判性也发展起来,他们一般不轻信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评论,在讨论问题时,注重别人或自己是否能拿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论据,看问题已不象初中生那样肯定或否定一切。(高中阶段)这个阶段正好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学校和家庭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他们创造恰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

5、质。但据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对北京1800名家长近3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在被跟踪调查的家庭中,其中有30%左右的家庭属于过分干涉型的家庭。过分干涉型家庭的家长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认识,局限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很少有批判性思维,思想被禁锢,没有灵气,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再来看看我们传统的学校教学,在传统教育中,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的准确性,

6、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学习就是获取知识,重视记忆能力的提高,因为记忆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方法。这就决定了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性思维方面较强,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较弱,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几乎无能。在升学率的驱使下,许多教师被迫变成疯狂的教学机器,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料,根本无暇考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社会上适应性差以及缺乏创新意识的弊端。我们的

7、家庭和学校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很不够。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有义务寻找出一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好法,好途径。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测钢铁在水上必然下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甚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点。然而,如果这个常识占据我们的头脑,并阻碍我们的思维的话,恐怕到今天我们也只能划几只木船来作些短程的航行。2、倡导学生质疑,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8、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敢于否定前人,不盲目迷信书本,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肯定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