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个性人生

郑板桥的个性人生

ID:38104438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郑板桥的个性人生_第1页
郑板桥的个性人生_第2页
郑板桥的个性人生_第3页
资源描述:

《郑板桥的个性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郑板桥的个性人生姓名:金梅班级: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1班学号:41102250摘要: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画闻名于世,一首《竹石》更是家喻户晓。但他之所以在那么多的文人墨客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他的诗好、画绝,最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是特别与众不同的,而且更能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下文就是要探索他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他落拓不羁的个性人生。关键词:郑板桥、性格、原因正文: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诗、书、画

2、名世,不仅传扬当时,亦为今世所宝。郑板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家道破落。他的父亲郑立庵“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学授生徒数百倍,皆成就”,母亲为人“端严聪慧特绝”,板桥“幼随其父学”,且受其母影响颇多。板桥幼时读书非常刻苦,非常投入,不浅尝辄止,不贪多图快,而是务求专精,这与他幼时受到父母的影响有很大联系。“每读一书,必千百遍”,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也为他以后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可视为郑板桥性格形成的家庭背景。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对郑板桥的性格产生重大影响。郑板桥青年时期的生活是非常穷困的,他是以卖画为生。在勤奋

3、读书、求取功名的同时,他作画营生,分担家庭重负,“日卖百钱,以代耕稼”。但因为他的画“卖与东风不合时”,所以卖不上好价钱,以致“十字街头论担卖”。到了3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愈发窘迫,正合了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爨(cuan)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当时生活穷困的情况,灶房里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了,讨债的人却围上门来,把破旧的屋门敲得山响。当时他的子女经常缺衣少食,难得温饱。他的好友程羽宸仗义疏财,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慷慨解囊,奉千金为寿,才使他扫开寒雾,一洗穷愁,对此他心里十分感激

4、。而正是这种穷困的生活,使他有机会与当时社会上中下层人士接触,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他又“喜与禅宗尊宿及期门弟子游”,这样就铸就了他世界观中以儒为主,儒、佛、道三者共存的架构。儒家的经世致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鼓舞和指引着他孜孜不倦地在科举之路上辛苦跋涉。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要实现经世致用的宏愿,只有做官为宦,手中握有相当的权力之后才有条件得以实现。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能够通向权力的捷径无非有两条:一条是寒窗苦读,科举求达;另一条则是攀龙附凤,干谒权贵,通过引荐取得一官半职。同他那个时代的正直知识分子一样,他选

5、择了科举致仕的道路。尽管他“平生不治经学”,不喜制艺,但也不得不寒窗苦熬,面壁苦读。“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无聊挂姓名。”这条路太漫长、太坎坷了,经历了清代三朝皇帝,他才脱颖而出。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尽管与那些皓首穷经、终生不第的知识分子相比,他还算是幸运的,但能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坚持下来,不因为失败而放弃,绝非常人所能及。郑板桥的前半生,正如他在《落拓》中自我写照的那样:“乞食山僧庙,缝衣歌妓家。年年江上客,只是为看花。”但他虽然生性落拓不羁,济世之志却从未泯灭四十岁以后还在为功名奔走,直到四十四岁中了进士

6、。由此,我们就能看到他坚毅的性格。这里,就可以视为他的个性之一,坚定信念,为济世的目标不断奋斗。说道这里,郑板桥的性格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儒、佛、道三教共存的三位架构组成的世界观对他后来的为官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佛教的广结善缘、广施善政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功成身退的思想,支持他在范县、潍县做七品县令时,以民为先扶贫济危,让人民修养生息,从而获得“有政声、有恵政”的美誉。乾隆十一、十二年,山东潍县等地连年灾荒,发生了“人相食”的惨事。板桥目睹现状,痛心异常,决定开仓借贷。当时不少官吏怕出事,阻止他这样做,或是劝他先向上司呈

7、报请示。板桥激动地说:“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随即拨出一批谷子,叫百姓写领条借给,救活了万人的生命。秋后仍无收成,板桥便把借条当众烧掉了。他还沉痛地写下了《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等反映灾民悲惨命运的诗篇。以上就可以看出郑板桥关心百姓,以民为先的为官原则,他与其他的官吏不同,真正实现了为民做主的济世宏愿,而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也支撑着他在被罢官后又过起了卖画为生的平民生活。青年时期这种落魄的生活与儒、佛、道三位架构支撑着的世界观,使他形成了落拓不羁、耿介正直的性格,形成了“世道盛则一德遵王

8、,风俗偷则不同为恶”的独立人格,形成了同情劳苦农民,憎恶贪官污吏的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农民非常同情,评价甚高。认识到“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在当时那种封建的社会里,他的尊农贱士的见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可以看出他独特的人格见解。郑板桥他同情赞美农民,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些贪官污吏,对他们给予强有力的鞭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