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案

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案

ID:38113716

大小:1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7

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案_第1页
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案_第2页
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提纲一、秦长城1.前期:时期,一些诸侯国在领地边境修筑长墙作为防御工事,史称“”。2.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西起(今甘肃岷县),东到的长城。它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二、明长城1.目的:明朝建立后,为加强对族和族的防御。2.起止点:西起,东到,全长6000多千米。3.地位: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工程。它和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三、北京城1.背景:登上皇帝宝座后,迁都。2.营建:明朝北京城在元基础上营建。3.特点:宫殿是明朝北京城的主体;整个建筑群庄严凝重、气势恢宏。4.地

2、位: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巩固训练1.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是在什么时候()A.秦朝B.明朝C.春秋战国时期D.西汉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鸭绿江,西

3、至嘉峪关4.中国古代的长城()①是为了遏止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而修建的②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④是中华民族智慧、勤劳的象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观察下图,紫禁城应位于图中的()A.外城B.大城C.皇城D.宫城6.朱棣称帝后,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将都城迁到()A.开封B.北京C.洛阳D.西安7.下面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B.我们今天见

4、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C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D.故宫建于明朝,是我国和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8.古代的许多建筑都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下列著名建筑和始建朝代搭配不准确的是()A.赵州桥——隋朝B.长城——明朝C.紫禁城——明朝D.外八庙——清朝9.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A.设立军机处B.设立东厂C.迁都北京D.派郑和下西洋10.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材料二:据媒体报道,2016年黄金周前六天,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累计游客人数达35.66万人,产生垃圾共计109吨。人工制造的垃圾“长城”大煞风景。(1)材料一所示为()A.六

5、朝古都南京B.唐朝都城长安C.元朝都城大都D.明朝都城北京(2)材料一图中中央的宫城又叫什么?该图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3)八达岭长城是哪个朝代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其整个的起止点在哪里?(4)节假日火爆旅游的背后,环境污染、乱刻乱画现象触目惊心。根据材料二,谈谈你的感想。参考答案:1.C2.C3.D4.A5.D6.B7.B8.B9.A10.(1)D(2)紫禁城(或故宫)。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体现了当时皇权至上的时代特征。(3)明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东起鸭绿江,西

6、到嘉峪关。(4)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作为新世纪的靑年学生,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社会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损害。提高公民遗产保护的意识;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