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谋略是指计谋策略

所谓谋略是指计谋策略

ID:38128985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7

所谓谋略是指计谋策略_第1页
所谓谋略是指计谋策略_第2页
所谓谋略是指计谋策略_第3页
所谓谋略是指计谋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所谓谋略是指计谋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所谓谋略是指计谋策略,即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布置的办法或根据某种形势而采取的斗争方式和斗争方法。其实质,就是运用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驾驭斗争的全局,把握主动权,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也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战略家、军事家。他生于农村,崛起于农村,在一生的革命事业中,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指导战争,创造出一系列奇谋妙策,战胜了强大对手蒋介石。本文拟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不同时期,对毛泽东独具特色的军事战略战术谋略,作一简要的阐述。一、反围剿谋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史,就是十年红军战争反抗蒋介石围剿的历史。蒋介石

2、兵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而且采取“稳扎稳打,攻势防御,军民合作,分区进剿”的战术谋略,对我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欲置红军于死地而后快。红军为什么打不垮,而且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呢?其中奥妙就在于毛泽东的智慧和谋略。请看毛泽东精彩的反围剿战略谋略:1.战略退却。反围剿战略,是内线对外线作战的各个击破。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战略退却”。毛泽东举例:“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到。《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①

3、毛泽东明确说明:“战略退却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军力,准备反攻。退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处在强大的进攻面前,若不是退让一步,则必危及军力的保存。”②“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须知任何高明的敌军指挥员,在相当长时间中,要不发生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敌人会犯错误,正如我们自己有时也弄错,有时也授敌以可乘之隙一样。而且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有时退到该地区还无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几步,待敌发生可乘之‘隙’。”③2.流动作战。这是十年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军事战略谋略的又

4、一大特点。通俗的解释便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毛泽东有一段大胆而透彻的话,是他阳谋的代表作,他说:“天下没有只承认打不承认走的军事家,不过不如我们走得这么厉害罢了。对于我们,走路的时间通常多于作战的时间,平均每月打得一个大仗就算是好的,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我们的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是建立在‘打’的基本点上。”④这里,毛泽东的战略战术谋略可以概括为这样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是红军反围剿的基本原则,包括战略防御与战略进攻两个阶段,在防御时又包括战略退却与战略反攻两个阶段,由此可以推演出一切灵活机动的战术,是游击战谋略的母体。土地革命战

5、争时期,我广大的红军将士就是运用毛泽东这套反围剿的谋略,先后粉碎了蒋介石对我红军和根据地发动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战胜了长征路上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二、持久战谋略1938年5月,毛泽东为抗日战争专门写了一本兵书,针对弥漫全国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取名为《论持久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毛泽东主张持久战谋略,是有传统谋略作基础的,他运用孙子“知己知彼”法,根据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特点:即敌国强,我国弱;敌人少,我人多;敌物质贫乏,我物质丰富;敌战线长,我战线短;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敌发动的是非正义战争,我是正义战争。六点之中,

6、敌人只占一处之长,这一点说明敌人开始是进攻,我方防守。随着战争过程的进行,这个强的有利因素,必然会被自己的五点不利因素所减少,所以到一定阶段,敌人无法进攻,战争便转入相持。我方优势日见其显,不断补充,反攻的一天自必到来。于是,得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进攻三个阶段的谋略。毛泽东这一“持久战”谋略生动具体,认识逻辑清晰科学,是中国古代兵法精髓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持久究竟是持多久?何时开始转入持久?毛泽东作了科学、准确的回答:抗日战争估计需要打八到十年。在武汉失陷后即转入相持阶段。世人皆为之惊叹,毛泽东未卜先知,简直是神一般的语言。后来的一切

7、都在他的谋略内合理地运行、演进。对毛泽东这项谋略不解的人,爱说毛泽东笼络人心,退却太多,缺少勇气。现摘两段毛泽东的精彩论述作出回答。回答之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就在于民众之中。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量是要人去掌握的。”⑤回答之二:“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与后,不是白拉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