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

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

ID:38133490

大小:364.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2

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_第1页
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_第2页
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_第3页
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_第4页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3年3月第10卷第3期水JoooJoJoJo、,LJLJ‘、,吣I·名医医案·1吨r勺f“)f—)f—af—)f。)r—“r,Nrl《、书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3)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有阳,其为病,每厥热相兼,寒热错杂。同时肝为风木之脏,开窍于目,风木之为病易出现眩晕、目疾等疾病.影响中土则出现蛔厥、腹痛、下痢之证。余曾用此方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

2、热)等证,取得了令人满意之效果。本篇就乌梅丸治疗上述病症介绍如下:i眩晕之证已在眩晕证治中介绍、久痢已在“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中介绍,故不重述。1乌梅丸治蛔厥《伤寒论》337条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338条:“鱿厥者,其人当吐鱿。”、“鱿厥者,乌梅丸主之⋯⋯”若蛔扰动不安,则发为病,或为腹痛,或为呕吐,或阻塞胆道,寒热并作,眼目发黄。蛔厥者r因蛔扰动,气血逆乱而厥也,欲使厥回,必先安蛔。余屡投以乌梅丸治之。方中乌梅味酸性平,蛔得酸则伏,故可安蛔,细辛味辛性温,蜀椒味辛性大热,则温脏以安蛔;黄连、黄柏味苦性

3、寒,苦能下蛔,寒能清热;柯额伯在《伤寒来苏集·乌梅丸证》中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干姜、附子、肉桂大辛大热,温中阳,祛脏寒,且能安蛔;再加人参、当归补气补血,以扶正固本。寒热并用,邪正兼顾。【临床证状】面黄肌瘦,平素贪食,或大便下蛔,突然右上腹剧痛难忍,烦闷呕吐,得食则吐,甚则吐蚍,坐卧不安,汗出肢冷,脉象弦数,或乍大乍小,舌质偏红,苔薄黄或薄自,唇内常有粟粒状小点,或面部有白斑。【病因病机】蛔厥之证,古人认为“胃热肠寒”为其本,虫积谓之虫疳。因食物不洁而虫内生,加上蛔虫性喜扭结成团,阻塞肠道而发生腹痛,从而损伤脾胃。虫在肠中吸吮水谷之

4、精华,故贪食且面黄肌瘦。若蛔虫入胃则吐鱿,蛔虫上窜胆道则腹痛突发,其痛如钻如顶,坐卧不安,汗出肢冷,脉象乍大乍小。【治则】温脏安蛔。【方药】乌梅丸【病案】刘某某,女,50岁,医师,1983年3月18日入院。住院号42386,本院职工。患者曾有“蛔厥吐鱿史”,每因多食油腻之物则突发右上腹部疼痛。此次发病因食奶油夹心饼干后约十余分钟,突发右上腹部剧烈疼痛,门诊以“胆石症”胆囊炎”收入住院。自述右胁下及胃脘部疼痛难忍,其痛剧时如钻如顶,且痛往右肩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痛剧时腹部拒按,痛缓时触诊腹部平软。入院后经禁食、“电针”、“阿托品”、“654—2”、“普

5、鲁本辛”、“度冷丁”等解痉镇痛法治疗48小时,其疼痛仍昼夜不减,痛发·57·作更剧频。查白细胞总数6,300,中性74%,血淀粉酶153U,尿淀粉酶384U,B一型超声肝胆未见异常图像,故“胆石”、“胰腺炎”之诊断可除外。其痛发剧烈时诊脉乍大乍小,手足指冷,冷汗出,舌质淡,苔黄薄滑润,余断为“蛔厥”(胆道蛔虫症)。拟温脏安蛔法,方用乌梅丸加味:乌梅15克、桂枝10克、细辛5克、炒川椒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干姜10克、党参12克、当归10克、川楝12克、榔片12克、使君肉9克、制附片12克(先煎一小时),急煎,日二剂,分四次温服。服药后第二日疼痛

6、已缓,仍日二剂,服依前法。第三日上午,大便解出死蛔虫一条,疼痛完全缓解。更方投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剂善后。【按】本例为胃热肠寒,蛔虫上窜胆道所致之蛔厥证治以温脏安蛔之剂,投以乌梅汤加杀虫之JlI楝、槟榔、使君肉等品,虫退出胆道则疼痛立即缓解,厥逆自回。余常喜用此方加味治疗蛔厥,疗效颇佳。余临床上用JlI椒lo粒、乌梅3枚、细辛1克、泡开水饮,治妊娠恶阻;用川椒、乌梅、细辛、JlI楝、黄连、广木香为煎剂治小儿肠蛔虫引起的腹痛呃逆常常取效,亦为宗“乌梅丸”方化裁而来。2乌梅丸的其他应用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论治,各有主方,太阳有麻黄、桂枝,阳明有自虎、承气

7、,少阳有柴胡,太阴有理中,少阴有四逆,独厥阴阙。柯颧伯《伤寒来苏集·乌梅丸证》日:“看厥阴诸证,与本方相符,下之痢不止,与又主久痢句合,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鱿厥之剂矣。”柯氏此论,不无见地。夫厥阴者,阴之极也,两阴交尽是为厥阴,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邪客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厥阴在脏为肝,其气应春而属木,本寒而标火。厥阴之治,既不从标,又不从本,而从中治,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故用乌梅丸较为恰当。方中乌梅、细辛泻肝经之邪;黄连、横柏泻君相之火;肉桂、干姜、附子温补脾肾之阳;参归补益气血,酸甘苦辛、温清补泻之药合而用之

8、,正中其病所,故有效也。余在临床中每引伸乌梅丸之旨意,扩而用之于厥阴肝经之杂病,屡屡获效。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