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黄公望奇作《富春山居图》修改

赏析黄公望奇作《富春山居图》修改

ID:38153240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赏析黄公望奇作《富春山居图》修改_第1页
赏析黄公望奇作《富春山居图》修改_第2页
赏析黄公望奇作《富春山居图》修改_第3页
资源描述:

《赏析黄公望奇作《富春山居图》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赏析黄公望奇作《富春山居图》摘要:黄公望是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画家,他将自己隐居时所居住的秀美山川,用山水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并通过艺术的渲染,充分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富春山居图》就是黄公望的著名作品之一,这幅作品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富春的秀美景色,而且充分表现出了美的本质特征。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水《富春山居图》是是黄公望在79岁高龄时所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本为其好友无用禅师而作,黄公望用了7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这幅宏伟巨作。明朝收藏家吴洪裕对这幅画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竟然在临终前要求焚之为其殉葬,在其弥留之际,其

2、侄子吴静庵不忍看到这幅宏伟巨作毁于一旦,于火中救起此画。但是画卷已被烧得残缺不全,原作画卷尺寸已无从知晓,现留存于世的《富春山居图》宽33厘米,长637厘米,分为两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馆。画卷以初秋时期的富春景象为主题:山间江畔重峦叠嶂,林木茂盛。村落、渔舟、亭台隐现于林中,山间飞瀑直下,平沙落雁……,整幅画卷不拘泥于一景一物的描绘,而是注重于山川美景的整体布局,画风简洁凝练,干净利落,体现黄公望绘画艺术的巅峰。《富春山居图》的魅力并非来源于它的存世传奇和宏伟巨作,而是来源于它的文化内涵,这幅作品是黄公望晚年时期在山水画艺术上的创

3、新,画家以其独特的笔法,新颖的画风创作出了这幅划时代的作品,为中华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一、《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历程和精神内涵黄公望一生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他三十一岁开始作画,后被诬陷入狱,直到五十岁才出狱,出狱后的黄公望专心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由于黄公望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在早期绘画中临摹并学习了很多名家的经验,这些都使他后期在山水画的创作上达到胸有成竹,返璞归真的境界。他继承了北宋名家董源的绘画技艺和风格,然后再结合各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黄公望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却对富春的山水情有独钟,他与富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晚年的黄公望在

4、富春江畔的筲箕泉结庐定居,在这里他潜心创作,留下了大批的作品,是他艺术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其实,从《富春山居图》中隐约可见富春江和虞山一带的影像,但是整幅图并不是确定描绘某处的景色,由此可以看出画家的本意不再是描绘真实的山水。而是将自然的山水融化在心中,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出来,以主观情趣为主要体现。黄公望作为一代绘画大师,他的才华与当时混乱、奢侈的生活现实是不相符的,他一生坎坷,漂流四方,晚年时期必然会选择一种超然出世的姿态去归隐山林。于是在富春归隐后他将一生的遭遇和人生感受用浓墨淡彩凝聚在笔端表达了出来,所以他的作品中多以闲情淡雅为

5、主色调。在山水之间,他用心灵捕捉这一丝丝的感悟。在自然万物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他的绘画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富春山居图》表达的是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在创作时,画家的笔起笔落完全由着情感的起伏去操控,笔墨的增减添加完全是心灵的畅游。也许作者都没有想到创作这幅宏伟巨作花费了他7年的时间,几乎耗尽了他晚年的生命精力。在这幅长卷中,画家苦心经营着这一片超脱世俗之外的心灵净土。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元代,对言论的禁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像黄公望这样的隐士只能通过绘画和文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满,在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中探求那一点心灵的归宿。元代画家

6、的山水画正是他们表达对现实的绝望和不满最佳的手段。今天我们展开这幅画卷,富春江一带的山景水色再次展现在眼前:重峦叠嶂中掩盖着飞瀑清泉,密林青纱中隐含着茅屋亭台,小桥流水,波光粼粼上闪现着平沙落雁,鸟翔碧空鱼翔浅底,各种人物、飞禽走兽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整幅残卷中景随人移,处处可观。现代的人们从杭州而观钱塘,从钱塘而如富春,看到青山绿水的如画美景时,自然会感觉到这幅《富春山居图》的气质和内涵。也不禁会为画家对景色的把握和对人生的感悟而惊叹,也会为黄公望的艺术境界而陶醉。晚年的黄公望直到生命的尽头才完成了这幅宏伟巨作,画卷中融入了富春美景也

7、融合了他的生命。二、《富春山居图》之审美观这幅作品是以浙江富阳的山水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初秋时期富春的秀美江山。透过画面的密林山地,连绵山峰,以及林中隐约的亭台,茅屋,山村,小桥、渔舟、山涧飞瀑,我们不禁感受到了富春秀美的山水景色。画面景随人移,处处为景,步步可观。无论何人看见此画都会震惊,继而沉醉。明董其昌评价说:“画卷长三丈,一朝展开,便顿有应接不暇之感。”清张庚也如此评价:“得此山卷,观之超凡脱俗之超逸身韵,顿觉超然世事,翔于九天之外。”恽南田详细考究,卷中平沙乃秃笔所为,充分体现出苍莽极劲之感。后明清时期,许多画家多临摹此画,并从中颇受

8、启发。《富春山居图》是一副平面山水画,但是展开画卷,却能明确看到纵深的立体感,从平面向纵深,空间自然过渡,让人感到亲切又不失真实,无论是画风和笔墨,不仅集百家之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