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

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

ID:38166085

大小:1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_第1页
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_第2页
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_第3页
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_第4页
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_第5页
资源描述:

《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星体测距之“视差法(Parallax)视差就在我们身旁。试看看远处的一个物体,在鼻子前举起一直手指,并且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观看,反复交换两只眼,会发现相对于时钟,手指好像跳了位置。这就是视差。把手伸直,你会发现跳变的位置好像小了一点。因为有视差,我们才能分辨物体的远近,产生距离感。 用在测距方法上,两眼之间的距离叫做“基线”,手指与两眼所成角叫做“视差角”。如下图所示恒星视差与距离 在地球上观测恒星也有视差现象。此时基线就是地球轨道的直径,被观测恒星的视差就是太阳、恒星与地球所形成的内角P,随着地球公转,恒星就如下图所示出现周年视差运动,恒星

2、距离我们愈近(d),视差p就愈大,反之亦然。 由于大部分的恒星的距离实在太远,视差都非常小。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比邻星)的视差只有0.75角秒,连1角秒(1/3600度)也不到。加上地面观测,大气影响,误差很大。所以视差法只适用于度量300光年以内的恒星距离。 秒差距 秒差距(ParSec)是天体距离的单位,有视差(Parallax)及角秒(Arc-Seconds)连个英文合成,简称PC,是周年视差P的倒数1/P。天体的周年视差为1角秒时,他距离我们为1秒差距。由于1角秒所对应的两条边的长度差异完全可以忽略,因此,这个三角形可以想象成直角三角

3、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 1秒差距=206265A.U.=3.26光年。大家可以看下图所示:  我们来具体推导一下计算方法,我也想了很久,年纪大了~1、当P很小(<=1角秒),R=R'。因此,设定P=1角秒,这是PC=12、满足上面条件之后,地日的距离1AU可以看成近似以R为半径的圆周的一个部分。3、按比例得出计算:1A.U./2ΠR=1秒/360*60*60秒   注:1角秒=1/3600度R=1/(2Π)*360*60*60A.U.=206265A.U.=3.26光年  以上就是利用角秒和秒距离的概念给出了天体物理学中测量近距离恒星的一个

4、简单三角视差法。我也在网上找了一些三角视差法的规范的推导原理视差法测距原理如图2.1-2,在B点观察几十米以外的物体D,A为BD延长线上极远处的一个参考点。人沿垂直于ADB方向移动到C点(BC称为基线)再观察D。由于A点极远,可以认为BA∥CA,即∠θ=∠θ′。在CD线上取点S过SO作SO⊥CA,可以看出ΔBCD∽ΔOSC,如果OS、OC和BC长度已知,则BD=(OC/OS)BC  按此法测得的BD误差较大,用下面的方法可以减少测量误差。如图2.1-3,由B点观察被测点D,记下B点位置和BD方向。沿BD的垂直方向将观察点由B点移到C点重新观察D点

5、,记下C点位置和CD方向。在BD和CD线上截取BB′=CC′。由于BD>>BC,故B、C可以看成以D为圆心,DB为半径的圆弧上的两点,所以只要测出BB′、B′C′、BC,即可计算出B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