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轴表面淬火

半轴表面淬火

ID:38173297

大小:495.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半轴表面淬火_第1页
半轴表面淬火_第2页
半轴表面淬火_第3页
半轴表面淬火_第4页
资源描述:

《半轴表面淬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MaterialsandProcess工程机械第37卷2006年11月材料·!工半轴的表面淬火艺江西新余市长林集团长林机器公司钟翔山钟礼耀"!!!!!!!!!!!!!!!!!!!!!!!!!!!!!!!!!!!!"!!摘要:针对半轴的多台阶变截面结构,分析了其表面淬火难点。通过对感应加热淬火的分析,提!!出了采用变参数中频连续淬火方案,经小批量生产验证及切剖检查表明,该方案能得到均匀的淬火!!!层,满足设计使用要求,为进一步满足大批量生产需要,在现有设备的条件下,对该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

2、!进!设!想!。!!!!!!!!!!!!!!!!!!!!!!!!!!!!!!!!"关键词:半轴表面淬火变参数中频连续淬火半轴是驱动桥传递动力的主要零件之一。发动从图1看出,需要淬火的部位形状很复杂,截面机转矩便是通过它推动车轮使机车前进的,而当机大小相差悬殊,从!21mm到!40mm共有6个车改变速度及遇到道路颠簸时,它还要承受较大的台阶,这对于感应加热是最难处理的。弯矩和冲击,因此,要求其具有高抗弯曲扭转和抗疲众所周知,感应加热时,感应器与工件间的间隙劳性能,且要具有足够韧性。大小对加热效果有

3、着重要影响,间隙越大,漏磁和磁为提高半轴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感应力线散逸损失就越大,感应器的效率也越低,故加热加热表面淬火工艺,使其表面得到500~800MPa的效果越差。因此,对!40mm圆柱面适用的感应器,残余压应力,较之调质方法可提高屈服强度50%,对!30.3mm、!28mm,尤其是对!21mm及!23抗扭转疲劳强度提高20%~30%以上。mm来说效率就很低,甚至难以加热到淬火温度。若某型号装载机的半轴也提出了表面淬火强化的分别采用对各尺寸相适应的感应器来加热,则在连设计要求,但由

4、于其结构与其它型号不同,为多台阶续淬火不停电情况下更换这些感应器又成了一个难变截面结构,给热处理增加了许多困难。对此,本文题;如分段加热,途中停电更换感应器,势必留下多讨论了多台阶半轴中频加热淬火的特点,介绍实现个过渡带,半轴表面的应力分布便从淬火面的压应均匀连续淬火层的方法,为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提力区跃迁到过渡带的拉应力区,造成使用性能大幅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设想。度下降。因此,寻找非常规的加热方法以求得到均匀连1半轴的热处理要求及主要难点续的淬火层便成为半轴热处理的关键。半轴的几何形状如图1,

5、材料为45钢,表面淬2感应加热方案的确定火前先经调质处理硬度达200~230HB,A、B、C段表面淬火部位硬度45~58HRC,淬硬层深2.5~5mm。获得均匀连续淬火层的感应加热方法,不外乎同时加热淬火和连续加热淬火两种。同时加热淬火所需功率与被加热面积成正比,故一般用在淬火面积不大的场合。方法有大家熟知.3的“满堂式”多圈感应器,布满全部被加热表面以达318920042223!!!!!!到同时加热的目的。另外,近年来又发展了“矩形感应器”,利用横向磁场来加热零件。此法对变截面回转体表面的均匀

6、加热有良好效果,矩形感应器只要按回转体母线大致仿形,则能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已在“解放”、“东风”车的半轴、球轴销等零件上成功图1半轴的几何形状应用;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高频电流电阻加热淬火,高—66—第37卷2006年11月工程机械MaterialsandProcess频电流直接通过零件,靠集肤效应和临近效应而被件,均满足了设计性能要求,切剖检查结果如图2材料·!约束在淬火零件表层,对表层加热。这些方法原则上所示,检测表明A段实际硬度为52HRC,B段硬度均能均匀加热变截面表层,但所需设备功率都较

7、大。为48~51HRC,C段硬度为54~55HRC,图中M表工我厂现有感应加热设备功率较小,满足不了要求,勉示马氏体级别。艺强使用,或则需时太长,变成整体加热淬火,失去表面淬火特点;或则根本加热不够,无法淬火。目前只能暂不考虑。连续加热淬火则所需功率较小,是获得连续均匀淬火层的最常用方法。对于等截面或截面变化很小的淬火表面,只要各工艺参数稳定不变,则能很容易地得到均匀连续加热层。对于变截面,能否实现连续均匀淬火,理论上分析是可行的,但实际上还未见有人做过。从加热原理上说,只要零件表面上能获得完全

8、相同的功率密度,则加热效果便会一样,也就能图2半轴试件的硬度检测结果得到均匀加热层。变截面实现均匀连续加热的困难具体确定试验规范时,第一个棘手问题是如何就在于截面的变化上:它既引起受热面积变化,从而安排感应器与工件间的间隙,由于间隙的加大将造改变功率密度(设备输出功率不变的话),又引起感成感应器效率强烈降低,为保证淬火操作的安全,又应器与工件间间隙变化,造成漏磁和磁力线散逸等争取达到最大的感应器效率,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好损耗变化而改变感应器效率,最终也改变工件表面间隙。得到的功率密度。分析这两种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