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ID:38175103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_第1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_第2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_第3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_第4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一意象(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蜀相》中诸葛亮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3.胸怀宽广、豪放豁达的形象如李白《将进酒》  4.踌躇满志、自信潇洒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5.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6.纵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国田居》  7.孤傲高洁、独守节操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8

2、.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  9.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沉郁愤懑的形象如陆游《书愤》10.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11.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12爱惜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3征人思妇形象14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景物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2). 长亭(3). 南浦(4). 酒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3、  2. 鸿雁  3. 莼羹鲈脍  4. 双鲤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  (2). 芭蕉。(3). 流水。(4). 猿猴(5). 杜鹃鸟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或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或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或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2). 梅花。(或赞美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或表现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或表现自己备受摧残的不

4、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 松柏。(坚贞不屈,孤直坚强的品格。)(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 黍离。(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  (2). 莲。  (3). 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  (2). 长城  (3). 楼兰。

5、(4). 柳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  (6). 羌笛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  (2). 东篱  (3). 三径。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二语言(一)从词性看名词构成画面的主体;动形彰显画面的精髓;虚词雕琢表意的效果;叠音词兼顾描摹、表意、音韵;拟声词形象生动鲜明;颜色词更显画面层次与对比。(二)从风格看1熟悉作家的常见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

6、朗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恬淡优美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2常见风格1.豪放(豪迈雄奇)2.含蓄委婉(婉约细腻)3.隽永(意味深长)4.雄奇飘逸:5.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6.悲壮慷慨7.清新明丽(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8.朴素自然、质朴无华9.幽默讽刺

7、10.形象生动。(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11.精炼。三、表达技巧1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叠词、互文、双关、对比、用典2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象征、铺陈、白描、3表达方式(1)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物、事)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抒怀)(2)描写——注意内容选择(景物与人物)注意用笔浓淡(工笔与白描)注意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注意观察角度(远与近、高与低、内与外)注意色彩搭配(冷与暖、明与暗)注意感觉(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