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_这_那_不对称性语篇考察

汉语_这_那_不对称性语篇考察

ID:38175788

大小:431.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汉语_这_那_不对称性语篇考察_第1页
汉语_这_那_不对称性语篇考察_第2页
汉语_这_那_不对称性语篇考察_第3页
汉语_这_那_不对称性语篇考察_第4页
汉语_这_那_不对称性语篇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_这_那_不对称性语篇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0年8月汉语学习Aug,,20004neseanguageearn.第期ChiLLi眼N04“”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曹秀玲,(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关;;;键词〕指示代词不对称语篇认知心理“”“”,“”。[摘要」这和那在语义上呈现二项对立的理想状态但在实际语言中却存在着不对称现象“”“”,。本文统计并描写这和那在语篇中的分布最后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加以解释〔中图分类号〕111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一003一7365(2000)04一007一05OnAsymmetryofChinese“zhe”and“na”inContextsu一ngCAOXil

2、ian‘e,:t,:ese,un,:ve,a,:(及Prt(,fChiFdaUirsityShghai200433)eywors:eonstratvepronoun;asyetry;eontext;eognatvepsyeoogyKddmiihlAbstract:Chinese“zhe”and“na,assumrnmeidealsyetriestatewithsemantiebinaryeontrast,buttheyareasyetrieinaetuallanguage.Thisartiernxnleaimsateountingupanddeseribingthedistri-b

3、utionof“:hrnme”and“na”ineontexts.Onthebasisofthat,itexplainstheasymmetriephenomenon.fromtheangleofeognativepsyehology荟O前言各,。种语言都有表指示的语义成分但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谈到二分法和三分法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各种语言为经验分类的方式是不同。”¹的,“”,汉语普通话中只有近指和远指两个指示代词但方言中有三分现象因此就有了汉语指示代。“”。词在历史上是二分的还是三分的争论º本文只考察共时平面的这/那的使用及其制约机

4、制此,。,前已有人撰文指出这两个词在使用上存在不对称现象»本文在语篇中考察这一现象并从认知一。“”“”,心理的角度加以解释我们分别i寸论这/那单用和构成这/那NP两种情况同时还附带考察了“”“”。与这/那相关的这/那组词的语篇表现“”“”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这/那的用法分成〔指〕和[代〕两种(按照该书凡例中,“”,“”,,:“”,“的说明前者指指别词后者指代词)并指出这两个词的基本用法是这指示比较近的人”“”;“”,“”“”。和事物和代替比较近的人和事物那指示比较远的人和事物和代替比较远的人和事物,。本文以下的讨论限在两个词的这两种基本用法不考虑由此派生的其他口语用法

5、“”圣1这/那功能的语篇考察¹利奇(1:炙》(.·1987.981)语义学中译飞)P3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版:,.º吕叔湘(l990)指示代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纪念陈望道先生百年诞辰《中国语文》第6期:,《中国语文—》1;988):;《中国》2;»程远(l980)语言的不对称现象第期徐丹(l浅谈这/那的不对称性语文第期崔应贤:“”“”,。(1997)这比那大《中国语文》第2期20008月Aug.,2000年“”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第4期N04.”11“这/那单用“”:;。这/那单用又可以根据功能分成两类(l)代替人或事物(2)复指前文根据我们所收集的,:20万字的语料分项

6、统计如下一代舞替人或事物复指前文总计戳这1638.1%2661.9%42100%那1263.2%736.8%19100%,,,“”“”;,通过上面的统计我们看到从总的用量上看这是那的2倍多从功能分布上看二者似..。,:“”,“”呈互补态势这用例的619%复指前文那用例的632%代替人或事物由此可见单用的“”“”。。这负载的复指前文的功能强于那下面看具体例子,。。(《儿子长大以后》,以下简称¹儿子的信仲慈及时收到了这是儿子写给他的第五封信了《儿》),,己的躯体中分离出去的。º那是他的儿子他的亲骨肉他的躯体是从自(《儿》)“”“”“”和“”。:这两例中的这和那分别代替事物信人儿子再看下

7、面两例»这一桌,因为他在座,使每个人都感到很不自在.而这正是他坐到这一桌要达到的目的。(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以下简称《今》),,.¼选择和大多数人相逆的生活道路别人的经验告诉他那是太冒险了(《今》)“”“,”;“”“上面»中的这复指前文因为他在座使每个人都感到很不自在¼中的那隔句复指选择和”。大多数人相逆的生活道路1.2“这/那”+NP“”,,“”,当这/那后面带有名词性成分时整个结构带有指示的性质其区别在于这是近指标记而“”,。,“”那是远指标记二者的共同点是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