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

ID:38186191

大小:21.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_第1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_第2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_第3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_第4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的产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近八十年来西方社会的动荡变化;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运动以及文化、艺术思潮当然都在现代派文学中有直接间接的表现。反映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现代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恐慌和国际法西斯主义、原子弹恐怖以及形形色色的哲学艺术思潮的作品,在现代派的文学里并不罕见。但我认为这只是现代派与现代的其他流派的共同之点,而不是现代派独有的、典型的特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必然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作为观念形态的西方现代派文学,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代西方人的思想情绪,精神状况和

2、生活经历,从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各个方面,展现了西方社会的面貌。西方现代派文学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这就使得它在思想内容方面带着鲜明的朝代印记和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显著特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基本主题。第一、危机意识。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所表现的对现代西方文化和文明的深切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意识可以表现为卡夫卡式的焦虑,“荒原”式的绝望,乔伊斯对人性的透彻解剖或贝克特的荒诞;它也可以表现为德国表现主义者的大声疾呼或意大利未来主义者的对机械、暴力的盲目崇拜。它可以因不满现状向后看,

3、向往于过去的宗法社会或原始力量,也可以向前看,发出启示录式的关于死而复生的预言。19世纪末,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充分暴露,战争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引起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和西方文明的怀疑,而新的价值观念没有形成,人们陷入精神失落的境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弥漫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浓厚的悲观主义,一种世界末日行将到来的惶恐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情绪在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共同的主题。后期象征派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把失去信仰的欧洲描绘成一切生命都已死亡消逝的荒原,在这冷漠肮脏的荒原上只有行尸走肉般的男女在寻欢

4、作乐。这种危机意识一直贯穿了现代派文学发展的全过程,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的各种流派,无不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明,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否定,表现出一种失魂落魄,精神无所寄托的苦闷、痛苦和怅惘。现代派作家从社会生活、个人灵魂深处等多种角度表现了西方文明没落的情景,同时也透发出无可奈何的悲观绝望的情绪。第二、异化观念。异化问题是西方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主题。法国评论家多蒙纳说:“异化把全部现代文学吞没了。”异化是与危机意识紧密相关的,二者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马克思很早提出异化观念,他是指资本主义劳动者和劳动的异化,表现为:“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

5、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现代派文学表现的异化是资本主义各个方面的全面异化。人的实践活动及产物(包括物质财富,精神产物,社会体制等),本应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但反倒成了主宰人、束缚人的异己力量,人成了自己行动和行动产物的奴隶,这种情形就是异化。简言之,任何事物走向自己本质的反面就是异化。西方现代派文学所表现的主要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科学技术,人与自我这四种关系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通过众多的渠道

6、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它的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于此。我们知道,西方资本主义由来已久,少说也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畸形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在十七、十八、十九世纪的各种流派的文学里当然早有大量的、深刻的反映,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文学作品中的这种反映,从总体上讲,远不象现代派反映的那样全面、尖锐和严重。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说,现代派表现出从个人与社会相游离的角度全面地反对社会的倾向。人本来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本来是部分与整体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典型的现代派自居于社会的对立面,以局外人、流亡者、精神贵族或刑事

7、犯的身分向西方中产阶级体面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观念、自由主义教育、商业文明、审美观和性道德等等——进行全面的攻击。这些攻击有些是与传统作家相同的,但由于现代派作家的思想局限和经常运用抽象的象征手法,他们所反对的往往不止是中产阶级社会中的某些目标,而是整个现代社会或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甚至“社会”这种组织形态本身。这种两重性就使得他们的攻击一方面具有揭露中产阶级社会的意义,一方面又隐含反对一切社会形式的无政府主义倾向。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所作《青年艺术家画像》中的主人公说:“流亡是我的美学,不管它的名字是社会、教会或祖国!”他们与传统作家相比,在反

8、对社会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