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异化理论的关系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异化理论的关系

ID:38192512

大小:20.7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异化理论的关系_第1页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异化理论的关系_第2页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异化理论的关系_第3页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异化理论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异化理论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396021孟繁昊中山医学院法医学系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异化理论的关系【内容摘要】: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美学取向在欧洲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变革力量,在文学领域形成了一场强大而持久的震荡。在这场现代派文学思潮中,许多作家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他们对现代西方社会的种种感受和体验。其中人的异化、人丧失自我后的悲哀和痛苦始终是现代派作家们所关注的一大主题。而这正以“异化”为中心与当时的哲学主张相联系。【关键词】:现代派文学,西方现代哲学,异化,资本主义纵观西方文学的发

2、展,关于“人”的观念始终是文学所力图表现的一大主题,从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众神所体现的率真而为的正常儿童的天性,到莎士比亚喊出的“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从歌德的浮士德所体现出的探寻世界奥秘的积极进取精神到斯丹达尔的于连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做的种种努力。作品中的人始终是世界的中心,是一个强有力的理性的个体。人能依照自己的理智发现世界的真理,把握现实世界,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到了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笔下,人不再具有如此光彩照人的特点。人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生存价值成了社会现实中一种不可理喻的没有自由意志的怪物

3、。人成了虫,成了兽,成了机器,成了物,成了被种种社会现实所异化的非人。他们既丧失了符合人性的外观,也丧失了自我的主体意识。而这与当时社会条件及哲学思潮有着必然的联系。尽管西方已经有很多哲学家(黑格尔,康德,叔本华等)对“异化”已经有了比较透彻的研究与说明,但是恐怕对这一问题最为系统,最为透彻的分析应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指出人的异化有四种形式:人同自身活动产物的异化,人同他的生产活动本身异化,人同他的人本质异化,人同其他人异化。换言之就是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四

4、个方面的异化。而西方现代派文学正是从这四个方面揭露人的异化并反异化。首先是人与物的关系的异化。20世纪初工业革命余温未退,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西方的经济腾飞,大量自动化机器的使用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却增强了资本的增值能力,强化了资本对于工人的统治能力,成为压迫排挤工人的有力手段,造就了一批失业大军。人们把科学从神学的神坛解救下来却又成为科学的奴隶。现代的医学手段使人类寿命增加却又导致了人口过密的问题;工业飞速发展却又使人们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核武器的发明发展又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

5、机。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许多现代派作家在作品中抗议科学所谓“进步”的反人类特点,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对后工业化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都表现出一种怀疑与担忧,认为科学在军事上的泛滥会导致人类灭亡等。这些作家普遍对科学进步的后果表示悲观,劳伦斯认为,科学的进步造成的机械文明使人丧失理性,使人丧失自豪而美丽的天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说:“20世纪有这样两种荒唐的现象:一是机器看来愈来愈像有生命的东西,二是生命有机

6、体越来越像机器”(2)。荒诞派作家尤内斯库的《未来在鸡蛋里》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直接表现人在科学和物质文明中的异化状态。人成为非人,人的存在变为虚无,表现了现代作家对过分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的怀疑与悲观的心态。其次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存在十分渺茫,人变成了无灵魂的社会的组件而非“人”的存在。卡发卡的《变形记》《审判》《城堡》便是对这一异化因素的剖析。《审判》中K的灾难是由于整个外部世界丧失了人性而成为人的异己力量,法官与法律成为无法接近的象征物。《城堡》中那座高居于山岗的城堡也可以说

7、是一副庞大的资本主义官僚统治阶级的象征。城堡本是由人建立,现在却与人之间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并成为超现实的统治力量。加缪的《局外人》主人公生活在社会边缘,处在资产阶级正规准则之外,他说:“我,一个局外人,感到畏惧,在一个根本不是我创造的世界里”(3)。这些人感到命运难以自己掌握而由命运等外在因素所支配所决定,他们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世界无法理解,社会荒诞不经。而这正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的规律所确定。艾珉指出资产阶级越是接近全面胜利,资本主义秩序越是巩固,人们感到距离‘人’的距离越遥远,人就越来越失去自己的

8、本质而变成物质的奴隶。之后是人与他人关系的异化。马克思指出,在进行物物交换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这时人以物的形式出现。马克思的意思是,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为了物与物的关系,不存在情感关系,只有利害关系。人们没有固定的行为准则,而完全根据与他人的利害关系调整自己的行为。故存在主义有一句名言“他人即是地狱”。戈尔丁的《蝇王》便以寓言的形式反映了这一现象。同时某作家关于两位共同乘坐火车却不知互相为夫妻的描述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问题。最后是人与自身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