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朝赋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

论六朝赋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

ID:38198871

大小:89.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论六朝赋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_第1页
论六朝赋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_第2页
论六朝赋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_第3页
论六朝赋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六朝赋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论六朝赋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陈鹏(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2)摘要:东汉末期,具有时代特色的抒情小赋一开始便向骈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到汉魏交替之际,赋已经进入骈赋阶段了。虽然六朝赋的骈化进程迅猛,也呈现出四六化的趋势,但在赋的正文内使用四六隔对的例子并不多见。古代的批评家大多以汉赋为标准来评价赋作的优劣,认为汉之后的赋作则世代迭下。再加上南朝宋、齐、梁、陈都是一些短命的王朝,六朝骈赋自然被他们讥为绮靡之音。其实,这种程式化的批评并不可取。关键词:六朝;赋;骈化

2、;艺术成就中图分类号:I2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9-0135-04一、赋的起源及其在六朝之前的发展方面排偶对仗的支流到唐朝为古文运动所挡塞住,而诗方关于赋的起源,学术界有许多种观点,其中以“《诗》源面排偶对仗的支流则到唐朝因律诗运动(或则说“试帖诗”说”最为古老。班固《两都赋序》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晋运动,试帖诗以律诗为常轨,自唐已然)而大兴波澜,几夺原皇甫谧在此基础上将赋与《诗》六义之一“赋”联系起来,称:来词赋正流的浩荡声势,这种演变的轨迹非常明

3、显,细心追“诗人之作,杂有赋体。子夏序《诗》曰:一曰风,二曰赋。故知索,渊源来委便一目了然了。”[2](p240)因此在汉代初期,赋虽然赋者,古诗之流也。”(《三都赋序》)这种说法在古代影响深未能摆脱楚辞的遗风,仍沿屈、宋旧制,不过其骈意已具。到远,后来许多学者在探讨赋的起源问题时,都不过是对此说了汉武帝时期,汉代大赋则彻底脱离楚辞而完全定型,句式的阐释或补充。但赋与诗在体制上毕竟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也更趋骈偶。及至西汉后期,扬雄比赋为童子之雕虫篆刻,也是“《诗》源说”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于是,便产

4、生了许多女工之雾縠组丽,可见赋在当时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到了东新说,如“辞源说”、“隐语渊源说”、“综合说”等等。在这诸家汉,具有时代特色的抒情小赋一开始便向骈化的方向上迅说法中,笔者还是比较赞同章学诚的观点:速发展,到汉魏交替之际,赋已经进入骈赋阶段了。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李调元《赋话》云:“扬雄之赋,语皆单行,班张则间有俪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句,如‘周以龙兴,秦以虎视’,‘声与风翔,泽从云游’等语是也。”[3](p1)尤其是张衡

5、《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一段: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义也。虽其文逐声韵,旨存比兴,而深探本源,实能自成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一子之学。[1](p1064)(《校讐通义·汉志诗赋》)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即赋是广泛吸收《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的文体特征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和艺术手法而发展成的一种新文体。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朱光潜先生认为意义的排偶与

6、声音的对仗,赋都先于对仗自然工巧,不露雕琢之迹,然而对句在全文中还不诗和散文。“何以说诗和散文的骈俪化都起源于赋呢?赋侧占主体。又如赵壹《迅风赋》云:重横断面的描写,要把空间中纷陈对峙的事物情态都和盘惟巽卦之为体,吐神气而成风。纤微无所不入,广大托出,所以最容易走上排偶的路。”[2](p227)“意义的排偶和声音无所不充。经营八荒之外,宛转毫毛之中。察本莫见其始,的对仗都发源于词赋,后来分向诗和散文两方面流灌。散文揆末莫睹其终。啾啾飕飕,吟啸相求。阿那徘徊,声若歌作者简介:陈鹏(1978—),男,

7、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基金项目: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六朝骈文的形式及其文化意蕴”。项目编号:2008qk33·135·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7](p67)诗风如此,赋作讴。抟之不可得,系之不可留。全篇文辞骈偶整齐,对句已占主体,但这篇赋很简短,亦然。极貌写物,必有赖于深思,穷力追新,亦资籍于博学。很可能只是残篇。所以,宋代的赋家日益雕句琢字,错彩镂金,使典用事,属对二、六朝赋的骈化历程工整。如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谢庄的赋作大都是成熟的骈到了建安时期,

8、赋基本上淡化了传统的社会功用,开始赋。有些骈赋开始多用四、六句式。如谢庄《赤鹦鹉赋》共22注重形式的审美特征。建安文人常常围绕同一个题目创作句,其中四、六句式就占了19句,只是该赋尚未出现四六隔辞赋。据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统计:“建安作家中涉及对。谢庄深明声律,故此赋韵律合谐,如:“云移霞峙,霰委雪同题共作赋者计18人,作品126篇,占作者总数的100%,翻。陆离翚渐,容裔鸿轩”、“气淳体净,雾下崖沉,月圆光於赋作总数的68%。”[4](p45-46)可见建安文人把很大的精力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