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妨集体写

作文不妨集体写

ID:38206836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作文不妨集体写_第1页
作文不妨集体写_第2页
作文不妨集体写_第3页
作文不妨集体写_第4页
资源描述:

《作文不妨集体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不妨集体写〔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集体;拟题目;找材料;议结构;造句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熟悉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成为广大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采用集体写作文的方式对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实效。一、集体“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打开学生记忆的

2、闸门。我在作文训练过程中,一般只依据单元训练的目标,给出习作练习的范围:或写人,或记事,或抒情,习作题目则由集体讨论拟出。如,在指导学生以“感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时,我的习作要求是:明确“感恩“的意思,回忆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恩的人或事,可以写人,可以记事,但要有真情实感。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学生在歌声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集体拟出的题目有:《爸爸的手》《母爱如山》《绿叶对根的情意》《心愿》等。这些题目用的词语具体、细微,有人情味,有生活气息,最易触动学生记忆的神经,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3、。“题好一半文”,把拟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集体拟题目,可使题目更宽泛,更有童趣。其实,集体拟题目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写为主动写,力求使题目新颖的过程。二、集体“找”材料作文需要材料。学生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材料可写,不知道该写什么。针对上述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是引导学生集体“找”材料。如,引导学生以“生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时,学生“找”到了以下富有新意的材料:我生日那天,放学回家后,爸妈都不在家,只见书桌上有一张留言条,说他们都有事要出去,他们还给我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生日

4、礼物,让我自己去找,结果我找遍了家里的大箱小柜也没找到什么礼物,看到的只是凌乱的房间和杯盘狼藉的厨房。爸妈不在,我只好自己做饭,自己收拾房间。晚上我躺在床上琢磨礼物究竟在哪里,忽然顿悟到父母送给我的礼物是——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找”材料的过程中,应设法找到打开学生”记忆之门”的诱因,从而让学生追思记忆仓库中的“材料”。集体“找”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围绕同一主题或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择材料,力求作文材料新颖的过程。三、集体“议”结构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5、。”对于以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来说,特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作文“形式”的“秘密”——结构,即布局谋篇的方法。如,以《封神榜》的谐音《班级“疯神榜”》为题进行训练的一篇习作中,学生在集体“议”结构的过程中认为,开头要独立成段,总写我们班的“疯神”很多,以开启下文。然后采用串联素材的办法,分别写学习“疯”,玩得“疯”,人来“疯”,无人“疯”等诸“疯神”。对前两种“疯”要详细写、重点写,特别是写玩得“疯”的“疯神”,不能仅限于写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写她(他)画得很“牛”,科技小制作水平很高等;对

6、后两种“疯神”可简写、略写,但列举出“疯”的事例要富有生活情趣,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尤其要注意不能把同学身上的“疯”往坏处想,要写积极的一面,要写出同学身上的“疯”之“美”。结尾要总写,要照应题目。通过集体“议”结构,相关写作知识春风化雨般渗透到了学生心田中,作文“形式”的“秘密”不言自明。集体“议”结构的过程,就是一个把“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独立自主地整合写作材料,确定写作思路,选择写作方法,力求作文结构新颖的过程。四、集体“造”句子作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说什么),还要关注语言形式,即关注怎样才

7、能把自己想要叙述的意思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作文课上,材料有了,思路明了,学生往往因不能合理地运用语言形式而犯愁。为了帮助学生“闯”过这一关,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集体“造”句子: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或直接引用某位学生说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把某几个学生“造”法虽不同,但意义差不多的几个句子柔和到一起,择其善者而从之。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有学生造出的句子是:“小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集体讨论交流后“造”出了如下句子:“那些调皮的小金鱼,有的蹦出了水面,有的溜到了水底,还有的穿梭在水草间。”多么鲜活的小金鱼!多么

8、生动的句子!两句虽然都是写小金鱼的活动,但第二个句子中“蹦出”、“溜到”、“穿梭”等动词的运用,使原来只“游来游去”的小金鱼更加形象可爱。这种集体“造”句子的过程,就是一个锤炼语言、共同提高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