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中化学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涂料中化学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ID:38213380

大小:72.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涂料中化学成分的检测与分析_第1页
涂料中化学成分的检测与分析_第2页
涂料中化学成分的检测与分析_第3页
涂料中化学成分的检测与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涂料中化学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涂料中化学成分的检测与分析江山(华南理工大学测试中心广州510640)摘要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原子吸收光谱等现代仪器测试方法对一种涂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对材料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解析,综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确定出该涂料的各种组份及其配比。关键词涂料;溶剂;红外光谱;分析1前言涂料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我们不断对各种不同涂料的性能、工艺和配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综合使用各种大型分析仪器对新的涂料产品进行分析测试,能准确地鉴定出产品材料中所含的各种组份及其比例,完成对其配方的分析工作[1,2,3]。本文利用气相

2、色谱、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原子吸收光谱对一种涂料产品进行分析测试,从而鉴定出该种涂料的化学成分。2实验部分2.1实验仪器、设备及溶剂HP6890气相色谱仪BRUKERVECTOR3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日本理学公司D/max-ⅢA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日立Z-5000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TGL-16B高速木台式离心机甲苯:分析纯2.2实验方法由于样品是液状涂料,考虑到其中会含有一定的溶剂或水,先对样品进行蒸馏,蒸馏出的部分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图1)分析,可知其成分为水和甲苯。对比标样的测定确定样品中水和甲苯的含量。对

3、溶液样品加热,挥发其中的溶剂和水,成膜后的样品通过重量法计算出固体含量。对薄膜样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见图2)。红外谱图分析,在1400cm-1附近存在C-O的强宽吸收峰。而在2510,1800,870cm-1等处也存在明显的红外特征峰,这些特征峰与CaCO3的红外光谱相符,说明涂料中含有明显的CaCO3填料。由于CaCO3在1400cm-1附近的强宽吸收峰掩盖了有机物的红外吸收特征,须将无机物与有机物分离后再分别进行分析测试。加热烘干的薄膜样品通过甲苯进行反复萃取,甲苯不溶物进行离心分离后,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和X射线衍

4、射测试,结果得到与CaCO3化合物一致的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衍射谱图(见图3、图4)。甲苯萃取出的溶液涂于KBr晶片上,烘除溶剂后进行红外光谱测试(见图5)。对其谱图分析,由3030,1600,1490cm-1等处的红外特征吸收说明苯环的存在,而在756和700cm-1的强吸收代表了苯环上单取代的振动吸收,此外在1350,1070,1030cm-1的吸收以及2000~1700cm-1处的倍频吸收都说明苯乙烯聚合物的存在。1450cm-1的特强吸收和970cm-1的吸收则为丁二烯的红外特征,分析表明有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成分存在。除此

5、而外,1730cm-1处的羰基吸收,1250和1170cm-1附近产生的两对C-O-C伸缩振动分裂的吸收谱带(1268,1240,1180,1150cm-1)表现为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红外光谱特征,且为共混物的形式存在[4,5]。为了更进一步分析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确切成分,将谱库中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红外光谱调出并与图5的红外光谱作差谱,对差谱后的结果(图6)进行分析,排除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残余谱线的干扰,对照标准谱图可知其代表的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该涂料的基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共混物。涂料

6、样品在600℃高温条件下除去水和有机物,对残渣中的Ca通过原子吸收光谱进行定量测试,然后可计算出样品中CaCO3的含量。3实验结果由以上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可知,该涂料产品由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物为基料,加入碳酸钙作为填料,以甲苯和水稀释而成。其中的各组分比例大致如下:水30%甲苯17%碳酸钙22%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